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大家介紹一種我們這常用的,也是最簡單的開壺方法:
先用清水把壺里外清洗一番,把上窯燒制時撒的石英砂及灰塵洗干凈。
然后用開水沖淋壺身,稱之為“醒壺”,意在讓紫砂壺的微小細孔受熱擴張。打開壺蓋,熱水沖洗壺里,稍等片刻將水倒干凈。
選茶開壺,一壺泡一茶的原則,開壺選用什么茶葉,以后這把壺就泡什么茶。靜等茶水變溫,倒出茶水及茶渣。
再次用熱水澆淋壺內,倒出,開壺完成,可以正式開始茗茶嘍!
用紫砂壺泡茶的過程也是養壺的過程:
首先,用熱水澆淋紫砂壺及茗茶杯,洗壺的同時醒壺,壺體變熱變暖,是為了讓茶葉在適宜的溫度下發香更好。(這里需要強調一下,朱泥壺要用溫水醒壺,以免驚裂,小時候都有過暖水瓶內膽炸開的體驗吧?對,那個就叫“驚裂”。特別是寒冷冬日一定要注意哦。)
醒壺后放入茶葉,浸泡10-30秒,讓茶葉先變得溫潤,同時也可以將茶葉上附著的灰塵與一些雜質去掉,然后將水倒掉,這一步驟也稱之為“醒茶”或“洗茶”。
醒茶的水可以順便澆淋茗茶杯、茶濾及公道杯。
茶濾是用來過濾茶湯中的茶葉碎渣,使茶湯清透明亮,提升茶湯的美感。
公道杯是起到均衡茶湯濃度的茶具,提升品飲時的口感。公道杯有各種材質,當然也有紫砂泥的,如果想觀賞茶湯色澤,建議選擇玻璃公道杯,更賞心悅目。
說說順便養壺吧——
泡茶時,壺內的茶湯隨著熱氣的蒸騰鉆出氣孔,順帶著茶油透出壺面,這時可以用干凈柔軟茶巾擦拭壺身,經過茶巾的反復擦拭,日復一日,形成包漿。
圈內常說,“頭遍水,二遍茶,三遍四遍是精華”,喜歡一樣東西就是要掌握它的精髓,泡茶也是如此,養壺也是如此,只有珍愛才能悉心去了解,發現它最好的那一面。
經常有壺友在壺內留著茶葉和濃湯過夜,想著這樣,包漿快,養壺事半功倍,省事。
其實不然,茶湯熱,壺熱,養壺才最有效果。
壺內過夜的茶葉和茶湯,都冷卻了,就沒有效果了,雖說紫砂壺泡茶隔夜不餿,也沒必要喝隔夜茶嘛,長期把茶葉和茶湯留在壺內過夜,尤其是悶熱的大夏天,反而極易在壺內滋生有害物質,殘留茶水的紫砂壺內壁,也容易積留黑黑的茶垢,時間一長,極難打理,而且看著比較嚇人,讓人沒了喝茶的欲望。
正確的養壺,是不經意間的,喝茶的時候,順手而為,不需要去刻意當心。《陽羨名壺系》中寫道:壺經用久,滌拭日加,自發黯然之光,入手可鑒。
1. 本著一壺侍一茶的原則,如果喜茶而且經常換茶喝,建議茶桌上多放置幾把壺,認定了專茶專壺;如果只有一把壺,要換茶葉,建議多用熱水沖洗幾次,養壺貴在專一,貴在純粹。
2. 壺忌油膩,忌沾油污。碰過油的手一定要洗凈了再去摸壺。
經常聽說為了快點有包漿效果,把壺往臉上蹭,把剛吃過油炸食品的手摩挲壺身,這樣的誤操作是拔苗助長,急于求成,只會毀了你的紫砂壺,造成“養花了”,紫砂壺一旦沾染到油脂,就容易發出“賊光”,易養出帶有花斑的壺,那可真是得不償失啦。
3. 泡茶時,注意壺身的清潔,因為茶湯滴落壺身,干后,很容易在壺身形成茶漬,如果不及時拿茶巾擦拭,等時間一長,再想打理,就難了。茶臺邊,備兩塊茶巾,看見壺身有茶湯,隨手擦拭一下。
顧正芳作品拉絲南瓜壺
4. 茶事結束,及時把壺內外清理干凈,倒去茶渣,沖洗壺內,用干凈柔軟的茶巾,環繞擦拭壺內壁,包括壺底、內沿和出水口處等。特別提示一下:壺蓋口沿處,沿接縫處細細擦拭一圈。這是泡養過程中最容易出現茶痕的地方。保持壺內干爽,不積存濕氣,如此養出來的紫砂壺,才能發出自然的光澤。
5. 每隔三五天,讓愛壺休整兩天再用。
勤以茶養壺,但紫砂壺也需要“休息”。休息一段時間后,土胎能徹底自然干燥,再使用時才能更好地吸收。
6. 存放紫砂壺時,應避免放在油煙、灰塵過多的地方,以免影響紫砂壺的光澤。擱置不用的壺,也應經常擦拭一下,不讓其積灰,方是愛壺之道。
7. 絕對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學洗潔劑刷洗紫砂壺。
希望我們的遇見能讓愛紫砂的你更愛一些,讓不懂紫砂的你了解一些,讓紫砂在這個世界走得更遠一些……
投稿 微信 + 電詢 1300 334 2099
▼點擊下方 卡片 更快了解宜興紫砂
純色紫砂 | 中國宜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