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威寧自治縣么站鎮岔河村的陽光依然帶著些許暖意。臨近傍晚,滿山湛藍的光伏板反射著天邊的霞光,好似一片藍色的海洋。
這片藍海從“陽光城”威寧開始,越過韭菜坪,沿烏蒙山一路鋪展,讓瘠薄的山頭披上藍色的鎧甲,讓鎧甲下長出茁壯的作物,譜寫了一曲磅礴的新能源發展之歌。
威寧自治縣海拉鎮平箐光伏電站(韓賢普 攝)
這是新能源的脈動。日照時數長,太陽能資源豐富,畢節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華麗蝶變。
這是新時代的主題。畢節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把光伏產業作為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要抓手,奮力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區,努力交出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的時代答卷。
光產業的發展
從威寧海拉鎮平箐梁子放眼四望,風輕云淡,天地遼闊。身邊是高聳入云的風電機組,眼前的太陽能電池板隨著山勢、云霧的起伏,翻滾著藍色的波浪,與周邊的林海一起彈奏著綠色發展的樂章。
威寧自治縣海拉鎮平箐光伏電站(韓賢普 攝)
海拔2879.6米的平箐梁子,是貴州第二高峰,平箐光伏電站是貴州首個光伏發電項目,是貴州光伏發電產業從無到有的標志性項目,在貴州新能源產業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時針回撥到2015年5月9日。隨著平箐光伏電站控制器、逆變器啟動工作,貴州發出了第一度光伏電能,標志著繼水、火、風之后,光正式成為貴州電力陣營的一員。
威寧自治縣海拉鎮平箐光伏電站(韓賢普 攝)
平箐光伏電站是畢節乃至貴州光電產業“從0到1”的突破。平箐光伏電站并網發電后,畢節光電產業進入了發展快車道。2019年,畢節搶抓國家鼓勵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威寧順勢而為打造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國電、華電、國家電投等大型發電企業紛紛進駐,在新能源賽道上為畢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威寧自治縣海拉鎮平箐光伏電站(韓賢普 攝)
如今,畢節光伏發電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向縱深發展。
在畢威高速公路水塘至旱蓮花路段,路邊的坡地上布滿了光伏板,旱蓮花服務區還建起了全國首個服務區柔性支架光伏車棚。
在畢節高新區和威寧經濟開發區,標準廠房的屋頂布滿了光伏板,通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實現節能減排。
現在,畢節“追光逐日”的風景,已由平箐光伏電站的“一光獨秀”,變成了全市的“千帆競發”,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發電量連續8年排名全省第一。
光農業的振興
“威寧是座陽光城,光伏發電很有名。春夏秋冬艷陽照,帶動農業富人民。”
冬天的陽光暖暖地照著威寧自治縣雙龍鎮仙水窩農業光伏電站,在高標準農田的映襯下蔚為壯觀,在光伏板下勞作的村民喜歡用山歌表達自己的心情。
在陽光和歌聲的陪伴下,電站站長孟憲盛和值班員陳耀開始了例行巡檢工作。他們穿行在藍色海洋般的光伏板間,按照操作規程對設備一一檢查,忙碌的身影和村民的歌聲一起,成了天地間流動的風景。
在威寧自治縣雙龍鎮高山村仙水窩農業光伏電站,孟憲盛(左)和陳耀在220KV升壓站巡檢(雷 昶 攝)
仙水窩農業光伏電站隸屬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威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裝機容量10萬千瓦,累計發電5.7億千瓦時。電站按照“農業種植+光伏發電”互補方案進行設計,共種植紅菜薹、馬鈴薯、花菜、白菜、蘿卜等1500余畝,投產至今累計用工1萬余人次,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約150萬元,被評為2023年度全國大型光伏電站勞動競賽優勝場(站)。
威寧積極推行農光互補模式,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將光伏板下的閑置土地轉化為生機盎然的農田,實現光伏產業與現代農業的有機融合,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這樣的場景在畢節比比皆是。
威寧自治縣么站農業光伏電站(韓賢普 攝)
威寧么站光伏電站作為2016年建成的首個“農光互補”項目,其7萬千瓦的裝機容量下,2000畝的“農光互補”土地如今已成為豐收的田園。
位于威寧玉龍鎮的象鼻嶺電站,在水力發電的基礎上,又開發了光伏發電項目,并在光伏電站下和光伏板行間種植經濟作物,成為貴州唯一的“水光農”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開發基地。
黔西市洪家渡水光互補農業光伏發電站項目,被譽為百萬千瓦級水光互補的清潔能源工廠,是目前貴州最大的單體水光互補聯合發電站,可實現年均上網電量1.8億度。
雖已進入冬季,但金沙縣后山鎮的農業光伏電站建設依舊火熱,100余名工人忙著搬運光伏組件、搭建光伏支架、逆變器等。
板上發電,板下種植;一縷陽光,兩份收益。荒山上的藍海,利用廣闊的土地面積“捕捉”能量,將太陽能轉換為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在點亮畢節新能源未來的同時,還帶動農民增收和農業產業結構優化。
光集群的形成
在威寧經濟開發區貴州一道長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組件生產車間內,身著工裝的鄧先艷認真地觀察串焊機運行狀態,看著一塊塊玻璃通過流水線變成了光伏板,心里涌起強烈的成就感:“月工資5000余元,包吃住,很滿意。”
“今年1至10月已完成產值8.3億元。年末兩個月將按每月完成28萬塊光伏組件的標準,全力趕制剩余的預留訂單,預計年產能將達1400兆瓦,向著10億元年產值的目標沖刺。”一道長通新能源總經理盛兆選說。
工人在貴州一道長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組件生產車間內作業(韓賢普 攝)
從2022年入駐威寧經濟開發區到二期建成投產,一道長通新能源用3年的時間,成了畢節光伏賽道上的龍頭企業。
一邊在全力生產趕訂單,一邊在加快建設搶進度。幾百米外的三一長通威寧風電裝備智能制造基地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廠房建設。
三一長通威寧風電裝備智能制造項目,是由威寧新能源產業鏈“鏈長”企業——貴州長通集團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引進國內風電裝備制造頭部企業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新能源產業示范項目。旨在打造西南地區集數字化、自動化、集成化、精益化、可視化于一體的智能制造標桿。
工人在建設威寧三一新能源有限公司廠房(韓賢普 攝)
威寧是貴州最先發展光電產業的縣。為健全產業鏈條、打造產業集群,威寧于2022年引進貴州長通集團,組建合資公司,共同打造集風、光、儲全產業鏈于一體的新能源產業園。同時,以長通集團為“鏈主”,引進浙江衢州一道、廈門科華、江蘇國強、三一重能等能源開發和配套零部件制造企業入駐,打造集光伏組件、逆變器、儲能、電纜、光伏支架、風機主機等生產于一體的新能源全鏈條產業集群。
威寧自治縣海拉鎮平箐光伏電站(韓賢普 攝)
市能源局印發的《畢節市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出,要積極推進光伏發電多元化發展,在威寧、赫章等縣打造百萬千瓦級大型光伏基地,積極推進威寧、黔西整縣(市)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在黔西、織金、納雍規劃水風光互補項目,積極推進“光伏+”發展,力爭2025年光伏裝機達到730萬千瓦以上。
鄧先艷下午下班的時候,太陽已經掛在廠房后面的山頂上。橘紅色的太陽凝視著這片土地,照亮著光產業的未來。
來源:新畢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