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向那座最高的山
我們初次見到Lina時,她正在朝著森林深處那座最高的山頭一路狂奔。Lina一家居住的村落缺乏網絡覆蓋,一旦遇到類似家人重病這樣的緊急狀況,當地人只能別無選擇地往山頂跑,這是因為只有把手機放在山頂的木樁上才能勉強接收到一點信號。所以如果你途徑一個個山頭,看到有人對著一根光禿禿的木樁手舞足蹈、神情焦灼,那對當地人而言實在不算一件稀奇事。
“待在這個地方等同于與世隔絕。這里發展不起來,我的很多朋友都去城里打工謀生了。”Lina一邊說,一邊指向眼前綠意森然的山丘和泥濘的土路。這里的樹木高大葳蕤,一棵棵像是從天邊生長起來的。它們用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將她與遐想中“外面的世界”隔絕開來。
又或許,人們面對的“天塹”遠不止于此,還有更多更無形、更深遠的鴻溝——只是以Lina的年紀,還很難對它們做出清楚的描述。
事實上,在利比里亞的偏遠農村,我們遇到了許多和Lina面臨同樣困境的孩童。他們的學校幾乎只是一堵磚頭墻,也沒有電力供應,每逢漫長昏暗的雨季,雷鳴般的雨聲甚至會蓋過老師的講課聲。因此,年少輟學、遠走謀生,是許多當地家庭為其子女做出的無奈抉擇。
利比里亞人口總計534萬,其中34.8%屬于世界銀行定義下的極端貧困人口。國內移動通訊服務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網絡覆蓋集中在首都及幾個主要城鎮。國際電信聯盟(ITU)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約75%-80%的利比里亞人處于“離線”狀態,無法從數字經濟中獲益,難以接觸更優質的教育、醫療、經濟、能源資源。
然而,傳統的網絡解決方案投資回報率較低,阻礙了良性循環的建立。為了讓當地居民通過可負擔的移動語音和數據通信接入數字世界,2024年,利比里亞Orange聯合中興通訊開展的“Enhance Rural Area”農網項目正式啟動,超過 580,000 名偏遠地區用戶自此有機會使用2G和4G網絡服務。
對基站這一“龐然大物”十分好奇的當地孩童
搭“橋”:3個月、1100公里和128個農網站點
然而,利比里亞整體基礎設施條件有限,每年光是雨季就超過7個月,且項目站點所在地均位于沒有市電、沒有公路的偏遠農村,這為物料運輸和工程搭建造成了嚴峻的挑戰。
2024年3月,工程師們深入當地原始森林,如期完成了128個鐵塔安裝材料及站點設備的物料配送,極大減少了雨季對項目交付的影響。這不僅得益于完善的供應鏈支撐及附近村民的熱心相助,也離不開赤誠初心的激勵。“無論路怎樣難走,物料一定會按時送到,網絡一定會如期開通。”一位工程師擦去手背和臉頰的污泥,氣喘吁吁地對我們微笑。他的身邊圍繞著一群當地孩童,他們之中有些神情羞怯、語言不通,卻抿著嘴一次次伸出手來,執意要在這些物料涉過泥濘、運過險橋的“征途”中盡一份小小力量。
工程師們采用了創新的樂高型模塊化鐵塔搭建方案,同時搭載極簡設備,工程側無需混凝土而采用沙石填充基座,整體實現快速靈活部署,建設周期縮短60%。最終,工程師們僅用3個月便完成了跨越1100多公里的128個農網站點部署。
當地基礎設施和環境條件為物料運輸設置了巨大阻礙
為了適配偏遠地區網絡傳輸,解除對電力的依賴,中興通訊從產品創新和能源支撐兩個維度為利比里亞農村“量身定制”了這套解決方案。
一方面,ZTE Rural EcoSite方案使用低功耗、廣覆蓋的無線基站設備,能夠匹配不同國家網絡需求,并為不同階段網絡靈活升級預留空間。面對偏遠地區傳輸資源匱乏的難題,該方案還支持微波、衛星和中繼技術多種方式,為高質量網絡服務夯實了有力的技術底座。另一方面,該方案采用純太陽能供電,并搭配智能鋰電靈活儲電,確保夜間或陰天等情況下的供電持續性。同時,純太陽能供電方案也能反哺民生用電需求,為當地居民的家用電器設備提供日常充電。
當地居民自發建設圍欄牢牢保護基站
