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參加中國外交部舉辦的一場宴會。大使阿果利與我國外交部姬鵬飛、喬冠華觥籌交錯,把酒言歡。宴會結束后,阿果利獨自開車返回大使館,一不小心撞死了一名中國工人。周總理得知后,巧妙化解這起事故。周總理究竟如何解決這起事故的?肇事者阿果利最終結果如何?本篇文章,我們就一起談談外國大使撞人事件。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周總理一直擔任外交部部長一職近十年,致力于我國外交事業發展。之后周總理把工作重心放在新中國的科學技術、國防建設等發展上,辭去外交部部長一職。但是有很多重大的外交決策還是由周總理親自制定與執行。包括朝鮮戰爭一事,周總理領導我國代表團進行停戰談判。
周總理在我國外交事業上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眾所周知,日內瓦會議中,周總理頂住外界各方的壓力,代表中國政府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贏得眾人的稱贊。隨后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中,周總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反對殖民主義。周總理猶如中國外交的一顆明珠,照亮中國外交發展的道路,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友誼,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在周總理處理我國的外交事務中,有一件事情可以說是相當棘手,這件事情處理不好,很可能直接影響到兩國之間的外交關系,這對于中國未來的發展有著絲絲密切的聯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外交事業如火如荼,中國在國際上逐漸嶄露頭角,就連美國也在暗中向中國拋出建交的橄欖枝。
1969年阿爾巴尼亞的駐華大使受邀,前往參加中國外交部舉行的宴會。這次宴會重在提升各國之間的外交友誼,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在宴會上,中國外交部姬鵬飛、喬冠華負責本次外交工作,此時的周總理并不在場。而姬鵬飛、喬冠華二人也是周總理一手培養出來的外交官員。
姬鵬飛曾是紅五軍團軍醫處處長,在中央黨校系統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先后擔任中央紅軍政治部主任、軍政委員會書記等職務。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央調姬鵬飛來到外交部處理外交事務。從1954年起,姬鵬飛就開始擔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
而喬冠華更是具備得天獨厚的外交優勢。喬冠華自小出生在一個條件優渥的家庭,打小學習成績就相當優秀,上學時還有過幾次跳級。1929年,喬冠華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后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在校期間積極參與革命活動。后因國際局勢變化,前往德國圖賓根大學留學。
新中國成立后,喬冠華參加中國外交部諸多工作,還陪同周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結束后,喬冠華被任命為外交部部長助理。總之,姬鵬飛與喬冠華兩人皆是周總理重點培養的外交棟梁之材。也因此,外交部舉行的宴會由這兩人來主持接待。
兩人經過多年的歷練,外交業務都有一定的了解。近代外交場合上,自然少不了喝酒這一項。姬鵬飛與喬冠華兩人酒量都可以,尤其是喬冠華,素來有“酒仙”的稱號。宴會開始后,兩國外交代表人相互融洽交談起來,彼此還都有些拘謹。隨著宴會的推移,眾人開始把酒言歡起來。
阿爾巴尼亞代表使臣阿果利,性格爽朗,擅長喝酒。他與姬鵬飛、喬冠華漸漸熟絡起來,三人觥籌交錯,相談甚歡。阿果利堅信自己的酒量遠在姬鵬飛、喬冠華之上,就想著同兩人一決高下。當時在中國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喝酒越多,兩國關系越長久,關系越好。有了這個想法,三人都敞開酒量喝了起來。
阿果利也沒想到自己遇到對手了,姬鵬飛與喬冠華的酒量竟然比他想象得還要大。沒過幾輪,阿果利就有點堅持不住了,姬鵬飛與喬冠華知道阿果利愛喝酒,也是為了配合宴會的氣氛,不停地對阿果利進行勸酒。阿果利在兩位代表熱情的陪同下,喝了不少的酒。
晚九點后,熱鬧的宴會終于進入尾聲,阿果利此時已經敗下陣來,暈暈乎乎找不到方向。眾人仍沉浸在宴會的祥和氣氛中,就連阿果利已經離場都沒有察覺。阿果利離開宴會后,獨自一人鉆進小轎車中,駕著車就往自己住的大使館公寓開過去。
