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舜財經
好好的一個正面鼓勵,在網絡上被很多人讀歪了。
“學霸就餐區”這張圖在網絡上引起很多吐槽,就我所看到的,似乎持批評態度的占多數,像我這種對學生的支持派和鼓勵派,居然成了少數派了,真是豈有此理!
我來說說我支持的理由。
第一,鼓勵學生的進步,肯定學生的成績,這應是學校的基本功能。既然學生能夠排名靠前,有所鼓勵,有何不可?
成本并不高,只不過是排成不同的隊形罷了,把無秩序的隊形,變成有秩序的隊形,這跟做早操沒太大區別,做早操是按身高排序的。如果按早操排序你是能接受的,那這特定的一餐飯,按成績排一下有何不可?
很多人以為這是常設座位呢,其實可能一個學期就只有這么一餐,有點儀式感是很好的,會形成記憶點,將來就有故事可講。
第二,有人把這事跟特權相提并論,這就是自作多情了。學生之間如果一定要辨析有沒有特權,那你要問問班長、班干部、學生會主席這些人有沒有特權。成績好的學生能有啥特權可言呢?一個學霸的桌牌,就跟一張獎狀一樣,是一個虛的榮譽感,是一種非物質的鼓勵和支持。如果能接受獎勵,為什么不能接受學霸桌牌?
我知道很多人是反對學生卷成績的,這我理解。我本身也長期是佛系家長,堅決不卷孩子,前幾天正寫了一篇《一個佛系家長的自白》。但是這事也不能過度糾偏,以至于連基本的成績也認為不用看了。學校畢竟還是有考試的,考試總是會有成績和排名的。如果你反對出成績和排名,那你恐怕只有徹底反對上學。哪怕就是在國外上學,ABCD老師也是會評的,而且A可能還會A-和A+,對吧。
哈佛劍橋的錄取,除了社會實踐這塊,也仍然是要參考各種考試的成績的,比如英語看雅思、GRE之類的,專業能力參加中國的高考成績以及國際認可的高中畢業測試成績。哪怕就是社會實踐,它也仍然是有一套體系化的評估標準的,什么是優秀,什么是杰出,什么是普通。
成都這所中學,因為這點鼓勵學生、頗有創意的學霸桌牌,而被噴,以至于道歉,這說明現在的社會氛圍真的是充滿了自相矛盾,有一定的精 神 分 裂 癥。
學校為了少被噴,有所道歉,這我能理解。但是如果我是這所學校的校長,我是堅決不道歉的,因為學校不僅并沒有做錯什么,而且實際上我們看到,學生對這事其實并不反感。
回顧自己當學生的時候是什么心態吧。就我而言,雖然我是學渣,但是我對于那種學霸和學神還是很尊敬很佩服的,抱著一種欣賞的態度,而不是嫉妒之心。班里最不愛學習的學生,看到班里成績最好的女學生,那都是非常尊敬的,這是對智力的褒獎。人們往往是這樣,學生時代,佩服學得好的,工作時代佩服掙得多的,戀愛時代佩服交到顏值高的對象的。
其實前幾年,每年都能看到鄉鎮的小學,老師給優秀的學生獎勵幾斤豬肉,考最高分的,可以拿最多的斤數,一時傳為美談。
對優秀的獎勵,就是一個社會正常化的基本邏輯。過分強調平等,那人們優秀的動力在哪兒?大鍋飯的歷史,墨跡尚未全干。
實際上在教育領域,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可言。數十年來,運動特長的加分都是存在的,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有造假的。在美國,加入各種球類的校隊也是上好學校的捷徑。跟這些往往發生腐敗的捷徑比起來,一張樸素的學霸桌牌又算得了什么,何況它就是明確用來鼓勵有進步的學生的。
如果學校擺出學渣桌牌,給退步和落后的學生貼學渣標簽,那才是侮辱了學生的人格,是需要嚴肅反對的。
佛系,躺平,作為個人的價值取向,這當然屬于個人自由選擇的范疇。但是,整個社會都佛都躺平,那這個社會還有希望嗎?因此,從整體和宏觀來講,無論你是鼓勵也好,反對也好,社會的競爭它就是存在的,不僅國內有競爭,國際之間還有競爭,競爭現在都已經全球化了。
今晚,我的孩子告訴我,語文作業有一道題,全班只有一兩個人做對,他就是其中一個,老師表揚了他。當他說這事的時候,他是非常自信的。我替他高興,這也說明,哪怕就是一年級的孩子,他也是有優秀的沖勁的。想要變好,向上,向善,這是人類進步的根本保證,也是人性的底色。我活了40多年,就沒見過任何一個人是自甘墮落的,只不過有些人深受打擊,消沉了,在那人生的早期,每個人都愿意成為更好的人。
好的教育理念都告訴人們,鼓勵式的教育非常重要。
綜上所述,我給成都石室成飛中學點贊,感謝你們看到了學生的小小進步。
陶舜財經——你的醒腦陪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