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受地理位置影響,大部分資源不得不依賴進口,包括對我國稀土資源的依賴非常大。為了減少對我國稀土的依賴,日本曾在國內進行廣泛的稀土探索,2011年,他們在小笠原群島周邊海域發現了含有1600萬噸稀土的大型礦床,這一數量理論上可以滿足全球需求長達730年。然而,盡管發現了如此大規模的稀土礦,日本仍舊持續進口我國的稀土,這中間是怎么一回事呢?難道是因為他們發現的稀土礦不可利用?
日本曾在小笠原群島附近海域探測到巨量稀土資源
稀土,作為工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被譽為“工業的維生素”,在冶金、軍事武器制造、石油精煉、陶瓷制作和激光技術等領域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例如美國就利用稀土研發了很多世界領先的武器技術。稀土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全球對此資源的關注也在持續升溫。
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這批稀土礦可以用730多年,也就是說全世界的稀土礦都可以不用開采,就可以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日本卻并不是這樣。
那么這批稀土礦又是如何被日本開采的呢?
又為何開采出一批如此大量的稀土礦,還要繼續向中國采購呢?
稀土危機。
有一項新材料叫稀土永磁材料,這項新材料憑借著配有相當于60輛裝甲車的護衛艦的數額,讓所屬國家戰斗機的清空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遭受攻擊時,及時對其進行反擊。
但是這種新材料也是有缺點的。
因為它的生產工藝加工非常困難,對設備和技術要求較高,并且所需要的稀土材料,我國占有90%的主要稀土礦資源,這就導致這種材料的生產十分的緩慢。
實際上,日本并不是不想開采這一礦藏,而是有心無力。
首先,南鳥島雖是日本主權島嶼,但距離日本本土高達近兩千公里,實在過于遙遠,南鳥島周邊近距離內也沒有可以輔助的島嶼,如果在這里進行開發,通過航運最快也要耗費幾天時間,一旦遇到海上惡劣天氣,這一時間成本又將進一步加大,而且,南鳥島作為一座火山島,本就十分不穩定,在這里進行開采,安全也無法獲得保證。
另外,由于靠近馬里亞納海溝,這里深度基本都在5000米到8000米左右,而目前日本的海上采礦船,能夠作業的深度大概在100米左右,按照這一速度,要想深入5000米以下,簡直異想天開,就算去年8月份左右,日本已經研制出了能夠將揚泥管深入地下2470米的技術,且水泵每天也能抽出70噸左右泥漿,但仍與5000米存在一定差距。這就導致,日本即便海底擁有巨型稀土礦,卻因距離,技術等原因無法正常開采,另外,日本還需要在南鳥島附近建設一座基站,最合適的只有西1200多公里的小笠原群島,但是小笠原群島目前又處于原始未開發狀態,要想在此建立基站,就必須先對該群島進行開發,就算日本為此,突破新技術,不惜耗費巨額成本,但目前日本在稀土處理方面也缺乏技術。目前,中國的稀土分離技術領先于全球,提純度能夠達到99%,這一技術令美國都羨慕不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