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開始“金金計較”。
年初,一部《繁花》讓觀眾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股市的輝煌。這部大爆劇也奠定了2024的理財基調。那個令人懷念的黃金時代,在這一年似乎又有了復現的影子:這邊是一路走高的金價,那邊是10月初回春的股市,帶動了一批年輕新股民一路小跑進場……
年末,小紅書財經和螞蟻財富聯合推出《2024年輕人十大理財趨勢盤點》,總結了年輕人的年度理財現象。
在對待財富的態度上,年輕人向來是有點擰巴的。這邊股市回春拉來了一批90后、00后新股民,人均“精神巴菲特”;但在骨子里,Z時代還是求穩的保守派,不求大富,只求微賺,他們更偏愛余額寶、債基等穩健理財。
他們自我調侃進入社會后重修“數理花”——小孩子才做選擇,攢錢、理財、花錢,成年人選擇都要。
01. 極致存錢,“局部退休”
2023年,“存款特種兵”火了。2024年,“用利息生活”再次出圈。年輕人不再做“苦行僧”,主打一個極致存錢,身體力行精打細算,用利息和收益覆蓋哪怕一小部分生活成本,實現“局部退休”的降格幸福。
27歲的三木一直是實力存錢戶,“存錢對我來說是一個強制的念頭、一個目標。”她收入8000的時候,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每月存5000,收入超過1萬,規矩變成了每月至少存1萬。
努力換來了本金,也為之后的生活減了負。當她攢到50萬存款后,已經能夠嘗試“用利息生活”了。50萬的存款放在余額寶里,每天利息大約27元左右,每天早上,她都要看一下利息有多少,27元勉強能負擔一天的午飯或晚飯,這讓她有一種“0成本”消費的快樂。
另一位,33歲的咸魚已經手握100多萬存款,大部分她都存在銀行定期存款里,有6萬放在余額寶做日常開銷,安全又有利息。現在,咸魚已經辭去工作回了農村老家,她發現,農村的生活成本低,自己靠吃利息已經可以實現“FIRE一族”的夢,暫時休息,不用那么辛苦上班。
在社交媒體上,關于“靠吃利息能躺平嗎”的討論從未停止過。今年在小紅書上,網友紛紛曬出挑戰“用利息生活”的日常,相關筆記閱讀量超2億。這是不少年輕人的終極理想,攢夠一定錢,再通過余額寶、債基等穩健理財收益覆蓋日常開銷。
不管利息多少,每天能加個蛋也是快樂,更不用說看著余額里增長的數字了——這會讓年輕人覺得,每個明天都有盼頭,怎么不算“局部退休”呢。
當然,想靠利息生活,首先要攢夠一定本金。攢錢第一步,就從記賬開始。在新年伊始,年輕人往往攢錢興致高漲,尤其3月,網友在小紅書搜索“存錢”的次數達到巔峰。畢竟一整年上班的動力就是存錢、搞錢。數據顯示,2000萬00后余額寶用戶設置了定期轉入,看著賬戶數字越來越大,自己的家底也在變厚。
該攢攢,該賣賣,主打一個現金為王。全年,有6500萬人在小紅書搜索閑置,賣掉閑置物品,低價購入他人的閑置物品,大家在小紅書上在線擺攤,整起了“賽博跳蚤市場”。讓物品流動起來,把錢留下來,誰說年輕人不會過日子?年輕人太會過了!
