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文雖是在祛魅“修真”法門,但也分享了現代實用的提升能量的方法,請客觀看待,切勿迷信。
上次說了給《心經》祛魅做不一樣的解析,但覺得應該先把最精彩最實用的內容分享給你,所以今天繼續挑戰傳統的“權威”,和大家講講被稱為“第一仙經”的《太乙金華宗旨》。
這部著作也許你會覺得比較陌生,但若提起“炁體源流”“曼陀羅圖案”以及“榮格”你應該會有所了解,這本著作對他們的影響和啟發都是非常深遠的。
榮格在心理學界的地位非常崇高,他和衛禮賢還專門對此出版了《金花的秘密——中國的生命之書》)。
想起和大家分享這本著作的起因是昨天有位讀者來做咨詢時反饋到自己全家人按照我所分享的方式去做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不僅夫妻感情和運氣更好了,也升職加薪了,就連孩子的睡眠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提到孩子睡眠時說是按照《睡覺也能“修煉”》里的方法改善的,我說那個其實是“修真法門”,只是不方便公開說而已。
客觀來說,“修仙”這件事雖然挺虛無縹緲的,但這個法門對身體健康以及精氣神和運氣的幫助都是肉眼可見的。
而這個法門其實也源自于《太乙金華宗旨》,但我在實踐時發現其方法對于大眾來說是有些難以運用的,就連張至順道長在傳道時也沒有發現,于是我將其做了升級改良,以便更好的惠及大眾。
至于我是否有妄自菲薄的改良,大家往下看看原理邏輯,再對比實踐下看哪種更方便有效便知道答案了。
當然,我并不是要否定前人的貢獻,而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來做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太乙金華宗旨》相傳為呂祖呂洞賓所創,由于全篇字幅有上萬字,所以在這就不提及全文了。
其中“太乙”指的是宇宙原初的清新完美狀態,“金華”則類似于上期講的金光,只不過此法更講究從外借助力量來修煉提升自己的能量。
而“宗旨”的意思應該就不用我說了吧,這個很容易理解。
簡單的來說,這本著作主要表達的是如何借由先天之炁來提升自身狀態。
屬于“山醫命相卜”五術中的“山”。
何謂“山”?
旁邊加個單人旁便是其含義。
不過顯明所理解的此仙非彼仙,個人更認為仙是一種狀態,或似長久的壽命、輕盈靈活的體態,或似高超的智慧、逍遙自在、情緒平和的心境等等。
注:接下來的內容為對傳統經典《太乙金華宗旨》的解讀,非宣傳封建迷信。
《太乙金花宗旨》中主要是教人怎么練氣,傳聞到達一定的境界可以修得“金丹”。
而練氣的方法途徑是打坐和冥想,之所以這么做則是因為助力調整呼吸,當你能夠控制呼吸時才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識神
如果按照修真小說電影里的步驟來說,大致可以劃分為練氣期、筑基期、結丹期、元嬰期和化神期,其中化神期就是用識神引導元神來產生作用。
也許你此時會非常關注如何修真,但我想說修煉法門千千萬,有些大佬不用道家的方法也可以達到化神期。
當然,我說的化神期并不是小說中的那種,就像有些人能力遠超常人,這種人對普通人來說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你可以把這種人理解為化神期,比如教員、錢老、mayun等等能引領改變了大眾生活形態的人。
這些“化神期”的人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堅定的意志和信念。
而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說,心火入水鄉形成水火既濟才能生出氣,氣滿則神足,神足才能更容易成事。
一不小心又扯遠了,咱們回歸主題。
今天講這個事呢并不是要你走修真之路,而是如果你能用我教你的方法,你會發現自己的注意力、情緒、精神狀態都會更加穩定,精力也會更加飽滿充足,這些狀態會帶動著你的氣運更好,也更加健康。
甚至你會發現你的頭腦更加靈光,思路更加清晰,靈感也更充足。反正其中好處那是絕對福澤一生。
《太乙金華宗旨》中的所傳授的方法我是有些反對的,因為普通人幾乎很難運用,或者說它傳授的方法是對的,但是幾乎所有人都誤解了其中的重點。
這本著作和許多國內外的修煉法門一樣都強調了打坐和冥想,而它們幾乎都強調了在打坐和冥想時要注意呼吸,但是你在實踐中你會發現如果你過于關注呼吸,你的心神就很難定下來。
這就像你告訴自己腦海要放空,但是你越是這么告誡自己,你越容易去關注“空”,然后無法做到“空”。
按照這種邏輯,咱們以《太乙金華宗旨》為例,書中說“息者,自心也,自心為息。心一動,而即有氣,氣本心之化也。吾人念至速,霎頃一妄念,即一呼吸應之。”
意思是說呼吸和心臟是緊密相連的,只有控制好呼吸,才能控制好心神。
那么此時你可以做個實驗,用你的心來控制呼吸,你的身體會有何種反應?
