導讀:熱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讓澳門再次偉大。
【正文】
值此澳門回歸25周年之際,本文以幾組數據來談談澳門這25年來的變化。
一、人均GDP全球第二:常年位居全球前列,時隔四年重回全球前二
(一)回歸后,澳門人均GDP年均增速接近5%,2010年后基本位居全球前十的位置。根據《Global Finance》于今年5月3日公布的數據,按經購買力平價(PPP)調整后的人均GDP排序,2024年中國澳門以13.41萬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盧森堡(14.37萬美元),重新回到全球前二的位置。
(二)按經購買力平價(PPP)調整后的人均GDP計算,澳門曾在2014年、2017-2018年期間位居全球第一,其余多個年份位居全球第二,此次時隔四年(2020-2023年)之后再次回到全球第二的位置,說明澳門經濟正朝著疫情前的水平靠攏。
若按2024年GDP達到4200億澳門元簡單推算,2025年中國澳門排名有望重回第一。
(三)數據上看,澳門人均GDP自回歸后的2002年開始快速回升,一直持續至2013年。這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個因素,一是2002年澳門特區政府放開博彩業專營權,引進外資開設賭場及發蔚縣多個新型旅游娛樂項目,二是中央政府開放多個內地省市居民以“個人游”身份來澳旅游的政策,三是中國內地、香港及臺灣在過去二十五年期間始終保持經濟快速發展,而中國內地、香港及臺灣亦成為過去二十五澳門最主要的三大旅客來源地。
二、經濟總量大幅躍升:有望重回歷史高位,回歸以來增長近7倍、年均增速接近7%
回歸之際的澳門正處于亞洲金融危機余波后期、互聯網泡沫破滅、內地宏觀調控趨嚴及本澳治安不靖的階段,內外壓力凸顯,1996年起連續四年澳門經濟總量錄得負增長。直至1999年12月20日回歸后,澳門特區政府通過執行多項針對治安及推動經濟的措施,并在內地的大力支持下,回歸前浮現的問題才得以改善,并在較長時期內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一)2024年,中國澳門GDP(現價)有望達到4200億澳門元,甚至4300億澳門元,進一步向其4500億澳門元的歷史高位靠近。若按4200億澳門元的GDP來簡單計算,則回歸以來的二十五年時間里,澳門GDP(現價)增長近7倍,年均名義經濟增速接近7%,遠超其3%的長期潛在增長率。
(二)趨勢上看,澳門經濟總量自2002年起開始邁入快速增長通道,并一直持續至2014年,2002-2014年期間澳門經濟總量年均增速超過15%。
三、財政儲備極為雄厚:財政儲備接近6000億澳門元、外匯儲備超過2000億澳門元
(一)澳門是一個典型的外向型城市,經濟金融體系均存在著較大的外部導向成分,過去長期的國際收支盈余使得其擁有非常雄厚的財政及外匯儲備。特別是,受到旅游博彩業務快速增長的推動,澳門特區政府公共財政自回歸以來呈現總體向好態勢,截至2023年底的財政儲備與外匯儲備規模分別達到5805億澳門元和2236億澳門元。
(二)與此同時,澳門特區政府沒有任何債務,故雄厚的財政儲備足以支付澳門特區政府至少五年的公共開支(每年開支規模在800-1000億澳門元之間),也為后續澳門開展主權財富基金、政府引導基金業務提供了想象空間。
注:澳門特區財政儲備制度在第8/2011號法律下正式成立,于2012年1月1日生效,財政儲備成立時包含了由前澳門特區儲備基金轉入的資產、及大部分歷年滾存的財政盈余,初始規模為998.6億澳門元。
四、居民財富體量可觀:持有海外證券的市值超過萬億澳門元、全球資產配置意識較強
(一)除特區政府擁有較為雄厚的財政儲備外,澳門居民擁有的財富體量亦較為可觀。2022年澳門首次進行證券投資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澳門居民持有由境外無關連實體發行的證券投資市值達到12232.8億澳門元,自2020年以來均位于萬億澳門元以上,顯示出澳門居民較為可觀的財富體量。
(二)數據上看,即便在疫情期間(2020-2022年),澳門居民持有的證券市值亦保持在萬億澳門元附近,較為穩定。同時,趨勢上看,澳門居民持有的證券市值快速增長主要出現在2008-2021年期間(即2008年金融危機后),顯示出澳門居民的財富管理意識有所增強。
(三)從持有海外證券的區域來看,中國內地、美國、中國香港等地區是澳門居民的主要配置區域,其它還包括英屬維爾京群島、愛爾蘭、開曼群島、盧森堡、英國等地,顯示出澳門居民的全球資產配置意識較強。
五、旅游休閑名片亮眼:年旅客入境數重新回至3000萬以上,有望達到3500萬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動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數據來看,回歸以來,澳門作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名片愈發亮眼,年均入境旅客超過3000萬人次。
(一)疫情前,澳門每年旅客入境人數在2014-2019年期間連續六年超過3000萬人次,最高峰時(2019年)曾一度接近4000萬人。疫情期間(2020-2022年),澳門每年入境旅客人數平均在500-800萬之間徘徊,不過疫情政策放開后的2023年,澳門旅客入境人數重新回到2821萬人,恢復至疫情前的70%左右。
(二)今年前10個月,澳門旅客入境人數合計達到2906萬人次,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預計2024年全年澳門旅客入境人數有望達到3400萬人次,樂觀估計將會超過3500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的86%,相當于2017-2018年的水平,國際大都市名片愈發明亮。
后續,應做到每月吸引入境旅客數量在250萬以上,方能保證全年入境旅客數量超過3000萬人次。因此,每月250萬的入境旅客數量應被視為底線目標。