那時長安街到夜晚時分,街上的人就很少了。路燈昏黃,阿果利此時因為喝得醉醺醺,反應也很慢。在建國門外的大街上,一名工人剛剛下班,一不小心被阿果利撞到。阿果利的車速很快,再加上工人毫無防備,工人被撞后當場死亡。阿果利才意識到自己犯下大錯。阿果利冷靜后,立即阿爾巴尼亞國匯報了這件事。
外交使節在國外發生任何事情,都要在第一時間向自己國家匯報。阿果利匯報自己情況的第二天,阿爾巴尼亞總統就知道了這件事。總統責令外交部迅速將阿果利調回中國,并讓本國外交部及時與中國外交部取得聯系,對這件事情進行溝通說明。
由于阿果利特殊身份的緣故,一旦事件處理不當,將會影響兩國之間的關系,嚴重的還會波及中國未來與各國外交關系的發展。外交部決定妥善且低調處理這件事。在外交部向總理辦公室提交的日常工作簡報中,針對阿果利撞人事故,避重就輕地進行了反應。簡報只是說明姬鵬飛邀請阿爾巴尼亞大使參加宴會,且在宴會后阿果利開車撞人事件。
對于醉駕撞人以及工人被撞死亡等處,從簡報告。總理看到這份報告后,也只是以為阿果利宴會后發生了普通的交通事故,沒有多余的想法。3月23日這天,周總理在北京飯店約見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羅博。周總理按照簡報上的內容,對阿果利交通事故一事,談到:交通事故是難免的,按照程序妥善處理,做好善后工作即可。
周總理隨身的翻譯范承祚親自翻譯了這段話,范承祚心里十分難受,晚宴那天他也出席參加,他對于晚宴的情況是清楚的。他覺得一條生命無辜去世,周總理卻對此并不知曉,他的心口像有一塊大石頭壓著。人命關天,且涉及兩國之間未來的發展,范承祚思慮再三,還是大膽向周總理將這件事情清清楚楚地進行一番匯報。
周總理這才了解到這件事情的真實情況,總理對此事十分生氣,即刻召集姬鵬飛與喬冠華議事。周總理見到兩人,劈頭蓋臉就是一頓嚴厲的教訓,姬鵬飛二人從來沒有見過總理發過這么大的火。周總理批評道:“發生了這么大的事情,為什么不立即向我匯報?”
周總理沉思一會接著批評道:“作為外交官員,為什么看到阿果利過量飲酒不進行勸阻,反而一而再地進行勸酒。阿果利是在中國的外國友人,出了什么事情,責任全在我們自己?!?/strong>
同時周總理還對當時主持宴會的禮賓司進行一番批評:“作為禮賓司負責人,在當時阿果利醉酒的情況下,就應該專門找一輛車護送阿果利回去,怎么能讓阿果利獨自醉酒駕車回去?”
周總理在外交壇上行事多年,事無巨細,全都謹慎對待,也因此在周總理擔任外交部長近10年,幾乎沒有出現任何紕漏。而姬鵬飛等人處理這件事情顯然有所欠缺,周總理發火也是有自責的成分在。在總理的心中,有關國家的事情,是需要萬分小心謹慎去處理,對姬鵬飛等人發如此大的火,也是對他們寄予很高的期望。
一通批評之后,周總理情緒緩和。至此,周總理明確規定,在外交宴會上,不論正式或是非正式場合,我們的外交官飲酒量都不能超過自己酒量的三分之一。姬鵬飛、喬冠華等人也在專門會議上檢討了自己的過失。
周總理得知事件真實情況這一消息,很快傳到羅博、阿果利那里。阿果利親自上門拜見周總理,對于交通事故進行誠懇道歉。周總理也表示:貪杯誤事,這次事件教訓很深刻!之后周總理表示,這件事情主要責任在于中方外交同志過分勸酒,事后沒有提供安全保障,發生事故后也沒有如實上報國務院。
對于事故中不幸去世的中國工人,周總理談到,會由中方妥善處理相關事宜,也請阿爾巴尼亞外交部不要過分處分阿果利。周總理的話語讓阿果利等人深感慚愧。在這件事故的處理中,周總理處理得十分得體,顯示出了周總理外交領域的大智慧。
首先這件事情涉及到一個關鍵的問題,即刑事豁免權。根據法律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對中國公民犯罪,我國完全可以追究其刑事責任,但是有一個群體除外,即外交官。外交代表在國際刑事管轄中,享有豁免權。這條法律起源于1964年實施的《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
也就是說,在阿果利撞人致死這件事故中,阿果利作為外交官員,是享有刑事豁免權的,依據犯罪情節嚴重的程度,一般都是將此人交予本國處理。因此在這件事故中,原則上阿果利的審判權,在阿爾巴尼亞政府手中。而周總理把事故的主要責任攬在我們自己身上,包括對于工人家庭安撫、責任處理等問題,都是由外交部來承擔。
事故已經發生,人死不能復生。處理好逝者家屬,已以確保這樣的事故以后不再發生,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刑事責任處理上,因為有刑事豁免權這項特權在,也沒辦法處理阿果利。這樣解決此次事件,既可以不影響兩國未來關系的發展,也能夠避免以后再有此類發生,給到每個人深刻的教訓。
對于那個喪命的中國工人,周總理親自到訪慰問,外交部也妥善處理相關事宜,給到家屬一次性的喪葬費、撫恤金,還給工人子女安排了工作,解決家庭實際負擔。周總理的處理結果,贏得各方的滿意,著實讓人佩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