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姜、蒜、胡椒、花椒、辣椒、桂皮等是常見的調味品,幾乎每個做飯的人都用過。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民間還有一些特殊的調味品,它們在農村地區很常見,或是田間地頭生長的野草,或是山里某種植物的果實。由于對這些調味品了解不多,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們可以作為調味品使用。
例如假蒟、藤椒、紫蘇等,過去在民間常用的特殊調味品,如今在市場上也逐漸成為有特色的調味品之一。但仍有很多特殊調味品不為大眾所知。
本期筆者介紹一種特殊調味品——香蓼,這是一種野草,自帶香味,可做調味品,還能祛痰止咳,價值高達20元一斤。
說起這種野草,很多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可能在河邊、湖邊、溪邊或水溝邊等潮濕的地方見過,或許關注過它的花,但不了解它的價值。
香蓼是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一般高50厘米到9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密被長糙硬毛及腺毛,葉呈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到15厘米,寬2到4厘米。
蓼科蓼屬植物大多有一個特點,即開花時總狀花序呈穗狀,顏色多為紅色或粉色,少數為黃色或白色。香蓼也不例外,其總狀花序也是如此。因此,很多人見到蓼科蓼屬植物時容易混淆。
比如辣蓼、水蓼和香蓼這三種植物長得幾乎一模一樣,都喜歡生長于農村路旁濕地、溝邊草叢等地。不過通過了解它們的特點,可以很好地辨別出來。辣蓼自帶辣味,作為野菜吃時味道猶如辣椒。
而香蓼較為特別,不用品嘗就能辨別出來,因為它全株都具有香味,不管是否開花,都能聞到一股特殊的香味。此外,在開花時也能分辨出來,因為香蓼的花較其他幾種更深,為大紅色或深紅色(如圖)。
自古以來,香蓼因其獨特的香氣備受人們喜愛。在我國古代,香蓼主要用作調味品,如烹飪魚或燉肉時加入香蓼葉以去腥提鮮。
現代,香蓼已成為一種高價值的天然香料植物。經過加工提取的香蓼精油和浸膏產品具有薄荷的清涼和蒿草香氣以及甜的膏香、豆香和樹苔的苔香香氣,整個香氣清新自然有力,是日化調香中常用的新穎香料,可用于草香型、薰衣草型、藥草型及素心蘭型等香型的調配。
除了作為調味品和香料的原材料外,香蓼還具有藥用價值。香蓼全草可以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咽喉腫痛、痢疾、腸炎及濕疹等疾病。
由于這些顯著的藥用價值,近年來香蓼在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得到了大力發展。許多農民將香蓼作為調味蔬菜在市場上銷售,價格通常在每斤10元至20元之間。
香蓼在中國分布廣泛,除西北地區外,東北、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等地區均有生長。它多生長于海拔30至1900米的路旁濕地和溝邊草叢中。如果您的家鄉有這種植物,不妨采摘一些嘗試其獨特的風味。
各位朋友,你們對香蓼了解多少呢?歡迎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