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其在播出前后提供的存在于多個媒介,多種形態的內容和玩法,我們將《永夜星河》視為一種具有復合體驗的內容產品,而不僅僅是一部劇集。
作者 | 毛麗娜(北京)
監制 | 張一童(上海)
凌妙妙完成穿書任務,成功回到現實世界繼續做著朝九晚五的小職員,但《永夜星河》的故事還在繼續。
11月17日,《永夜星河》大結局在騰訊視頻開啟超點,但官抖賬號至今還在堅持日更放物料,仿佛一切還沒結束。與此同時,應粉絲強烈要求,為「竹林四俠」打造的團綜《閃耀的恒星》于12月10日同時在騰訊視頻和抖音上線。
《閃耀的恒星》上線當日,以8909熱度躋身貓眼專業版熱度榜第三位,以其「粉絲特供」的屬性來看,這是個不錯的成績。
從劇集上線到完結,《永夜星河》不似過去的影視劇一般,劇終即結束,而是長期持續不斷地為觀眾提供各色售后,除了新上線的團綜,其抖音官方賬號仍然在不斷發布幕后花絮、寵粉福利、線下聯動打卡等等,并組織發起新的二創活動。
這些存在于不同媒介,包含不同形式的內容無法簡單用營銷物料來涵蓋,我們更傾向于將《永夜星河》視為一種具有復合體驗的內容產品,劇集、短視頻、團綜、以至于彈幕互動和粉絲二創均為其內容體驗的一部分。
短視頻的流量玩法、游戲的互動體驗、社區的共創氛圍,在一系列的衍生內容中,我們能感受到《永夜星河》對多個內容品類核心玩法的學習,而這些玩法都基于當下內容消費者最流行和喜歡的互動方式。
和靈活玩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永夜星河》的劇集正片保持著長視頻的精品屬性,和講述完整故事的能力,在劇情鋪墊上也不茫然追逐短劇式的爽和快。某種意義上,其他短內容對娛樂性和互動性的滿足,也為長內容留出了更多講故事的空間。
在短劇焦慮籠罩整個長劇集行業的今天,《永夜星河》帶來的不僅是新玩法,也為創作者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1平平無奇的團綜,誠意十足的售后
如果以綜藝節目的衡量標準來看《閃耀的恒星》,它并沒有多出彩,無非是中規中矩的熟人局旅行綜藝,全長3期,每期半小時。
若是站在售后的角度來看,《閃耀的恒星》算得上誠意十足。
比如,在先導片的拍攝上,《閃耀的恒星》巧妙地利用先導片的先行特點,成為正片與團綜之間的「轉換器」。
在先導片開始只有虞書欣一個人孤單地坐在海灘上,此時的她身份是從《永夜星河》書中世界穿越回現實生活的凌妙妙。思念小伙伴們的凌妙妙沿著海灘散步,發現了在劇中多次起到推動劇情作用的「系統」,于是許愿「把竹林四俠其他三個人帶到我身邊」。鏡頭一轉,「竹林四俠」齊聚室內,除了虞書欣外其他三人仍是戲中妝造,在經過了幾個簡單小游戲后各自休息準備開啟第二天的旅行。
這種設計在劇粉看來顯然十分走心——不是單純把四個演員湊在一起拍個綜藝,而是回到現代的凌妙妙和其他三位朋友的一次「賽博圓夢」。在先導片中他們甚至一直以劇中角色的身份稱呼彼此,就像《永夜星河》的故事還在繼續。
通過先導片,劇與綜之間,完成了自然的過渡。
正片第一期,演員已經「下皮」換回日常對彼此的稱呼,但很偶爾的瞬間,那些突然冒出來的角色名,又讓人有種「角色有了自我意識,掙扎著從演員身上沖出來」的感覺,特別是對于聯想力豐富擅長開腦洞的劇粉來說,比起大賣特賣,這種不經意的小細節才更戳人。
當然《永夜星河》在團綜中依舊維持著「最短反射弧」的設定,劇外觀眾討論的「大鳥依人」「人機感」等,以花字或其他形式在節目中得到了復現。就連節目播出的時間,都是聽勸后的結果,從原本的12月15日,提前到了12月10日。
團綜不是《永夜星河》唯一的售后產品,或者說他們對IP始終保持著長線運營的態度。
11月17日大結局超點至12月13日,將近1個月的時間,官抖公發布了96條內容,相當于3-4條左右的更新量,很多劇集在更新期間放物料的頻率也不過如此了。這些物料中有順應觀眾呼聲釋出的福利如「純恨夫妻特輯」、主角高光片段、「水妖王水妖后換裝」這類其他配角的結局補全、主創慶功宴花絮、演員手勢舞等等。
這或許也是為什么在完播一個月后,我們還經常能在社交平臺上看到關于《永夜星河》的相關討論,拋開時至年末演員常會同框參加活動引發劇粉的嗑糖效應外,官方對衍生內容的持續開發,賦予它「超長生命力」。
2用目標群體的方式建立對話
無論是對劇集內容的呼應,還是對劇粉需求的回應,團綜是《永夜星河》用戶運維思路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其豐富內容體驗中的其中一環。
有著明確的年輕化傾向,《永夜星河》的目標受眾是新一代成長于游戲語境下,對互動感和沉浸感有強需求的年輕用戶。
在劇集本身無法提供太多互動可能的情況下,《永夜星河》通過專屬彈幕玩法的開發,以實現類游戲的實時互動的效果。
