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越
編輯:308
風浪越大,魚越貴。
確實,對于任何一家尋求出海的中國企業來說,風險往往與收益呈正比——但是,這句話其實還有一個隱藏的前提:只有在風浪中不翻船,才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收益。
這一點,對于已經出海多年并收益頗豐的海爾智家來說,更是不言自明。
但面對眼下越來越嚴峻的國際形勢,海爾智家似乎并不打算放慢出海步伐。在 12 月 10 日的海爾智家業績說明會上,大部分問題聚焦在“下一步公司的境外市場開拓規劃是什么?”,“對于貿易戰,如何規劃風險?”······
對此,海爾智家隨即也給出了十分詳細的答案:
供應鏈本土化正在大規模落地中:5月,海爾埃及生態園開園,設計總產能超百萬臺;8月,泰國春武里空調工業園奠基,整體規劃年產能600萬套,建成后將是中國品牌在泰國及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空調生產基地;9月,海爾埃及生態園二期項目奠基,主要生產冰箱和冷柜兩類產品,年產能達30萬。
產品端也在想盡辦法鋪滿:
——在傳統優勢品類基礎上,強化暖通、小家電產品陣容,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在高端產品基礎上,豐富中端主力產品和入門級產品。
——針對北美用戶洗烘一體化需求的Combo系列、針對歐洲用戶冷飲需求的905潔凈冰系列、針對亞太用戶健康空氣的UVC健康空調系列等,以本土用戶為核心的兩季三代體系,以爆款切入提型號效率。
——同時,海爾智家加速布局新賽道。7月,公司收購伊萊克斯南非熱水器業務,助力拓展南非市場;
從公司的回答我們能夠看出,總的來看,海爾仍處于對海外市場的征服階段,在這之中,也不乏精細化運營的痕跡。
而投資者如此關注海爾智家的海外市場,也是因為海爾智家公布三季度財報,成績不盡如人意。海爾智家以及投資者們,都需要海外市場的表現,提振信心。
海爾智家Q3營收增速新低
2024年10月底,海爾智家公布三季度財報。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海爾智家實現營收2030億元,同比增長2.2%;歸母凈利潤151.5億元,同比增長15.3%。其中,2024年三季度單季度公司實現收入673.4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7.34億元,分別較2023年同期增長0.5%、13.2%。
當把時間線拉長,我們會發現2024年前三季度,海爾智家的營收增長創下2016年同期以來的新低,且自2021年同期以來持續下滑。
同花順顯示,2016到2023年,海爾智家前三季度營收增速分別為18.78%、41.27%、12.77%、7.72%、2.78%、10.07%、8.91%、7.50%。
營收增速創新低,有國內家電行業環境低迷的影響。
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家電市場零售規模6144億元,同比下滑0.2%。在這之中,凈化器,干衣機,清潔電器,電視保持較高增速,而空調,電風扇,集成灶下滑較為明顯。所以,主營仍是傳統家電的海爾營收受到了影響。
除此之外,海爾智家海外市場的增長速度也慢了下來。
2024中報數據顯示,海爾智家海外市場營收增速明顯減緩,同時根據海爾智家Q3財報披露的消息來看,僅有部分新興市場能夠拉高增速——雖然歐美發達國家行業需求疲軟,但新興市場反應不錯,其中海爾智家在東南亞市場增長較好,第三季度增長超過30%。
而利潤數據,一直是海爾智家的軟肋。雖說縱向來看,海爾智家Q1-Q3凈利潤增速達到了15.3%,銷售費用率也在大幅減少。
但橫向對比來看,海爾智家的凈利潤率是“白電三巨頭”中最低的,7.61%的數值遠低于格力電器的14.46%。與此同時,海爾智家的銷售費用率仍然大幅領先。2024年前三季度,海爾智家的銷售費用率為14.18%,在“白電三巨頭”中排行第一,遠高于格力電器的6.89%。
可以說,百分比保持在兩位數的高昂銷售費用率,是利潤低的一大因素,是海爾智家一直未解的難題。
為何利潤一直上不來?
