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首次出艙太空行走活動完成,三名航天員乘組密切配合,完成了空間站碎片防護裝置的安裝加固工作。
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具體消息來看,神舟十九號飛行任務的首次出艙活動持續了9個小時以上,在2024年12月17日21時57分正式結束,兩名航天員蔡旭哲和宋令東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
從視頻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名航天員太空漫步的場景,背景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園地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還有深邃的宇宙空間。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自今年的10月末發射前往中國空間站進行輪換任務,距今已經快有50天,三名航天員乘組完成了繁忙的空間站任務。剛剛入軌之后就要迎來送往,包括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的下行工作以及天舟八號貨運飛船的上行工作。
除了太空接快遞。神舟十九號飛行乘組按照計劃進行了大量的實驗(試驗)項目,同時還進行了空間站的正常維護工作,當然航天員自己的訓練任務也按計劃執行。
畢竟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航天員要想保質保量的確安成計劃任務,必須要有一個健康有力的好身體,這樣有利于任務的實施。因此說航天員在軌飛行的時候,定時定量的訓練任務必須要進行。
六個月的太空飛行任務,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進行常規駐守任務,例如維護空間站的正常運行,按照時間表進行各項空間實驗(試驗),當然還有各種模擬演練,幾乎每個飛行乘組這方面的工作都是類似的,作為吃瓜群眾大家都非常關注航天員的太空行走。
太空是一個神秘且危險的地方,在那里沒有空氣接近于絕對的真空,并不是人類喜歡的生存環境。出艙進行太空行走意味著潛在的危險,但同時也意味著太空飛行任務期間最高潮的部分到來了!
神舟十九號指令長蔡旭哲曾執行過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當時跟隨航天員陳冬進行過太空行走任務,這也是他的第二次太空行走,隨著任務的進行后續還會進行第三次甚至是第四次。
跟隨蔡旭哲一起出艙的還有02號航天員宋令東,比較值得關注的是神舟十九號乘組的02號航天員和03號航天員都是90后,這也是中國90后首次出艙執行太空飛行任務,也算是創造了新的歷史。
當然,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后續的第二次太空行走,03號航天員王浩澤便會出艙,屆時中國的第三位太空行走的航天員也將出現,同樣值得期待!
除此之外神舟十九號首次太空行走還打破了記錄,兩名航天員在中午時分開始出艙執行任務,整個過程持續了9個多小時,太空行走的時長再次破紀錄。兩名出艙航天員在王浩澤的密切配合以及地面工作人員的協助之下,完美的完成了出艙首秀。
主要完成了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的安裝工作,艙外設備設施的巡檢工作等等,這對于空間站的正常運行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空間站在太空繞地球飛行,本就處在密密麻麻的太空垃圾和隕石碎片中間,被撞擊是難免的。在神舟十八號和神舟十九號兩次飛行任務中,出艙太空行走規劃的都是安裝碎片防護裝置,這是被動的防護過程。
畢竟很多隕石顆粒無法被提前發現只能是被動的撞擊,那么太空行走時的巡檢工重中之重,他可以提前發現因為撞擊可能出現的故障點,這樣就避免更嚴重情況的發生。
為何神舟十九號太空行走選擇在白天?其實對于太空中的航天員來說他們的白天黑夜其實都比較短暫,畢竟90分鐘空間站就要繞地球一圈,便可以經歷一次完整的晝夜。
但即使如此,航天員的休息時間必然還會依照地球上的“作息”來,同時在白天的時候進行太空行走,這對于地面的工作人員來說也是有利的,畢竟航天員的出艙活動必須要地面工作人員的密切協助。
當然,這也并非是硬性的規定,只不過未來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航天員出艙執行任務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尤其是在執行一些難度比較大的任務,甚至會遠遠超過9個小時。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