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是大將卻成上將,要知道,雖然字面上只差了一個字,但實際上級別可是差的太多了。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李聚奎。
李聚奎,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愛讀書,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可以說是算得上知識淵博的人了。在1926年,他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并加入了著名的北伐戰爭。
在1928年,他參加了平江起義,隨后便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就曾在一次黨小組會上表示:“我這一輩子跟黨是跟定了,黨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從此以后,更是盡心盡力為黨和人民奮斗,無論生活多么艱苦,他依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黨的誓言。
1933年,他就受到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表彰,為他在第四次“反圍剿”中的曾經轉移戰局獲得了偉大勝利。在他上任之后的第五次“反圍剿”中,他依然帶領軍隊奮戰,三甲嶂的防御陣地讓他名垂軍史,就連國名黨將領陳誠都對他刮目相看。
在1934年,紅軍被迫長征,李聚奎被中央軍委點將,他先后組織大部隊強渡大渡河,為掩護中央和紅軍主力擺脫險境。從1938年到1939年,李聚奎率領部隊馬不停蹄地奮戰在抗日前線。在1946年,為了經營東北地區,李聚奎和一大批軍政干部遠赴東北。
直到1947年,西滿軍區成立,李聚奎擔任了參謀長,協助司令員黃克誠、政委李富春工作,率部參加“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并且還和東北民主聯軍發起攻勢作戰。后來,成為共和國大將的黃克誠談到李聚奎,他便說:“李聚奎是位老同志,指揮打仗很有一套,是個稱職的參謀長。”
可以說,李聚奎在中國革命最重要的功臣之一,但是在1955年的授軍銜會上,他卻沒有任何的軍銜,就連上將也是后來補的,這又是為什么呢?他的功勞大家都有目共睹,如果他不是大將之一,那么可能很難服眾。但說到這件事,還要從建國以后說起。
原來,在建國以后,李聚奎就離開了部隊,開始了石油開發的大工程。要知道,當時我國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便是石油開發的問題,但起初他本是不愿意的,因為自己打了大半輩子仗,對于石油方面,那簡直是一竅不通,他也不相信自己能勝任這個任務。
但是在周總理的開導與講解下,他便知道了石油開發的重要性,并被任命為石油工業部部長,于是他便踏上了石油開發之路,而當時正處于授軍銜的時候,而此時的他也與大將擦肩而過。
為了快速開發出高質量、高品質的石油,他開始熬夜做功課,仔細研究這其中的道理,并且不斷嘗試著,在不斷錯誤中吸取經驗,但是當時正處于“大躍進”時期,全國石油產量為145萬噸,但是中央所定的標準是180萬噸,還要降低投資,這讓李聚奎頓時為難了,他表示,這根本完不成,實事求是的他還表示,就算被撤職,他也會如實報告,對于辦不到的事情,他也是絕對不會妄下結論,夸大其詞的。
要知道,在當時的時期,他的這種行為被認為是“不敢干”的行為,有損國家形象,因此,在1958年,他又被重新調回到部隊。他被重新補授上將的軍銜,對于李聚奎,那可真可以說他的一生便是戲紅人不紅。
軍銜可以代表一個人的成就與他為國家所作出的貢獻,但對于李聚奎來說,只要能為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那便足矣。相信他的精神也在時刻激勵著我們每個人,這種不求名利的品質也應被每一個人銘記于心并堅持發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