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公眾號又改版了,好多粉絲反饋收不到勵職派的文章了,為了及時接收到文章,大家可以【星標??】,關注我們不迷路。
作者 丨三瓣橘子
來源丨中學生聽書丨ID:tingshu2018
推薦丨勵職派丨ID:tmp_356139977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帖子,內容大致是:
自己剛入職不久,工作表現出色,領導很滿意。
但是單位的一位老員工覺得自己搶了她的風頭,開始心生不滿。
一次快到午休時,這位同事拎著大包小包的外賣回來了,她熱情的把外賣分給辦公室其他同事,唯獨沒有他。
看著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吹捧老員工,他心里五味雜陳。
本想裝作若無其事,誰知這位同事走到跟前說:“不好意思呀,忘記給你點了。”
他明白,這位同事是在通過這種方式羞辱他,試圖給他立下馬威。
面對這種情況,他雖然很生氣,但并沒有當場反擊,給同事難堪。
而是決定用另一種方式來回應同事的“羞辱”。
當天下午,他借口出去辦事,給辦公室所有人買了奶茶,包括這位老員工:
“這是給大家的下午茶,我初來乍到,這幾天感謝大家的認可和幫助。”
奶茶分到這位老員工時,她明顯有些不知所措,臉上的表情既尷尬又懊悔。
這次之后,這位同事對他的態度緩和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般敵對,他也在其他同事心中樹立了一個寬容、友善的形象。
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誤解與沖突。
面對這些,直接反擊往往會加劇矛盾,而智慧地應對,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與氣度,能更有效地贏得他人的認可與尊重。
到了一定年齡,不如趁早洞悉這3點人生智慧,讓自己在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游刃有余。
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戒掉負面情緒
《孫子兵法》中有這樣一句話:
“將帥存在五種致命弱點,而其中極為關鍵的一點,便是難以忍受屈辱,性格急躁且容易暴怒。”
當一個人受到屈辱時,如果立刻怒火中燒,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那么他很可能就會淪為情緒的傀儡,任人擺布。
少年時期的林則徐,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卻有個顯著的缺點——脾氣急躁。
他常常因一兩句話不合心意就大發雷霆,父親林賓日就給他講了個故事:
有兩個大漢押著一名年輕人前往官府,狀告他是個大逆不道的不孝之子。
當時的判官性格剛直又急躁,也不聽年輕人辯解,一氣之下就命令手下人打了年輕人五十大板。
等到退堂之時,一位老太太拄著拐杖匆匆上堂,哭訴著說道:
“請大人救救我們吧!剛剛有兩個強盜偷偷潛入我家偷牛,被我兒子察覺,兒子想要把強盜扭送到官府,誰知道,反倒被強盜給捆綁抓走了。”
此時判官才反應過來自己的急脾氣被人利用了。
林則徐聽完這個故事后,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后來他還在書房最顯眼的地方掛上了自己親手寫的“制怒”橫匾,以此作為警醒。
很多時候,事情的本質其實并不復雜,是負面情緒的不斷發酵,導致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不經意間發展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如果我們能戒掉負面情緒,學會及時拐彎,或許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鄧亞萍從小就熱愛乒乓球,但因為身材矮小,一路飽受質疑和嘲笑。
大家都認為她不具備成為優秀運動員的條件,面對這些負面評價,鄧亞萍沒有陷入自我懷疑和負面情緒中。
她把這些質疑當作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反而更加刻苦地訓練。
通過不懈的努力,鄧亞萍的球技日益精湛,代表國家多次獲得奧運會冠軍,成為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質疑和不解的事情,這時候我們需要戒掉負面情緒,心平氣和去面對。
不發不該發的脾氣,不急急不來的事,不因為憤怒就亂了方寸。
爭執時,學會忍讓;憤怒時,學會冷靜;善待自己,從不生氣開始。
正如董宇輝所說:
“人要靜靜崩潰,默默收拾,終有一天,我們會戒掉負面情緒,成為一個無堅不摧的人。”
請記住:戒掉負面情緒,不斷強大自身,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
人性最大的善良:學會“換位思考”
《增廣賢文》中講:“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人心都是相互的,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才能在人際關系中實現雙贏。
戰國時期,藺相如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件大事中為趙國立下大功。
趙王因此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還高。
廉頗是趙國的名將,他認為自己為趙國征戰沙場,出生入死,而藺相如僅憑口舌之勞就位居自己之上,心中很是不服。
于是,廉頗便想找機會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后,總是盡量回避廉頗,他的門客們很不理解,認為他膽小怕事。
藺相如卻對他們說:“我連秦王都不怕,難道會怕廉將軍嗎?
