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各類安全建設之中,國防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與領土的完整,我國自建國以來,便一直對國防建設十分重視,并有著數額十分巨大的軍人群體。
對于我們而言,軍人的存在是為了保家衛國,我們始終對軍人群體抱有著好感,而這份好感也使得我國的軍人關系異常親密,并積累出了深厚的情感。毫無疑問,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軍人都是值得尊重,對于國家而言,軍人也是不可或缺的。
但在一定程度上,數量過于龐大的軍隊也會成為國家的負擔,而為了進行改革與調整,我國便不得不進行裁軍。
在1985年,我國曾進行了“百萬大裁軍”。看到“百萬大裁軍”這幾個字,我們就能夠想象到當時裁軍數量之多,而中央之所以這么做,就是為了減輕財政的負擔,同時避免冷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并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之中。
對于這一決定,鄧小平同志下定了決心,并將之貫徹執行,但在這份強硬的背后,鄧小平同志的心中也存在著許多愧疚,而在晚年之時,鄧小平更是直言,在“百萬大裁軍”這件事情上,他最對不起的就是陳再道,這是為什么呢?
提起陳再道,我們很容易想到他的軍銜,他是我國的開國上將,有著較強的軍事素養與能力,在戰場之上立下了不小的功勞。陳再道出生在1909年的1月24日,是湖北麻城市人。
陳再道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自幼飽嘗生活的艱苦,后來受革命思想的感召,選擇了加入農民自衛軍的隊伍,后來又加入紅軍,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戰士。自土地革命起,陳再道便一直牢牢跟隨在黨的左右,一路跋山涉水,走過了無數艱難的歲月。
在新中國成立后,陳再道先是被派往山區之中剿匪,后來又被任命為軍區的司令員。在1977年時,陳再道成為了解放軍中鐵道兵的司令員,并帶領著鐵道兵們奮斗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相對于其他兵種來說,鐵道兵們的工作無疑是極為艱苦的,他們需要跋涉前往各個地方,并為祖國的鐵路建設添磚加瓦。
在他們的努力之下,我國龐大的鐵路網逐漸建成,為我國日后基礎交通建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這些鐵道兵為我們的國家做出了許多可貴的貢獻,但令陳再道感到遺憾的是,在大裁軍之中,他所帶領的鐵道兵竟然被全部裁撤,連一個小隊都沒有留下。
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結果,陳再道與一眾鐵道士兵們都難以接受,陳再道更是幾次找到鄧小平同志,希望他能夠保留一個軍籍的建制,不至于讓所有的鐵道兵都轉業回鄉。
面對陳再道的一再請求,鄧小平同志的心里也不好受,但為了國家日后的發展,他最終還是沒有答應陳再道的請求,而是依然裁撤了全部的鐵道兵。當一切都塵埃落定,陳再道知道他已經無力再做出什么改變。
在離開軍隊前,轉業的軍人們曾舉行了一場告別軍旗的儀式。在這場儀式上,許多鐵道兵都悲傷不已,忍不住哭泣,而作為他們的司令,陳再道的身影也顯得那樣蕭瑟與辛酸。作為軍長,他熱愛自己的工作,更珍惜自己手下的戰士們,如此決絕而徹底的離別,實在令他難以壓抑內心深切的不舍之情。
陳再道在告別儀式之上落寞的背影以及前來請求時的急切一直牢牢印刻在鄧小平同志的心中,使得他直到晚年時也一直無法忘記。
對此,晚年的鄧小平同志曾直言,他在“百萬大裁軍”這件事中最對不起的就是陳再道,但如果再回到過去,鄧小平同志或許依然會如此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