劇中凌妙妙穿書的任務之一,是要攻略原本對她好感度為負的慕聲,于是官方上線了通過彈幕互動查好感度的功能。這個簡單的設置,就能讓原本沉默看劇的用戶玩起來。還有像素小人闖關模式,用戶可以選擇進入游戲模式,邊追劇邊闖關;劇中凡是有煙花、燈會的場面時,彈幕會提供煙花特效、許愿特效,這對當下看見晚霞都恨不得九宮格許愿的年輕人,簡直是誘捕器;在主角拯救世界時刻,用戶也可以參與畫符助力。
這種強互動性,讓觀眾不再單向被輸入信息,而是某種程度上成為劇集內容的參與者。
在播出平臺騰訊視頻之外,抖音是《永夜星河》的另一大官方陣地,而短視頻則成為其與用戶交流的核心媒介。
它在抖音上的成績很亮眼:熱搜數量超《慶余年第二季》、官抖最快速度破億。這或許是因為,根據用戶的偏好,《永夜星河》為他們「量身定制」了各種創新玩法。
其一,是官抖「活躍得像個假人」。
24小時高強度在線沖浪,而且出沒地點不局限于官抖評論區,一些素人網友也會在談論到該劇時,突然在評論區捕捉到「野生官方」。
其二,是官抖發起的抽卡玩法。
如果為今年的抖音提煉關鍵詞,抽卡必定榜上有名。官抖發起的抽卡活動,符合抖音主流用戶的口味偏好,也利用卡圈用戶這個抓手,把受眾圈子向外擴了擴。
《永夜星河》的抽卡門檻不高,只要滿足關注官號、搜索「永夜星河」、點贊視頻、觀看視頻、發布帶話題視頻等條件即可參與,全程花費不到1分鐘,即使沒看過劇的卡圈用戶,也不會被拒之門外。
抽卡是玄學,但總有人希望總結出某些規律。比如有卡圈資深用戶透露,為了提高出貨率,每次抽卡前可以先看一段《永夜星河》正片;也有人認為在特定時間抽卡出稀有的幾率更大。這些玄學并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用戶還是樂此不疲地嘗試。
在集卡換卡的過程中,用戶之間會相互交流,這就打破了個體之間的墻壁,使之形成社群關系。在社群關系作用下,用戶更容易彼此影響,比如原本只是想集卡換卡對劇集興趣不大的人,會因為社群中其他人的討論而主動關注劇集本身。
3.后影視時代的共創生態
能夠在年末的劇集市場大戰脫穎而出,用戶,是《永夜星河》致勝的關鍵。他們不僅是劇集在播期間的自來水,同時也和官方形成了共創生態。
當下觀眾消費劇集產品,已經不再是消費正片內容本身,而是希望從中獲得爽感或者情緒價值。針對這種需求,過去更多是從內容本身做文章,比如加快推進速度、設置多重反轉等等,實際上《永夜星河》提供了一種新思路,這些圍繞著正片之外的玩法,本身就在給觀眾提供情緒價值。
為什么《永夜星河》在抖音的上漲速度如此之快?一是對用戶反饋的重視,二是對二創生態的扶持。
有人把《永夜星河》官方稱為「最短反射弧」,因為事事有回應。在劇集開播前,就有用戶向官方喊話「《寄明月》的風格和主角團很適配」,這種喊話在其他劇集在播期間也發生過,但多數以官方翻個牌子作為結局,《永夜星河》的官方直接購買了《寄明月》版權,主角跳完配角跳,還出了團舞MV。
這些與《寄明月》相關的物料,也是前期在社交平臺上出現頻次最高的、安利效果也很好的一批內容。
聽勸加更、角色歌、包括網友自發討論的熱梗,官方也做到了快速捕捉及時反饋。這種「客服式」的用戶運營,高頻高密的互動,無限拉近了用戶與官方之間的距離。
《永夜星河》的二創也主要集中于抖音,短視頻天然的低創作門檻為《永夜星河》二創爆發提供了先決條件,官方在二創期間對用戶的扶持則為二創破圈提供了關鍵助力。
一方面,官抖頻頻與二創作者互動,這就給創作者一種「被翻牌子被看到」的感覺,大大提升創作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是很關鍵的一點,《永夜星河》給二創內容投dou加推流,增加其曝光量。
這是很聰明的打法。人都希望自己創作的內容被看到,官方給二創投dou加,助力每個夢想被看見的同時,也極大刺激用戶的參與度。一些原本不是劇粉的人,沖著「投二創會有dou加推流」的誘惑,加入到創作隊伍。特別是一些中小博主,參加熱情很高。
另外從內容創作、制造熱梗記憶點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多有創意的團隊,靈感與精力都是有限的。近年來一些影劇綜最具傳播力的熱梗,往往不來源于官方埋點,而是網友的挖掘。
《永夜星河》的做法,實際上是把用戶納入到了自己的創作體系里。而這些源自于用戶的創意,往往最具烈度,也最符合用戶傳播心理,能夠達到效果最大化。看到自己的梗會被官方回應,用戶的挖梗造梗熱情也會更高漲,驅動劇宣的良性循環。
近期,《永夜星河》又在抖音發起了二刷二創活動,且一如既往對二創生態傾斜扶持。這也是為什么完播月余,社交平臺對于這部劇的討論仍有討論熱情的原因。
畢竟,IP的生命力取決于是否對其持續運營,而二創某種意義上是成本最低,又最有活力的內容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