02. 理財“保守主義”冒險家
在理財上,相比2023年的“求穩成主流”,2024的年輕人顯得更“激進”一點了,但只有一點點。
00后人人爭當冒險家,深入股市腹地探險,開辟新大陸;搞副業,賺外快,花式搞錢……但冒險也要穩妥,往前邁出一步,也得是穩健的一小步,這屆年輕人選擇“悶聲發小財”。
數字只要是紅色就開心,哪怕是1塊、2塊。
Lancy每天清晨睜眼后的習慣是打開支付寶APP的理財界面,看看自己購買的債基的漲跌幅。漲了,開屏會給她紅色的爆彈,看見“+”號,她就開心。綠的時候還是少數,畢竟她買的是風險較低的債基。
剛畢業工作半年,Lancy在理財領域也只是個純新人。因此,她配置的資金不多,1萬5的債基——成為基民時間不長,Lancy不敢玩得太心驚肉跳,只是剛完成從余額寶到低風險債基的轉變。她想讓理財變成“穩賺不賠”的游戲。
圖片來源IC PHOTO
這映照了2024很多年輕人的理財心態——只求微賺。能賺一點,就曬一點,今年,小紅書上有13萬條筆記在曬自己通過理財賺錢的成績。螞蟻財富債基持倉用戶中正收益占比84%。理財本就不應大起大落,悶聲發小財,怎么不算機智呢?
到了9月底,股市的一聲震動,95后小林終于下定了入股的決心。
據上交所官網統計,2024年10月滬市A股賬戶新開戶數達到685萬戶,約為前9個月平均開戶量的4.5倍。雖毫無股市經驗,趕著這波入股浪潮,小林也是沒來由地信心大漲。10月份,他確確實實賺到了1000多塊,“覺得自己就是股神,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接著不斷逢低買入,差不多投了1萬6進股市。
盡管目前,小林沒虧錢也沒賺什么錢,但他還是不后悔的,好歹在車上了。
圖片來源IC PHOTO
股市大熱,更多年輕人也是試探為主、穩妥第一。今年,被動指數基金規模首次超過主動權益基金成市場頂流,不少年輕人開始第一次關注到跟隨大盤的指數基金,雖然這在海外早已是普遍且成熟的投資方式。螞蟻財富平臺數據顯示,9月底市場大熱期間,權益基金新增資金中有8成投向指數基金。
這期間,老基民和新基民也首次在螞蟻理財社區里碰面,“別沖動”一詞出現頻率環比上漲了109%。95后阿新已經算是半個投資老手了,19年開始買基金,賺了2萬多又殺入股市,賺了點錢后,全倉入股。即便經驗豐富,今年阿新的策略依然做了調整,轉向穩健定投,不做高賣低買、超短線。“畢竟身邊做超短線的朋友都賠了。”
03. 花錢追求“0負罪感”
年輕人并不是不敢花錢,而是在攢錢、賺錢基礎上,尋求一種“無負擔、0負罪感”的享受。就像奶茶商家都在為甜品打上“0糖0脂暢輕”標簽,消費也要花得省、花得值,每一分錢都要換回應得的體驗感和滿足感,才能抵消花超預算的負罪感,不心疼花出去的錢。
2024年了,“享樂”不是貶義詞,但必須加上“劃算、值得”的限定詞。
都21世紀了,誰還在互相攀比奢侈品——如今,年輕人比的是誰過得更有性價比。今天薅羊毛到位了,鏈接趕緊分享到親友群里,發福利啦!同一件東西,誰買的值得?誰更會節儉?最能省錢的人才是王者。正所謂,反向攀比,“省者為王”。
盡管有點摳摳搜搜,但年輕人對美食上一點都不含糊。恩格爾系數高不高不知道——但吃頓好的,絕對是一頓精神馬殺雞啊,畢竟虧待啥也絕不虧待自己的嘴。
物質上該省省該花花,精神上則流行起了接財神,接好運。互聯網成為大型“賽博許愿池”,當然,求財還是訴求第一位。最近盛行一種說法,“吸引力法則”。只要心誠,只要誠摯地默念一樣東西,表達你的渴望,TA總會來到你身邊。年輕人說,我無欲無求,只想求財神爺,互聯網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我虔誠的文字。
2024,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攢錢、理財、花錢,一樣也沒有落下。
背后是Z世代觀念的變化,不再all in房產或股市,追求的是穩住并擴大基本盤,從而實現可進可退。在重修“數理花”的路上,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Z世代正在逐漸成長為更加自洽、成熟和理性的理財人。
本文由「碧根果」原創出品, 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轉載說明;違規轉載必究。
本文圖片來自:IC photo、企業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