六、博彩業進入新階段:全年實現的博彩毛收入有望達到2300億澳門元左右
(一)經歷疫情三年的低迷,澳門博彩業在2023年實現毛收入1837億澳門元,僅恢復至疫情的63%,大致相當于2010年的水平。不過,今年前10個月,澳門實現的博彩毛收入已經達到1907億澳門元,超過了2023年全年。
(二)按此推算,預計2024年全年澳門實現的博彩毛收入將達到2300億澳門元左右,相當于2015-2016年的水平,恢復至疫情前的78%。2300億澳門元的博彩收入意味著,澳門財政收支僅靠博彩業便可以實現基本平衡。
七、金融業跨越式發展:體量合計2.8萬億澳門元左右,25年來銀行業體量增長超13倍
回歸25年來,澳門金融業實現快速發展。
(一)中國澳門銀行業總資產、存款和貸款分別從1998年底的1717.36億澳門元、970.14億澳門元和550.73億澳門元增長13.14倍、11.60倍與18.87倍至2023年底的24276億澳門元、12224.07億澳門元和10941.30億澳門元,年均增幅分別達到11.18%、10.67%與12.7%。
(二)澳門金融業以銀行業為主,保險業及退休基金為輔,整個金融業的體量約為2.8萬億澳門元。截至2024年二季度,保險業總資產達到2727.26億澳門元,獲批準的私人退休基金的總資產凈值則達433.10億澳門元。
八、現代金融穩步推進:債券市場、財富管理、融資租賃、人民幣清算等取得初步成效
在銀行業、保險業等傳統金融業之外,近年來澳門現代金融戰略亦穩定推進,債券市場、財富管理等特色金融業務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一)在2020~2023年的施政報告中,澳門特區政府連續三年突出“現代金融業”的重要地位,并將澳門現代金融業的內涵拓展至債券市場、財富管理、融資租賃、人民幣清算、綠色金融等領域。在中央及澳門特區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澳門現代金融業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二)根據澳門金融管理局披露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在澳門發行或上市的債券金額達到4599億澳門元、澳門銀行報稱財富管理客戶戶口數目達到51.26萬戶、融資租賃相關貸款及待收租金余額達465億澳門元、綠色貸款余額為288億澳門元。
其中,中國澳門的人民幣清算以跨境業務為主,交易地區主要為中國內地、香港及新加坡(占比分別為47.4%、37.5%和5.3%),而涉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及葡語國家的清算量分別為4382億人民幣及9億人民幣。
九、經濟適度多元漸顯:博彩業占比降至40%左右
(一)近年來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成效漸顯。2023年11月1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公布,明確提出“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這是澳門首個全面系統的產業發展規劃。
(二)長期以來,澳門經濟一直以博彩旅游業為主,博彩業在經濟總量的比例一度超過60%。不過這一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變化,2023年博彩業占比為38.18%,降至40%以下,非博彩業占比超過60%,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設定的目標一致。除博彩業外,不動產、金融業、批發及零售業、酒店業、公共行政、租賃業及建筑業在澳門經濟總量中的權重分別為10.73%、10.01%、8.12%、5.88%、5.67%、4.02%和3.96%。
十、未來前景依然可期:人流、資金流、信息流與物流競相發力
(一)一個地區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其對“四流”的把握,即人流、資金流、信息流與物流。實際上,這“四流”本身也對應著不同的定位,如“人流”對應“旅游休閑中心”、“資金流”對應“金融中心”、“信息流”對應“資訊中心”、“物流”對應“貿易中心”等。
(二)就澳門而言,長期以來的發展主要靠“人流”支撐,即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在此基礎上酒店博彩業等得到了長足發展。未來在經濟適度多元策略的指引下,澳門需要在鞏固“人流”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在“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方面發力。
(三)考慮到“物流”(即貿易中心)的難度很大以及澳門具有低稅、資金自由進出、開放包容等優勢,故從“資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發力應是比較合理的。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發布當日的判斷。本公眾號中的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本公眾號所載信息均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
本公眾號對所載原創內容保留一切權利,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本公眾號所載的任何原創內容。如征得本公眾號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梧桐樹智庫》,且不得對相關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