如果我們兩人爭斗起來,必定兩敗俱傷,秦國就會趁機攻打趙國。
我之所以對廉將軍避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廉頗聽聞藺相如的這番話后,靜下心來思考。
他想到自己只考慮了個人的榮辱,卻忽視了國家的利益 。
藺相如的做法是顧全大局,以趙國的安危為重,相比之下,自己顯得狹隘了。
于是,廉頗深感慚愧,他袒露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
藺相如見狀,趕忙出來迎接,從此,兩人成為了刎頸之交,共同保衛趙國,使得趙國在諸侯中威震一時。
換位思考,是理解他人的鑰匙,也是解決矛盾的利器。
理解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學會換位思考,每一件事用不同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見解!
就像蘇軾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若只站在自己的影子里,就無法真正理解他人的立場與感受。
把自己的腳放在別人的鞋里走一走,才能切實體會他人所經歷的坎坷與不易,才能對他人的喜怒哀樂感同身受。
然后以更包容、更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彼此間的差異,讓溝通變得順暢,讓關系更加融洽。
人性最大的善良,就在于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感他人之所感,想他人之所想。
與人相處:
容人短、賞人長、幫人難、記人好
孟子有云:“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當我們以愛心和敬意對待他人時,往往會收獲同樣的愛與尊敬。
著名畫家黃賓虹創作早期,因畫風獨特不被當時的主流
畫壇所理解,甚至遭受諸多質疑與批評。
但傅雷先生很賞識黃賓虹的畫作,不顧反對與黃賓虹結為摯友。
在黃賓虹陷入困境時,傅雷挺身而出,不因外界的壓力而改變。
積極為黃賓虹聯絡畫展事宜,四處奔波推廣他的作品,幫助他追求藝術之路。
黃賓虹身體抱恙、生活清苦,傅雷就主動關心,常常拿著藥品與生活用品去拜訪,給他經濟上的幫助。
在傅雷的支持下,黃賓虹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深耕,最終成就了一代國畫大師的輝煌地位,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成為文藝界的佳話,流傳至今。
與人相交,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賞;少一次為難,多一次幫助。
真正的交往,不是言語的堆砌,而是心靈的觸碰。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請自己的瞎子朋友吃飯,吃完飯已經很晚了。
這個瞎子朋友說:“太晚了,我要趕緊回去了。”
于是主人就給他點了一盞燈籠,瞎子非常生氣的說:
“我本來就看不見,你還給我一盞燈籠,這不是笑話我嗎?”
主人回答:“因為我關心你才給你點個燈籠,雖然你看不見,但是別人能看見,這樣你大晚上走在路上,別人就不會撞到你了。”
瞎子聽后很感動。
真心,是最簡單最可貴的東西。
與人相處的智慧,在于容人之短、賞人之長、幫人之難、記人之好。
有句話說:“心寬一寸,路寬一丈;心有容量,人必體諒。”
生活是很公平的,當你以寬容諒解之心去對待他人,你也會得到同樣的饋贈。
人與人之間最長久的關系,就是以一顆真心,去換另一顆真心。
曾有人問:“與人相處的秘訣是什么?”
一個高贊回答是:難得糊涂。
生活中,不是每件事都要分個是非對錯。
適時地選擇糊涂,其實是一種豁達與智慧的體現。
對一些無關原則的小事一笑而過,不執拗于細枝末節的對錯,給彼此留一些余地,留一份寬容。
如此,方能在人際交往中營造出和諧融洽的氛圍,讓相處變得輕松愜意。
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點亮“在看”,與諸君共勉。
作者簡介:三瓣橘子,本文首發讀書369(ID:dushu369com),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君與你一起,聽名著、讀美文,用讀書點亮你的人生!轉載請聯系讀書369。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