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為十方三世諸佛共有之法,非釋迦牟尼獨有之發明。2500多年前,悉達多太子降生于印度,實為古佛垂跡。世人不明示跡之道,以為悉達多新成佛果,始創佛法。故俗世歷史以釋迦牟尼為佛教創立者,以為此前沒有佛和佛法。其實釋迦牟尼只是諸佛中的一位,為現世佛教教主。而過去世的佛教教主為燃燈古佛,這位釋迦牟尼佛的授記師曾顯圣于湘陰縣樟樹港陽雀湖畔,留下了一段非常動人的傳說。
據流失海外的古籍記載,上古堯帝時期,如佛和尚在陽雀湖南岸的法源山上,結草廬修行。時值洪水滔滔,如佛和尚帶領弟子們四處救災,有一天,在陽雀湖救起了一位坐于七莖石蓮上已經奄奄一息的老僧。那老僧乃燃燈古佛所化,他在草廬顯圣后,洪水自然退去。燃燈古佛為如佛和尚傳授了《法華經》,臨走時,為草廬留下了一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米,用以求助災民,并口占一偈:“法界中興待釋迦,華族弘法功最佳。老僧今番蒙救護,寺駐萬世佑娑婆。”官府和百姓都感于燃燈古佛的恩德,紛紛捐錢、捐物給如佛和尚修建寺院,歷時19年,于公元前2289年在法源山上建起了法華寺的前身——如佛寺。為了紀念燃燈古佛在法源山草廬臥床休息留下的圣跡,人們將法源山改名為臥佛山。如佛寺是華夏大地上的第一座佛寺,是華夏佛文化的源頭,是過去世佛教末法時期的中流砥柱。它守望在東方震旦國,等待著西方釋迦佛的誕生,等待著“東方釋迦”智者大師的來臨。
世易時移,如佛寺在歷史的煙塵中只留下了一片廢墟。南梁時,高僧法緒在此重建古寺,改名為果愿寺。公元580年前后,法緒的高徒智者大師帶著國師的榮光重返這座出家祖庭,決心重修古剎。在弟子楊廣及其父親隋文帝楊堅的大力支持下,到公元585年,占地千畝的古寺又重放異彩。因智者大師在此拜《法華經》而證得“一旋陀羅尼”,故將古寺改名為法華寺,以宣講《法華經》為主。智者大師在法華寺著述宏富,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開創了中國化佛教的第一個宗派——法華宗。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修繕法華古寺,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又擴建古寺300畝,均命蔚遲恭監制。
公元1358年,法華宗第25代祖師東溟慧日駐錫法華寺,信眾川流不息,王公大臣,販夫走卒紛紛前來皈依、朝拜。元順帝賜其“慈光妙應普濟大師”尊號。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皈依東溟慧日,并聽從大師建議,停止“血洗湖南”,并詔令湖廣布政使司免稅五年。
清末民初的法華古寺,佛門泰斗東林長老有二位弟子著稱于史,分別是敬安和敬棠(即釋敬安和左宗棠)。釋敬安是清末民初的中華佛教總會首任會長,18歲時,在此剃度出家。法師不僅佛學精湛,詩作更是膾炙人口。敬棠也就是左宗棠,少年時曾在這里讀經習字、博覽群書,皈依東林長老,成為法華寺俗家弟子,法號敬棠。受古寺愛國愛教傳統的熏陶,釋敬安和左宗棠都成為近代著名的愛國人士,前者被尊為愛國詩僧,后者被譽為民族英雄。
千百年來,法華古寺的聲聲木魚穿越古今,一朝朝皇室在這里禮佛,一代代信眾在這里皈依,一位位禪師在這里弘法,共同沐浴佛文化的榮光。1999年,當代名僧、湘陰縣佛教協會會長早國法師擔任古寺住持,古寺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早國法師俗名易國光,又名智廣和尚,1962年出生,1999年出家,皈依湘陰縣法華寺大慧法師。早國法師現為湘陰縣政協常委、湖南省佛教協會理事、岳陽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湘陰縣佛教協會會長、湘陰縣慈善總會名譽會長、湘陰縣城西鎮雙星學校名譽校長、法華寺住持、中國慈孝總會名譽副會長、聯合國人道主義援助會副主席等職務。
從師父大慧法師手上接過這一重振祖庭的重任,早國法師在幾乎是一片廢墟的古寺舊址上搭起了草棚,一雙草鞋,一把鋤頭,古寺的重建在磨難中拉開了序幕。
一個信眾,十個信眾,百個信眾……在慈悲的召喚下,四方信眾紛紛趕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歷經6年拼搏,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千年古剎重現榮光:大雄寶殿、關圣殿、城隍殿拔地而起,八指頭陀紀念館初具規模……在方圓60畝的陽雀湖畔,雄偉壯觀的法華古寺清凈莊嚴,為湘北宗教旅游事業再添勝景。身臨其境,在松篁幽邃之中看江波蕩漾,煙霞際會,聽晨鐘暮鼓,聞梵音法語,令人肅然起敬,身心凈化。
早國法師愛國愛教,與黨同心同行,努力探索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路,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參政議政能力較強,被評為“湘陰縣優秀政協委員”。多年來,早國法師刻苦鉆研佛學,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佛學精湛,弘法利生。
早國法師積極參加宗教文化交流活動,連續4次參加在北京舉辦的華僑華人與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座談會,多次參加普陀山、峨嵋山、南岳、麓山寺等全國各地著名寺廟的佛學研討會,與一誠長老、圣輝大和尚、懷梵大和尚等佛教界領袖共同探討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路。
法華古寺在早國法師的努力下,已成為禪修祈福的寶剎。廣大信眾走進這里無一不心生歡喜,無一不虔誠禮佛。由于早國法師的高深造詣,加上諸佛菩薩的加持,誠心求佛者總能如愿以償。
近年來,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三級佛教協會決心將法華古寺在臥佛山歷史遺址上擴建重修,恢復隋唐氣象,再現元明雄姿。目前,在各級黨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基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假以時日,“法華明珠”必將佛佑中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