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您是否自問過,哪里才是人們最為眷顧的家園?個人認為:當想家的情愫充滿心胸之際,閉目冥想,最先進入腦海的,或許就是答案。之所以有先有后,是因為經歷過世事聚散、城市變遷的人,家園的情形可能已經有過多個版本。很遺憾那最為眷顧的一版,盡管飽含溫情,卻往往最經不住時光侵襲,不僅恍然消失于世多年,而且日漸模糊渺茫。
接連兩天,發布了昌邑區和船營區在地圖標注上的單位變遷,許多朋友留言提到缺失了一些重要的“單位”。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在于缺失的“單位”并未標注在那份地圖上。于是今天在談及豐滿區時,索性跳出地圖標注的限制,由北向南梳理一下消失的八十年代場景,具體范圍限定為豐滿區在江南的主城區部分,水工、石井溝、大長屯和豐滿街里并不在今天的討論之列。
提到豐滿區,有人會說這在吉林市屬于比較“年輕”的區劃,其實“豐滿”作為區一級行政區的名稱卻始于1948年5月1日。當時,吉林市成立了豐滿特區,由省政府直轄,3年后,豐滿特區歸吉林市管轄。1954年12月10日,吉林市行政區調整,豐滿正式與昌邑、通天、船營、龍潭、江南、白山、哈達灣、大屯、九站并列為十區之一。十年之后的6月24日,吉林市調整建制,豐滿區改設豐滿街到,劃歸船營區。直到1992年,豐滿區才以現在的區劃再次出現于歷史。
1992年之前,今天要講的江南地區不屬于豐滿區。如今的吉林大街兩側解放之初為江南區,1964年劃歸船營區管轄。而烽火、日升、前鋒、興隆等處則屬于郊區下轄的江南鄉管理。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如今的江南地區還分布著大量農田,市容街貌和如今的城市差異巨大。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吉林大橋進入江南地區,橋頭東側為吉林市廣播電臺(平房)。另外還有一家成立于1984年初的江南春飯店,這家飯店在史志中有過重點記載,算是老牌名店,2009年淡出歷史,據說近年世貿萬錦酒店的中餐廳在使用“江南春”的名號,不知是否與老店有關。廣播電臺和江南春在八十年代的老照片未能尋到,只好用1999年的照片替代。此處現已改建為中海大廈和紫御江城小區。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華山路西口路南有三棟蘇聯式沿街道向南排展:七商店、一建、銀花賓館(吉林市第二招待所)。七商店曾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國營百貨商店,而一建公司則是吉林市最有名的國營建筑公司(一建的4樓還曾是吉林市電視臺最早的演播廳),兩棟建筑現已被拆除,改建為伯爵盛世紀商住樓(萬瑞城)。銀花賓館則已改建為現在的嘉業華府A座。由華山路路口向東不遠,就到了原空軍四六五醫院,那里一度為軍管區。該醫院老診療樓仍在,但曾經的蘇式住宅樓則被拆除,改建為隆碩豪庭小區。
在當年,吉林大街(當時曾名江南大街)西側還沒有世紀廣場,江南公園的大門和高大蓊郁的大樹就在街邊不遠處。由江南公園向南為吉林市博物館和江南體育場,現如今,曾經的老建筑都已消失,這里除新建博物館外,還興建了園林綜合樓和嘉業景園小區。
在江南地區,塑料廠曾是一家重要的輕工業企業,吉林市的塑料工業也是由此開枝散葉并在八十年代繁榮起來的。當年圍繞這塑料廠還曾有塑料工業研究所、宜山塑料制品廠等單位,而如今這些單位都已成為歷史,那一大片塑料工業區現為伊利花園小區。
直到今天,江南地區都是吉林市大中專院校較為密集的區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吉林師范學院、吉林林學院、空軍吉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化工學校、吉林商業學校、吉林市聯大、吉林紡織工業學校等學校匯集于此。自進入新世紀開始,這些學校或合并,或升級,原有校區也發生了或大或小的改變,但大多仍繼續用作新學校的校舍,只有吉林林學院校區徹底消失,改建為居民小區。
原本這篇文章還寫了幾筆一汽吉林輕型車廠——這家工廠也算是江南的知名企業。后來考慮這家工廠目前只是停產,于是作罷。那么之前為什么要“寫幾筆”呢?恐怕還是源于擔心這家企業也變成回憶的緣故。近期身邊總有人說:江南下一家消失的大企業,可能就是它……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邴赫先生、陳強先生、李忠先生、網友DENON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