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檔案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模范機關建設為主線,牢固樹立“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理念,聚焦檔案治理體系和檔案資源體系、檔案利用體系、檔案安全體系建設,實施四大賦能行動,以高質量黨建推動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在2024年國家檔案局新一輪副省級以上綜合檔案館業務建設評價結果中,市檔案館位居全國第一梯隊,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一、實施組織賦能行動“強合力”,強基固本筑堡壘,鍛造堅強有力的機關基層黨組織
牢記“檔案工作姓黨”的政治屬性,牢牢抓住黨的組織建設這個關鍵,確保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到檔案工作全過程各方面。一是突出深學細悟,強化理論武裝。堅持把理論學習擺在重要位置,認真落實第一議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等制度,年度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13次,各支部累計開展集體學習264次。創新開設蘭臺大講堂、青年講堂、“每日一學”等學習平臺,組織黨員常態化制度化精學細悟黨的創新理論,補足精神之鈣,筑牢信仰根基,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二是重視品牌引領,打造多元矩陣。充分挖掘、培育支部自身特色亮點,開展“一支部一品牌”活動,構建起檔案業務指導、檔案修復修裱、檔案信息化建設、檔案開發利用等11個特色黨建品牌矩陣,促使黨建實踐載體更加豐富、輻射效力更加強勁,進一步推動業務工作創新發展。三是豐富共建形式,增強基層活力。創建“聯學、聯創、聯建”黨建互聯互學機制,探索“1+1+N”黨建互聯共建模式,先后與10家單位開展黨建共建活動,打造共建“朋友圈”,擴大黨建“同心圓”,做到黨建搭臺、業務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二、實施數字賦能行動“強動力”,以改革試點開題破局,助力數字青島建設“掛擋提速”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充分釋放黨建引領驅動力,找準找實檔案工作參與服務改革發展大局的切入點,探索以信息化轉型賦能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一是以檔案服務模式變革助力數字政府建設。聚焦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提出的“全面釋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效能”目標要求,以政務服務“一件事”和城市運行“一個場景”改革為突破口,提出“打造全市一個檔案平臺”的應用場景和工作目標,在全國率先建成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試點,107家市直部門(單位)接入試點開展工作,為全市檔案信息資源大集中、服務數字青島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破解了多年來全市“金宏辦公系統”“行政審批系統”2個重要業務系統的歸檔痛點、難點,分別實現電子文件“一鍵歸檔”,打通“不見面審批”最后一環。二是以檔案智慧化推進數字檔案館建設提檔升級。踐行“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職責使命,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探索檔案智慧化轉型升級,2003年在全國率先建成數字檔案館、2015年首家通過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測評,在此基礎上,率先啟動智慧檔案館建設并于2023年順利通過項目驗收,進一步推動電子政務發展,提升檔案服務能級,確保國家檔案資源安全高效保管利用。三是以檔案信息化“六級聯動”擦亮“幸福黨建”底色。堅持踐行宗旨為民造福,樹牢“架文檔之橋、連百姓之心”服務理念,以鄉村檔案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不斷深化國家、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六級聯動”檔案查詢利用服務體系建設,將利用服務向民生領域延伸,全域實現“網上申請、遠程辦理、就近取檔”的“家門口”式檔案利用服務,查檔便捷度提升20%以上,為民服務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三、強化文化賦能行動“強實力”,激活檔案當代價值,用檔案文化“軟實力”做強城市硬支撐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四個好”“兩個服務”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舉、精準發力,切實發揮檔案工作存史、資政、育人重要作用。一是資政襄政,服務全市工作大局。升級改版《資政參考》,推出“解放前青島城市沿革”“青島城市規劃”等專刊,更加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更為精準有力地發揮檔案資政輔政“思想庫”作用,得到市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建立“三區兩級”檔案文史專班,舉辦青島里院學術系列研討會,牽頭組織全市花體德文檔案搶救開發,發起成立“歷史文化與城市更新聯盟”,編發文史檔案專報,為實現“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可記憶”的城市更新目標夯實了基礎。二是豐富館藏,檔案征集特色鮮明。完成“數字時代口述檔案采集標準化”的應用研究,做好青島市對口支援西藏、青島自貿記憶、老字號等9個系列口述檔案錄制,開展工商展覽、城市記憶、特色學校校史等6個系列專題征集,結合“城市記憶工程”開展30項全市重大建設項目及地標性區域系列專題拍攝,著力構建門類齊全、內容豐富、結構合理的館藏檔案資源體系。三是賡續血脈,紅色資源凝心鑄魂。深入挖掘青島黨組織發展、工商業發展等紅色檔案史料,舉辦“曙光1923—1949中共青島組織創建檔案文獻”專題展、“工商記憶”展等34個檔案主題展覽,生動展現青島波瀾壯闊的城市變遷和發展歷程,大力弘揚新時代奮斗精神。四是創新舉措,思政教育啟智潤心。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依托主題展覽,采取“開學第一課”“志愿講解員”“思政微課堂”等形式,建設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將展廳變成“思政課”講臺,將展覽內容變成“思政課”教材,讓更多師生走進檔案館,辦好“檔案館里的思政課堂”。采取公益講座、理論宣講、移動展覽等多種形式,先后走進青島大學、海軍潛艇學院、青島二中分校等院校,打造“行走的思政課”,推動紅色檔案走進校園、走上講臺。
四、實施人才賦能行動“強活力”,靚黨徽展風采,持續強化干部作風能力建設
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緊盯培養一批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檔案事業相適應的專家型干部、工匠型人才目標,深入實施人才強檔工程,在體制機制、平臺建設、教育培訓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提升人才隊伍建設水平。一是深化作風建設,錘煉過硬隊伍。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倡導“快準實嚴”工作作風,提出《樹立良好作風的十條要求》,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氛圍。實行采購工作前置審核、協同監督等機制,出臺重大項目內控管理7項措施,全方位健全監管體系。開展流程再造行動,共梳理完善制度、流程312項,做到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二是突出源頭活水,全面落實“青苗干部起航工程”。開展“啟航、導航、競航、護航”行動,推進年輕干部從“滿足當前基本選人用人需求”向“重視長遠戰略培養”轉變。開設“青年講堂”,由青年用“青言青語”交流工作經驗,分享工作成果。創辦《蘭臺新青年》,為青年干部創造發聲舞臺。開展“課堂+基地”實訓模式,先后赴楊家山里黨員教育基地、市紀律館等地參觀見學。發揮“三支人才”隊伍優勢,創新成立歷史研究、檔案信息化、檔案影像、檔案安全、檔案修復等5個專業工作室,以課題立項、重點攻堅方式,開展檔案專業學術研究,推動更多年輕干部更快走上國家和省級人才平臺。三是聚焦實干實績,深化“靚黨徽”活動成效。深入開展“靚黨徽”行動,引導黨員干部在工商館展廳布展項目、國家和省檔案科技項目攻關、“十四五”檔案進館工程等重點攻堅工作中打頭陣、當先鋒,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工作的強大動能。深化“雙報到”工作,依托社區建立“宜豐志愿服務工作室”,發揮黨員干部“舉旗手”作用,帶動凝聚起一群人,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傳遞社會正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