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的毛主席的長子,在1936年就進入蘇聯留學。與其說留學,不如說生活,他在蘇聯整整待了十個年頭,1922年出生的他,14歲就去了蘇聯,最青春年少的時候都是在蘇聯度過的。
1946年,剛回來的毛岸英被工作人員安排到接待處,接待處是用來接待外賓的,習慣了國外生活的他看著裝修絲毫沒有發覺不對。毛主席在送外賓到外賓接待處時,才發現毛岸英也住在這里。不久之后,就讓他帶著自己的行李——一袋小米,離開這里。
回到祖國后,他和父親進行交談,講述他在蘇聯留學的趣事,毛主席聽完他的描述,瞬間就沉思了。在蘇聯的毛岸英,雖然身處異鄉,卻沒有忘記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
但是多年的生活習慣多多少少也讓他沾染了外國的習氣,當毛主席還是樸素布衣時,他穿著皮靴和制服,帶著同志都羨慕的精神氣,穿梭在各個單位。像這樣的事情還不止一個。就講一個毛岸英和朱德同志之間的事情吧!
朱德同志和毛主席是出生入死的兄弟,毛主席都要尊稱他為老總。抗戰爆發,朱德同志帶著必死之心開辟了華北根據地,又將“南泥灣精神”成為我們軍隊的傳統精神,
在新中國成立后,朱德同志又為社會主義提出指導性意見,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吧。
回國后的毛岸英有一次騎朱德同志的馬,被毛主席發現了,主席正想要敲打他,沒想到毛岸英竟然說“朱德同志同意的”,毛主席一聽到“朱德同志”,臉色就沉了。問道“朱德同志,以你的輩分,你該這樣稱呼嗎?”
毛岸英不以為然的說道“我在蘇聯見到斯大林也是稱呼為斯大林同志的”,毛主席沒有立即怒斥他的行為,緩緩地說道“你也說了那是蘇聯”。至此,毛岸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立即和主席致歉,表示自己的說法確實有欠考慮。
毛主席看到毛岸英身上攜帶的外國氣息,斟酌后決定給他安排一位新的老師——吳滿有。吳滿又是何人呢?是當時著名的勞動典型。
拜師后的毛岸英退下了西裝革履,換成最樸素的布鞋舊衣,開始到陜北農村開始勞作生活。心里知道毛主席對自己的期許,也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國際氣,他勤勤懇懇,臟話累活搶著干,更是和老鄉們請教種地的奧秘。
本就有文化知識的毛岸英,領悟能力也極高,在老鄉們親授種地訣竅后,很快就成為一把好手。不僅如此,他看到種地的百姓因為缺少知識而受到很多困難后,在地頭做起了教書先生,在種地之余教老鄉識字。
就這樣,他在烈日黃土下一坐就是幾個月,直到1946年戰爭爆發才回去。看到黑黢黢的兒子,毛主席欣慰的笑了。和剛從蘇聯回來一樣,毛岸英又和父親講起了地里田間的趣事。
之后,有在地里勞作經歷的毛岸英又去了山東,進行土地改革。不怕吃苦,不畏艱難的毛岸英,很快就做出一番成就,將土地改革進行得很好。
毛岸英很好的詮釋了什么叫做“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像他一樣的老革命家都是這樣子的,不怕苦不怕累,一心只為了人民。毛澤東同志的教育方法也是非常恰當的,使國外歸來的兒子很好的融入中國的文化,從內心接受才能從行動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