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在一個大集體大團隊里面我們要謹防一些蛀蟲,害群之馬。必要時要把這些人一網打盡,才能避免他們危害到集體的利益,給團隊抹黑。
畢竟要熬出一鍋香甜可口的粥,背后是一大群人一起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要是讓一顆老鼠屎壞了這一鍋粥那得好遺憾揪心,前面所有人的心血也都會付之東流了。因而害群之馬人人得而誅之。
葉劍英同志是十大元帥之一,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軍事家。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在黨與國家,人民群眾心中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然而他卻十分欣賞一個司令員,那就是上將韓先楚,同樣的,韓先楚也是一位很受人民群眾尊崇的軍事家。1913年韓先楚出生在湖北黃安縣一個貧困的小山村。一方面是連年的干旱使得家里的田地根本就無法耕作,另一方面則來自于地主家的壓迫。
韓先楚的父親是位老實不過的貧農,俗話說柿子專挑軟的捏。地主看韓家這樣柔善可欺,因而更加變本加厲地剝削他們,這使得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由于溫飽都成問題了,韓先楚從記事起就開始要幫忙做各種農活,在稍大一點的時候,他就要去幫地主家放牛,做各種長工以換一點糧食用于貼補家用。可以說在其他孩子在私塾,在小學中學里接受教育,韓先楚就像一個野孩子一樣在山野中度過,在地主的責罵下勞作。
因為韓先楚長期在這樣備受壓迫的環境下長大,使他從小就受盡苦楚。也促使了韓先楚想要擺脫困境,出去外邊闖出一片天地的決心。隨著各地農民起義的爆發,韓先楚也積極響應,參加了黃麻起義活動。因為韓先楚先前一直在底層生活,混跡于市井小民中間,也經常下地勞作,和農民們打成一片。
平時這些農民們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事情,他都十分熱情地相助,因此在附近一帶中頗有威望,頗受歡迎。有了這個前提條件,在他參加農民起義運動時,大家都很支持他,其號召能力可見一斑。
人往往是缺少什么而會去渴求什么,或許是韓楚先在該接受教育的時候,沒有時間也沒有那個機會去獲得教育的資源,因此養成了他特別尊重讀書人的性格。韓楚先在潛意識中覺得讀書人都是講文明懂禮貌的,出口成章,能詩會頌,和他這種只有一身蠻力的老大粗不一樣。
讀書人就是無所不能的各種好,這樣根深蒂固的觀念直到他遇到了一個斯文敗類,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才發生了改變。這個推翻韓楚先一直以來對讀書人刻板印象的人,就是陳博達。
陳博達完美詮什么叫做“金玉其表敗絮其中”,明明各個方面的條件都十分優異,卻偏偏不走正道。剛開始在很多人眼中,陳博達是一個極優秀的知識分子,他是當年中國共產黨內少有的高學歷的黨員。
在上海、廣東中山大學都就讀過,這些可都是當時國內頂尖的大學,得學習成績斐然的學生才能考上。不可置否的是陳博達在學識方面真的是非常拔尖了,這也是他早期受到黨組織的信任與重用的原因之一。
要說韓先楚第一次見到陳博達的時候,也深深被眼前這個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讀書人吸引住了。在一開始陳博達盛名在外時,韓先楚也早有耳聞,加上陳博達當時又是毛主席信任的人、韓先楚對他自然是禮敬有加。
但在工作過程中,韓先楚也慢慢發現陳博達并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的無害,這人鬼心思多著呢!經常性明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地應付工作。
韓先楚發現此等情況后曾善意地對陳博達進行勸說,說咱們做的這些工作都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得知道分寸,分清對錯。結果陳博達非但不聽勸告還變本加厲,甚至開始各種陷害韓先楚。
韓先楚也不是好惹的,他深知陳博達這種害群之馬繼續留在黨內的危害性,就實名舉報,和上面反映情況,后來葉劍英元帥才帶著指導組過來調查。
要知道當時風頭正盛的陳博達可是無人敢動的,可偏偏韓先楚就有這種不畏權貴,敢于直言的精神。這件事也讓葉劍英發出了對韓先楚由衷的欣賞,稱他是有豹子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