而銷售費用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似乎也很簡單——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盡管格力、小米、美的在傳統家電之外嘗試了許多品類,但基本宣傳自營品牌居多,用戶心智無需多花心力培養。而海爾在過去幾年里,一直在強調由高端品牌(卡薩帝、斐雪派克)、場景品牌(三翼鳥)、生態品牌(食聯網、衣聯網)構筑的“三級品牌”戰略。
在高端品牌上,海爾智家選擇兩條腿走路——2006年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卡薩帝,2018年完成了對斐雪派克(Fisher & Paykel)的全資收購。
在互聯網家裝、定制和整裝等能夠帶來更多品類銷售、更高客單價和提高更多流量效率的家裝概念出現之后,海爾智家也選擇迅速補齊——2020年推出三翼鳥,在2022年5月10日發布了“1+3+5+N”全屋智慧全場景解決方案,旨在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智慧家定制服務。
多個品牌 + 解決方案并行,必然需要花更多精力培育用戶心智。而海外連年征戰的消耗量也不容小覷。
海爾智家分別于 2015 年和 2018 年收購了集團旗下的三洋白電業務和 Fisher&Paykel。此外,海爾智家還于 2016 年收購通用電氣旗下白電業務,2018 年收購意大利Candy公司。至此,海爾智家實現“海爾、卡薩帝、Leader、GE Appliances、Fisher&Paykel、AQUA、Candy”七大品牌的全球化布局與運營,覆蓋高端大眾、性價比等消費需求。
目前公司的海外收入主要來自于美洲、歐洲等區域,以冰箱、廚電及洗衣機為主。
2023年,公司海外收入中,美洲(預計主要為美國)收入占比58.5%,歐洲收入占比20.9%;其他區域收入占比均不足10%(這里的數據皆選取歐睿口徑的大家電品類(含洗碗機、洗衣機、大廚電、微波爐、冰箱)和家用空調)。
在北美這個高度集中的成熟市場,首次面對新品牌認知壁壘,海爾智家選擇了通過差異化的縫隙產品逐步向美國市場滲透。比如針對大學生群體需求設計的帶活動臺面的小冰箱、小型洗碗機等,同時2016年收購本土品牌GEA打組合拳,此后海爾的市場份額穩步上升——2023年,海爾在大家電市場的份額達到26.7%,位居首位。
在成熟但格局分散的市場的歐洲市場,海爾也在積極進行本土化運營。
其收購的國際品牌Candy持續為本土化的經營團隊+海爾的管理、采購、研發賦能。2023年,歐洲Candy在土耳其、羅馬尼亞等布局工廠,項目在建工程余額超過10億元,同時海爾在東歐也有新的產能建設。由于格局分散,截至2023年,海爾智家的份額達到8.9%。
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同樣也是較為成熟的市場。海爾與Fisher&Paykel一起,拿到了多品牌并存的澳新大家電市場的15%份額。在一超多強,格局相對分散的日本市場,海爾通過與日本三洋電機的深度合作,2023年冰箱洗衣機銷量份額為24.7%和17.6%。
而東南亞七國由于滲透率仍有不少想象力。目前,東南亞及南亞地區大家電市場多被中日韓品牌占據,龍頭品牌份額在20%左右,格局較為分散。
根據歐睿及公司公告,海爾在巴基斯坦市場位居行業第一,2023年市場份額達到40%;在印度市場位居行業第4,2023年銷量市占率達到8.4%;在印尼、越南等市場均位居行業前三,擁有較強的領先優勢。
而在中東和拉美地區,海爾還未打出品牌影響力,但本土化運營已經在路上了。
在今年的7月18日,其宣布斥資9.8億元,收購伊萊克斯旗下“ESA”公司100%股權,后者最核心的資產是百年熱水器品牌Kwikot。海爾智家表示,通過此次并購,其將借助Kwikot在南非廣泛覆蓋的暖通渠道以及完善的售后網絡。
除了新興市場收購品牌打影響力之外,成熟市場也在擴張階段:今年10月,海爾收購開利全球商用制冷業務。開利商用制冷在歐洲發展多年,是歐洲頭部的商用制冷公司,在歐洲擁有廣泛布局的渠道及運維體系。收購開利商用制冷業務,海爾有望借助其在歐洲的渠道網絡和維修售后團隊,加速中央空調、熱泵等業務在歐洲的發展。
我們不難看出,海爾在海外的打法很“重”——投資建廠,收購品牌本土化運營這兩個動輒十億級別。
自此,高銷售費用率,低利潤率是海爾為其大而全的版圖,必須付出的代價——既要高端化,也要家居家電一體化,還要在海外多個市場開疆擴土,覆蓋高端大眾、性價比等消費需求。
出海,新周期的錨點
當我們知道錢花在哪里之后,下一個問題就是:怎么盈利?哪里可以省?
