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間,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任務告捷。此次“首發”意義非凡,標志著中國商業航天的新紀元正在文昌開啟。
作為我國有著我國“航天第一校”美譽,已經在眾多國家級重大航天項目之中貢獻一流科技智慧和力量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商業航天領域又有哪些精彩表現呢?
當下談及航天項目,不少人會直接想到我國探月、探火、空間站建設等眾多國家戰略層面的航天行動,“航天”似乎與“商業”很難同行?實則不然!
其實,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商業航天不僅能夠有效推動建設“天地空一體化”網絡布局,同時還能夠帶動信息技術、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技術產業發展。可以說,商業航天,這一航天領域的新生力量已經日益成為推動我國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在政策層面,商業航天這一新增長引擎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僅用兩年時間,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在文昌拔地而起,“首發”告捷。就在這一正在蓬勃發展,積蓄無限科技力量的領域之中,哈爾濱工業大學也已經耕耘已久。
今年5月,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聯合百余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的商業航天產業技術聯盟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該聯盟涵蓋運載、整星、單機、元器件、應用和人才培養6個子聯盟。從火箭整箭制造到衛星設計,從供應商到數據服務、場景開發、星座運營甚至是高素質航天科技人才的“校企協同、產教融合”培養,新機制、新方案涉及商業航天各個領域。
正如在我國探索宇宙的每一步都有哈工大人的身影,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之中,哈工大人也成為眾多關鍵環節的推動者。
今年年初,力箭一號遙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順利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意味著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已連續三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共將37顆衛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100%。這款中國商業發射市場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型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的總設計師正是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校友、中科宇航副總裁39歲的青年科學家史曉寧。
其實,這樣的實例還有很多,無論是國家航天項目,還是適合市場的民營航天、商業航天,作為掌握該領域一流技術和一流人才的哈爾濱工業大學都正在實踐著作為“航天第一校”的尖兵使命。也正因于此,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為了高水平考生廣泛選擇的重要對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