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常問:我家孩子為什么這么平凡?
雅億戳大實話:“天才,你接不住,養不好,還不住給你一個正常的孩子呢。”
不信?我給你說一個真事兒。
1
魏永康
天才少年被退學
在1996年,一個叫魏永康的13歲少年,以602分的成績,
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
1歲多開始識字,
2歲掌握一千多個漢字,
4歲自學初中課程,優秀
8歲進入縣重點中學……
大學四年后,年僅17歲的魏永康,以總分第二的成績畢業,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我們都以為他會順風順水成為科學家嗎?
接下來的劇情,完全逆轉。
20歲那年,他被中科院勸退回家。
17歲前,母親跟在魏永康身邊陪讀,從小到大,他沒有游戲,也沒有朋友。因為怕影響學習,同學想找他玩,也被母親拒之門外。
魏永康家廁所的門上
進入中科院后,脫離母親的照顧
上課遲到、天熱不知脫衣,氣味難聞,房間凌亂、衣著邋遢……失去母親做生活助理,他不記得考試,不記得論文,不會與同學交流、與導師零溝通,碩士學位都沒有拿到,也失去讀博士的機會。
被退學回家的魏永康,不知道如何面對。他沒有同齡人的社交可以去紓解情緒,他也沒有信仰的支撐,他一直被高高捧起來,不食人間煙火。
自暴自棄、離家出走,一個多月后,他身無分文,被警察發現帶回了家。
令人慶幸的是,他的母親說氣話,崩潰,絕望,但,她并沒有逃避作為母親的責任——我教育兒子,到底錯在哪里了?
母親痛定思痛后,帶著兒子腳踏實地開始生活,從洗碗做家務開始,再次“成長”:媽媽手把手地教他洗衣做飯、料理家務,教他照顧癱瘓的父親。這些事情,原本是一個男孩子在10歲該做的,魏永康是從成人之后才開始學習。
魏永康照顧父親
社交方面從零開始,她請同齡孩子來家里做客,教兒子如何待客、與人交流。這個時候教育,真是苦??!
魏永康的母親是堅韌的。他幫兒子成人后重新發育了一次,社交力與自理力開始提升,他慢慢走出了封閉的小世界,逐漸融入社會生活。
17年過去,魏永康成為了一名普通的程序員。
養家糊口足夠,還可以讓全家人過上體面日子,這種“泯然眾人矣”,就是和普通人一樣結婚生子,是不幸中的萬幸。
最左,魏永康妻子
對一位母親來說,還有什么比這更安慰呢?
如果不提起,沒人知道他曾是個神童。但是神童重要嗎?那個可以給一家老小帶來安全感,跟老婆好好溝通的普通程序員,可能更重要。
2
年薪201萬的華為天才少年
兩次高考,考個“三本”
很多男孩子都是大器晚成
做父母的,要有淡定的心態
華為“天才少年”的選拔,不是從天而降的榮譽。難度超出你的想象。
如果你不是名牌大學畢業,不是碩博生,沒有在非常專業的期刊雜志上發表過論文,就沒有資格進入下一環節。
邁過這道門檻之后,“天才少年”們需要經歷剩下六輪的嚴格篩選,分別是:筆試、初次面試、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
今年獲得201萬年薪的“天才少年”,叫張霽。
他的本科就讀于武昌理工學院,這是一所連武漢人自己都很難想起的三本民辦大學。
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院校,還是他二次復讀,足以說明他不但不是天才,可能連中人之才都沒有啊!
父母一直鼓勵他,支持他,教他要有自己的目標與計劃。所以他從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他就為自己定好了計劃。
過英語六級,考研考博。
男孩子從十八歲發力,突飛猛進的情況很多。只要這個孩子搞明白自己要什么,潛力就會激發出來。比如別的孩子出門聚餐K歌,他選擇帶著書去圖書館,別的孩子在課堂上玩手機,他永遠坐在第一排認真聽老師講課。
張霽的故事不是“天才少年”里的個例。
美女學霸姚婷,同樣是博士畢業,但她中考成績并不理想。
有201萬年薪的左鵬飛,也不是大家眼中的“天選之子”,這些孩子共同的特點就是:年紀輕輕,非常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別人迷茫的時候,他們已經向著目標在邁進了。
他說:“我只是把別人打游戲的時間,花在了實驗室里?!?/p>
做爹媽最大的成功,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自己學習要什么專業,要如何才能達到目標。
你管得太死板嚴苛,等孩子一到大學脫離你的手,就失控了或迷茫了。
你管得太松,放任自流了,孩子懶懶散散不上道。
松與嚴的界限,是有智慧與藝術在的。好家長,都知道如何平衡。
看看華為招聘的人。
我對娃說
孩子,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
不過是一個個笨鳥先飛、咬緊牙關、不依不饒的靈魂,一直用自己的努力,為未來鋪路罷了。
寫到想起《見識》里的一句話:
很多人成不了大氣,不是因為能力不行、機會不夠,而是因為在生活的苦難里,停止了奔跑。
我鼓勵男孩子早受挫,我鼓勵兒子跟天才、學霸、富裕家庭的孩子做朋友,早一點發現:“我跟人家的差距,不是一代人的事情,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兒子常問:“為什么某某家那么有錢,而我家沒有?”
我會跟他心平氣和談。
談到最后,我們達成共識,某某媽媽每天啥都不做,而我的媽每天要寫作,辛勤采訪、出差,但是我家還是比人家窮。甚至需要幾代人,才能追上,但是這就是作為一個男孩子要面對的現實啊。
一旦兒子理解了這個“好問題”,他也就理解,為什么某同學整天打游戲不好好學習卻成績很好,因為他聰明。我是笨鳥,我只能勤奮努力,笨鳥先飛!
不要讓男孩子活在一個“只要好好學習就夠了”的肥皂泡中,越是貧窮家庭,越容易用這個謊言去騙男孩子。
當一個只會學習的男孩,到二十多歲,去面對職場歧視、現實社會、交友擇偶、被準岳母嫌棄的時候,他會崩潰,會不知所措,會覺得這個世界太糟糕了,會覺得父母沒有趁早教育自己最重要的東西。
詩人于戈說:“為人父母,什么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p>
教孩子正確看待財富,專業、大學,要趁早。
進入適合自己的大學與專業,孩子就贏了一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