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權威指南為你解惑~
撰文 | 球菊
提到胰腺炎、胰腺切除術、胰腺癌,各位消化科醫生都不陌生。但是,你知道這些疾病都會帶來“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嗎?傳統意義上,PEI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胰酶分泌不足或胰酶分泌不同步,從而導致患者出現營養消化吸收不良等癥狀[1]。
據統計,慢性胰腺炎患者確診時的PEI發病率約為36%,5年后約為60%,晚期患者PEI發生率為100%;對于胰腺切除術后的患者,全胰切除術后PEI發生率為100%,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為73%,胰體尾切除術后為10%-42%;胰腺癌患者PEI發生率更是高達70%[1]。PEI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腹痛、腹脹、體重減輕、脂肪瀉、營養不良等。上述問題不僅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會增加營養不良相關的長期風險。
那么,你了解PEI的診治策略嗎?近日,歐洲胃腸病學聯合會發布了《2024歐洲指南: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診斷和治療》(以下簡稱“歐洲指南”,圖1)[2]。小編已將重點整理好了,我們一起往下看!
圖1 《2024歐洲指南: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診斷和治療》[2]
要點一:臨床要將PEI看作一種消化不良綜合征
在既往的認知中,PEI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但歐洲指南賦予了其新的概念,強調要從整體看待PEI,臨床須將PEI看作是一種消化不良綜合征,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器官功能缺陷[2]。因此,PEI應定義為胰腺外分泌減少和/或胰腺酶的腔內活性低于正常消化營養物質所需水平,存在PEI就意味著可能存在消化不良和營養吸收不良、營養素缺乏[2]。
然而,PEI患者的臨床表現受到其他相關因素的影響;所以PEI臨床表現的閾值在不同患者之間往往是不同的[2]。
要點二:PEI的診斷應基于患者的癥狀、營養狀態與胰腺功能,進行綜合評估
1
癥狀在PEI診斷中的作用[2-3]
PEI相關的常見癥狀包括脂肪瀉、胃腸脹氣、腹瀉、腹脹、腹部不適和體重減輕等。在繼發于不同胰腺疾病確診的PEI患者的臨床研究中,脂肪瀉的頻率范圍是15%-70%,胃腸脹氣的頻率是55%–100%。明確患有胰腺疾病或有胰腺手術史的患者若出現明顯的脂肪瀉癥狀,可診斷為PEI。
同時,基于癥狀的判斷對未確診的胰腺疾病或胰腺手術史的患者而言,診斷PEI具有挑戰性。因此,歐洲指南建議進行胰腺功能測試,并評估營養情況。
2
營養狀況在PEI診斷中的作用[2]
PEI患者通常存在營養缺乏,營養評估有助于對合并胰腺疾病或胰腺手術史患者進行PEI的診斷。PEI患者的營養狀況主要使用人體測量參數進行評估。
同時,如果臨床懷疑營養不良,應評估相關的的血液參數,例如血清脂溶性維生素、微量元素(如鎂、硒和鋅)和血漿蛋白(包括視黃醇結合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等。這些指標可能對PEI的診斷有一定價值,但目前證據不足。
3
胰腺功能的評估[2]
胰腺功能的評估包括侵入性檢查(直接胰腺功能測試)和非侵入性檢查[糞便彈性蛋白酶-1(FE-1)檢測和13C混合三酰甘油呼氣試驗(13C-MTG-BT)]。但是,直接胰腺功能測試不能評估分泌的酶消化攝入食物的能力。因此,在臨床實踐中,直接的胰腺功能測試不應用于PEI的診斷。歐洲指南推薦使用FE-1檢測和13C-MTG-BT進行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評估。
但是,PEI在胰頭癌或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或全胰切除術的患者中的可能性>90%。所以,歐洲指南認為,在這些患者中,不需要進行胰腺功能評估,可以在評估癥狀和營養狀況后啟動胰酶替代治療(PERT)。
4
綜合判斷至關重要[2]
由于PEI的臨床特異性有限,腹瀉、腹痛、腹脹等癥狀以及營養不良并不是其特有的癥狀,臨床不可僅根據常用的胰腺功能測試來進行診斷。因此,PEI的診斷應基于癥狀、營養狀況和胰腺功能的綜合評估。
要點三:PERT和飲食調整是治療PEI的基石
歐洲指南明確了PERT和飲食調整在PEI治療中的基石地位。
指南做了哪些詳細推薦?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查看
參考文獻:
[1]中國醫師協會胰腺病專業委員會慢性胰腺炎專委會.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診治規范(2018年,廣州)[J].中華消化雜志,2018,38(12):795-799.
[2]Dominguez-Mu?oz JE, Vujasinovic M, de la Iglesia D, et al. European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exocrine insufficiency: UEG, EPC, EDS, ESPEN, ESPGHAN, ESDO, and ESPCG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 J. 2024 Dec 5.
[3]Lindkvist B, Phillips ME, Domínguez-Mu?oz JE. Clinical, anthropometric and laboratory nutritional markers of pancreatic exocrine insufficiency: Prevalence and diagnostic use. Pancreatology. 2015 Nov-Dec;15(6):589-97.
[4]de-Madaria E, Abad-González A, Aparicio JR, et al. The Spanish Pancreatic Club'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part 2 (treatment). Pancreatology. 2013 Jan-Feb;13(1):18-28.
[5]Dominguez-Munoz JE, Drewes AM, Lindkvist B, et al.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Pancreatology. 2018 Dec;18(8):847-854.
本文來源: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