Lina雀躍地回憶起,村落站點開通的那天照例下著雨,她和伙伴們與遠道來此的網絡工程師一同跳起一支不知名的慶祝舞。頭頂依舊是蓬勃的喬木,透亮的雨滴從鮮綠的葉尖落下來,不一會兒就打濕了衣服。可彼時他們只顧忘情地笑著跳著,神采飛揚,每個人都從彼此眼睛里見證著關于網絡、關于未來的一切美妙暢想。
項目組調試設備
跨越:橫亙多年的無形“天塹”
現在,128個站點連接起了128個利比里亞偏遠村落,這意味著像Lina一家一樣在此生活的58萬“離線”人口將有望通過開放的渠道及時獲取信息、知識和資源,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品質,迎接更豐富的未來可能。
當個體與數字世界之間的溝壑被網絡“橋梁”消弭,當地人再也不必“向遠方的山頭狂奔”,因為網絡能讓他們按需咨詢醫生專家、及時獲取診療服務、開展移動金融交易,也能隨時與遠方的親人朋友對話。
“網絡能讓我和城里打工的爸爸媽媽聊天,能看直播、學外語、使用移動支付,還能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Lina和伙伴們帶著明亮的笑意,如此描述著對幸福生活的暢想。
為基站開通而歡欣雀躍的當地女孩
自開通以來,該網絡每天承載了510 gigabytes數據流量及5700Erl語音話務量。我們見證了網絡對利比里亞人的生活方式的改變,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使用數據業務,數據業務流量以每年50%的比例在持續增長。
我們還看到,在農網項目啟動之前,當地農業長期面臨低生產率、技術缺乏等桎梏。農網落地后,利比里亞偏遠地區的農民便能獲取最新農業信息,學習種植技術,提升農作物產量,增加收入來源。未來,得益于農網提供的網絡連接,廣闊的農村地區還有望部署物聯網(IoT)設備,通過精準灌溉和病蟲害監測等數智功能提升當地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不僅如此,網絡的普及也為當地教育和女性成長提供了新的機遇。這128個站點覆蓋了超過100所學校,涉及以小學和初中階段為主的眾多教師和學生。有了網絡,學生們能夠通過互聯網課程和在線學習平臺獲取知識,享受更優質的數字教育資源,城鄉教育差距也有望逐漸縮小。此外,農網覆蓋區域還生活著十幾萬成年女性,網絡普及使她們能夠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和信息,提高農作物種植、手工藝等技能,贏得更優質的就業機會。對她們而言,網絡還意味著參與社會和經濟活動的更多可能,進而促進性別平等認知和女性自我發展。
有了網絡這座“橋梁”做基石,在不久的將來,利比里亞偏遠農村居民還有望用上兼具功能性與經濟性的多款智能手機和MiFi終端。這得益于中興通訊依托自身研發積累、在充分平衡可負擔性與技術先進性的考量下制定開發計劃,向進一步降低當地接入門檻、加速數字化進程的長遠目標持續邁進。
未來:點亮數字非洲,構筑數字世界
當然,利比里亞58萬偏遠農村人口的“離線”困境并非個案,它是整個非洲乃至全世界發展中地區普遍面臨的問題。正如國際電信聯盟(ITU)《2023年事實與數據》(“Facts and Figures 2023”)報告中指出的,當前非洲只有37%的人口能夠使用互聯網,且高昂的成本仍然是連接的主要障礙。例如,一根12M寬帶的月租費,就可能花費一位埃塞俄比亞工人大半個月的工資。
令人欣慰的是,自1997年進入非洲電信市場,中興通訊參與并見證了MEA電信市場高速發展的二十年歷程,為MEA區域超過50個國家建設了網絡,并不斷將通信網絡向3G、4G甚至5G提速。中興通訊告訴我們,從利比里亞到喀麥隆,再到埃塞俄比亞等廣闊的非洲地區,自己將始終踐行身為“數字經濟筑路者”的責任與使命,與全球合作伙伴攜手、憑借科技創新“搭橋”,助力非洲乃至全世界跨越數字鴻溝,將網絡覆蓋與科技溫情持續傳遞給在邊緣貧困地區生活的人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