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和日產正在討論可能的合并,有可能將最近陷入困境的兩家日本汽車制造巨頭合并。
兩家公司在聲明中表示,他們一直在談判,但他們沒有提供交易(如果有發展的話)可能完成的細節或時間表。也不清楚可能的合資企業會采取什么形式。
日經周二首次報道了可能合并的消息。
“正如3月份宣布的那樣,本田和日產正在探索未來合作的各種可能性,利用彼此的優勢,”兩家公司周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有任何更新,我們將在適當的時候通知我們的利益相關者。”
今年3月,本田和日產宣布他們將在電動汽車上合作,8月,他們表示將在電池技術上合作。但他們可以從深化關系中受益,因為今年雙方都面臨著挑戰。
像許多非中國汽車制造商一樣,這兩家公司都有在曾經充滿希望的中國市場苦苦掙扎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消費者曾涌向外國品牌,但很大程度上轉向了國內品牌,這些品牌在中國有更好的感知價值。中國政府還提供激勵措施,幫助加快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采用。
盡管兩家公司都提供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汽車——尤其是日產,是電動汽車技術的先驅——但比亞迪等中國品牌的技術已經黯然失色,價格也更便宜。
自前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逃離日本回到祖國黎巴嫩后,日產也一直在苦苦掙扎。2018年,戈恩因涉嫌財務不當行為在東京被捕,日產解雇了他。戈恩一再否認這些指控。
他的下臺動搖了日產、雷諾和三菱之間強大的汽車制造聯盟。雷諾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合作伙伴大幅減少它在日產的股份,削弱了日本汽車制造商。
日產表示,其3月至9月的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了90%。
與此同時,規模約為日產5倍的本田也面臨挑戰。該公司宣布計劃到2040年,只在主要市場銷售零排放汽車。但這一轉變進展緩慢,因為相對較低的油價、充電基礎設施不足和競爭加劇拖累了美國和歐洲對電動汽車的需求。
日產汽車周三,有媒體報道稱這家陷入困境的日本汽車制造商正尋求與本田汽車合并,隨后該公司股價飆升形成一個更大的實體,可以與更大的競爭對手競爭,并在不斷增長的電動汽車市場上投入更多資金。
日產股價最新交易上漲 22%,而本田股價下跌 1.6%。
據《日經新聞》報道,本田和日產正在考慮以控股公司的形式運營,并將很快簽署諒解備忘錄。他們還希望最終將三菱汽車納入其中據報道,日產汽車是該控股公司旗下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4%。
此次合并若成功,將對日產汽車尤其有利,由于主要市場的激烈競爭,日產汽車此前已宣布計劃裁員 9,000 人,并將全球產能削減五分之一。
AutoForecast Solutions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喬·麥凱布周三對 CNBC 表示,日產在與雷諾的關系破裂后需要“重振旗鼓”。橫向移動。
他說:“日產在他們參與競爭的任何一個領域實際上都沒有領先地位。”
日產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媒體報道稱其正在“考慮與本田進行業務整合”,但并非基于該公司的公告。日產表示,正在考慮未來與本田和三菱合作的各種可能性,但尚未做出任何決定。三菱股價最后上漲了14%。
據《日經新聞》報道,日產-本田-三菱合并后,每年的汽車銷量將超過 800 萬輛。這將使該公司躋身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之列,但仍低于日本另一家汽車制造商豐田汽車(2023 年銷量為1120 萬輛)和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去年銷量為920 萬輛)。
該合并報告是在兩家日本汽車制造商今年早些時候在共享汽車零部件和軟件方面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之后發布的。
此次合并將成為自2021 年 1 月菲亞特克萊斯勒與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合并組建Stellantis以來汽車行業最大的并購案。
全球汽車行業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向電動汽車的轉型,這一領域由特斯拉等公司主導以及中國的比亞迪。大眾例如,通用汽車計劃關閉其自動駕駛出租車公司 Cruise,并在德國裁員數千人。
對于本田和日產來說,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提出的加征關稅威脅也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大規模重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