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回來了!
接下來你們會看到勤奮的路數在勤奮地更新
本來,沒有消息應該是萬科最好的消息,但偏偏消息就冒出來了。
當有的萬科境內債券跳升到年化35%—40%時 ,一件事情的發生讓外界再度關注到了萬科。
就在昨天(12月17日),萬科被媒體曝出以28.8億元的底價競得廣州市番禺區南站商務區的3宗住宅用地。
其實,這不是萬科時隔四年后的再次拿地,而是通過 先把地退了—再是調整規劃從商業用地變為住宅用地—萬科重新拿 。
萬科本就是地塊的持有者。這3宗地因為軌道交通建設不具備開發條件陷入停滯,在萬科內部屬于難啃的硬骨頭。
今年,這三塊地受益于存量收儲政策,成為低效存量用地盤活的創新試點,商業用地調整規劃變為住宅用地,才再度被萬科收入囊中,基本不需要再額外支付真金白銀。
這體現的是地方政府的因城施策和企業共贏 ,也是對不單只是包括萬科在內的房企的幫助,幫助房企盤活資產。
成為住宅用地后,假設按照每套200萬的價格簡單測算,這3宗地貨值能在50億左右。
前幾個月,當市場沉浸在一片救市的歡騰中時,大家 很容易就忽略了或沒關注到件事 。
據路數了解,在過去的幾個月直到這個月, 萬科陸續有保債計劃(債權人主要是險資)和其他品種(不展開了)面臨著本金到期兌付或是利息支付 。
萬科有在努力跟機構協商并 跟有的機構達成了一致 。
按照常規理解,萬科的情況并不算好,因為有的甚至是連利息都要展期,當然,展期不算違約。有的品種是兌付一部分,用經營性物業貸置換一部分。
所以,結合這個背景,你就會更容易理解今天下午被報道出來的那則新聞——保險機構被要求上報萬科債務敞口情況。不過,類似的匯報這些年都有,不應該片面解讀為利空。
今年以來,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們也不斷上門拜訪和萬科接觸談判。這段時間更不會例外。
雖然萬科情況不是太好,但好消息是不管怎么樣 ,萬科可算是會平安度過2024年 。
另據一些機構給的壓力測試結果,如果沒有意外,理論上,萬科支撐到2025年上半年為止不應該有大問題。也有機構的測試結果顯示,理論上萬科熬得過明年。
接下來,市場不會放松對萬科的關注度。
因為在2025年,萬科境內有16筆債券到期或行權,存續金額近330億元,境外方面有2筆債券,換算成人民幣存續金額36億元。
光境內外公開市場上,萬科2025年1—4季度分別要兌付約:100億元、70億元、100億元和100億元。
真正的考驗確實來了。
如果闖過了2025年,萬科要到2026年四季度才算真正扛住了在公開市場的壓力。
眼下,不管怎么樣,得用各大的力度來拉萬科一把。
作為外界里的一員, 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法子 :
——接受它的抵押物,有大把大把的經營性物業貸或中債擔保。比如龍湖和新城的模式。
——標債轉為非標,也比如龍湖、新城。
——更強有力的股東支持以及自身的砸鍋賣鐵資產變現,比如萬達、金地。
得救萬科了。
光它之于行業的象征意義,萬科就很重要。
如果還有其他什么辦法,歡迎留言補充。
第三個讀者群擴募,如有興趣入群
請向公眾號留言發送名片
手動邀請進群,謝謝
謝絕圍觀潛水
心平氣和地哀嘆行業和聊聊新鮮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