一般會產生兩種情況:一種是身體不適,另一種則是思緒混亂,六神無主。
請問,在這樣的情況下意念能夠集中嗎?
這樣還怎么牽引著脈氣運作?
想要更好的調息,我覺得更應該采納張三豐的做法——“凝神調息、調息凝神”。
不過要說《金華》也沒講錯,因為它還講到了“回光兼之以調息”,只不過大多數人在看到“凡坐須要靜心純氣,心何以靜,用在息上。息之出入,惟心自知”時,以為練氣是要注重調息,殊不知調息的目的是第一步的靜心凝神。
對此書中還詳細講了如何靜心,先用耳聽息,而后用心聽息,最后是感受不到呼吸。
這和佛家的眼觀耳、耳觀鼻、鼻觀心有點相似,我們常說大道同源,也確實如此。
這些方法有用嗎?
有用。但著實有些麻煩,不過天賦很差的人確實可以用這種方法。
但對于顯明的老讀者來說,直接意念引接先天之炁就可以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就到達了書中的第三個階段——感受不到呼吸。
比如有人在旁邊觀察你用顯明之前分享給你的方法練習的話,他會發現你的呼吸放慢了非常多,但是你并沒有刻意控制呼吸,也沒有發覺這個事情。
另外再告訴你件事,這種方法還融合并簡化了倪海廈老師分享的吐納法,你體內所存的氣息也更多了。
我之前只是不想去shenhua一些事情,所以并沒有把這個方法的由來講得那么清晰。
不過既然大家已經體驗到其中的功效,讓大家去明白其中的邏輯也是件好事,所以今天啰里啰嗦的講了這么多。
不過感覺自己還是沒有講的特別清楚,畢竟兩三千字就想講透修煉方法也確實是難以言盡其意。
以后盡量還是不啰嗦的舊語新說了,直接給大家分享實用的方法就行了。
不過上次答應了大家講《心經》,這次也順便簡潔的把《心經》給講下。
《心經》的全稱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概意思是能幫你渡達幸福彼岸的法門。
這本經文許多人應該都會背誦,也應該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今天只講其中容易被誤解的地方。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估計許多人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觀世音菩薩普度眾生,但這句話其實和她沒一點關系。
講的是若想到達幸福彼岸,首先要覺悟內觀。
觀,就是觀察、覺察的意思。
自在,兩方面意思:一個是追求自在逍遙,另一個是對應內求該如何達到自在。
而“菩薩”則是菩提薩埵的簡稱,意思是覺悟的人。
當然,覺悟也是分境界的,比如他悟、自悟、覺悟他人等等,按佛家來說最高的是一生補處菩薩,而此經文中的菩薩則指的是十地等覺將等佛位的大自在菩薩,這點結合經文的標題我們便能明白。
畢竟佛家認為成佛便是渡達極樂世界的幸福彼岸了。
而后面緊接的一句話則是說你若深入了解此文,便能達到彼岸。
然后不再被色、守、想、行、識五蘊約束,便不再擁有任何痛苦。
個人認為心經這段話后面的內容都是在闡述前面的觀點,再加上篇幅已經三千了,所以就不再講解。
值得一提的是,我認為在冥想的時候如果不能靜心,進入不了狀態,先默念幾遍心經也是不錯的選擇。
平時如果心煩意亂、情緒糟糕時也可默念心經,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