目前來看,海爾智家的國內格局基本穩定:盡管今年1-7月份市場較為低迷,但隨著8月份國補政策落地,國內家用電器已經逐漸緩過神來:海爾冰箱第三季度市場份額44.2%,單品類市場份額達18.8%,收入增幅超40%。海爾洗衣機穩居第一,份額凈增至47.2%。海爾空調第三季度市場線下份額超20%。
另外,海爾熱水器在京東、天貓、蘇寧、五星等線上線下多渠道份額均為TOP1,且卡薩帝高端熱水器6千~7千價位段份額同比提升7.2%,其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已經穩固。
也就是說,在基本盤上海爾目前需要做的就是降本增效,把銷售費用打下去。其在財報和公司業績財報說明會上已然給出了答案:
l通過全球平臺整合、智能仿真、模塊標準化與通用化等舉措,提升研發環節的成本效率;
l深入推進零售模式變革,通過數字庫存實現高效觸達用戶,提升庫存周轉等效率。
l推進線上主流社交平臺運營模式變革,通過打造優質內容與完善賬號矩陣布局,提升用戶心智與品牌聯想度,增強用戶流量獲取與轉化效率。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一系列資源整合,模塊標準化提高研發、運營效率來降本;同時,通過線上布局抖音,小紅書觸達更多用戶來開源,并精細化運營提高訂單轉換率。
而從目前海爾的動作來看,場景品牌三翼鳥也占據著不小的戰略地位:
自2022年,三翼鳥推出全屋智慧全場景解決方案后,2024年7月,公司更加注重智能以及色彩搭配——推出行業首個智慧家電家居一體化場景方案,實現家電與櫥柜在色彩和材質上的完美融合;基于櫥柜尺寸量身定制家電產品,在空間利用、家居美學、智能聯動、便捷性等方面為用戶帶來全新體驗。
方案升級后,門店擴張也在積極進行中:11月23日,鄭州三翼鳥體驗艦店、南寧三翼鳥體驗店兩處“千平大店”同日開業。而接下來的一個月內,三翼鳥還將在新疆、南京、內蒙古連續開設三家旗艦店。
舍得持續投入的原因,也很簡單——三翼鳥2024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6億元,同比增長10%,創下新賽道營收里程碑。
不過,現如今的互聯網家裝、定制和整裝市場對于家電企業不是很友好。除了房地產企業、定制家裝家居等,華為、小米等大廠帶著更智能的產品、解決方案和潛在手機汽車流量入局,與此同時“全家桶”的概念已然先入為主。
相比之下,家電企業普遍缺乏智能化基因,自然流量比房地產、裝修企業弱,設計能力較弱。其優勢在于其供應鏈效率較高,有一定的話語權。
不過,巨頭海爾可以通過鈔能力這一常規操作,補足全屋設計、智能化、自然流量的空缺。但是很明顯,在全屋智能解決方案這里,還在早期的開疆擴土階段,這個錢,省不了。
海外市場也同樣如此。
一是根據前文我們所說的,無論是成熟市場還是新興市場,工廠投產一直在進行中。二是在成熟市場,海爾仍在加強本土化建設,差異化產品,站穩腳跟。如北美市場,海爾推出Profile智能烤箱、智能室內煙熏機、Café雙取水法式四門冰箱等產品,同時也實現了新產業的突破,推出馬鞍變頻空調、房車空調等專業空調產品。
在海爾智家多品牌的全球布局下,鈔能力的效果確實不錯——海爾已然在全球大家電市場領先競對許多。
但很明顯,海爾智家并不滿足于只是成為全球大家電市場的龍頭,而是成為全球家電市場的龍頭,即覆蓋全品類,通過家電家居智能一體化解決方案拉動國內家電發展,通過持續建廠等本土化運營措施,以及產品差異化運營,加快海外家電發展。
再往上看,海爾集團的終點是全球多元化巨頭。
例如,西門子旗下業務囊括家電、能源、出行、醫療保健等,市值已經超過人民幣1.1萬億,比美的、海爾、格力加起來還多。
所以,海爾集團正在勾勒由海爾生物、盈康生命和上海萊士組成大健康版圖,布局能夠提高物流效率的日日順(海爾集團旗下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及場景物流服務提供商,目前已并表海爾智家),以及似乎八竿子打不著的電競裝備公司雷神科技。
讓我們再回到海爾智家本身。
毫無疑問的是,作為海爾集團的業務主體,海爾智家已然是一艘業務體系龐大的巨輪,但它還是在全速前進。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仍在擴張期的海爾智家,仍會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好在,考慮到國補政策下放,場景品牌三翼鳥處于早期擴張狀態,海外無論是成熟還是新興市場仍有一定的想象力,2024Q3的營收增速或許能保持住歷史新低的位置——后續的營收表現還是值得期待。
而關于海爾智家的未來盈利表現,便需要看連年并購的規模效應和數字化運營成果,何時能夠消化掉并購、建廠、多品牌戰略的成本。
簡單來說,如何在海外的規模擴張中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是海爾智家的必答之題。
這注定是一個并不容易的過程——但在越來越大的海外風浪中,海爾智家的選擇并不多,它必須繼續前進,并加快前進的步伐。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智見 Time”,作者:孫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