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你的大海
禍從口出。70歲高齡的教授王憲舉,在昨天或許深切體會到了這一點。
這位俄羅斯與中亞問題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圣彼得堡國立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研究員,在上個月一場演講中的提問,在昨天突然被傳播開來。他的發言惹怒了年輕人,在社交平臺被罵了接近2.8萬條,平臺不得不開啟轉發隱藏。
“怎么才能讓年輕人老實生孩子?”
上個月22號,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國務顧問葉爾蘭·卡林前往中國人民大學,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哈國人口政策改革經驗。
王憲舉恰好剛訪問了哈薩克斯坦,發現哈國公共場所有很多孩子,“家長懷里抱一個,手里拉一個,年紀大的幾個小孩后面跟著兩三個孩子,有的小一點的孩子則是大人用小推車推著?!?/p>
他認為哈國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鼓勵人們早生育、多生育,提高了生育率,不僅讓哈國現在人口平均年齡才32歲(低于中國的38.8歲,老齡化程度更輕),也讓哈國27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有2000萬人口之多。
王憲舉對比了中國的生育狀況,將中國低生育率歸咎于年輕女性不肯聽話生孩子,“我們國家現在女同志是不愿結婚,不要小孩,家長也好,領導也好,你動員她,勸她,她不聽。
他問道,哈國在政策上、措施上、優惠待遇等,是如何高效解決生育率問題這一點,“甚至我聽說女大學生畢業以后就生孩子,一個一個地生。她們怎么能夠這么相信你們的話,老老實實的,服服帖帖的就這么生孩子,早生、多生?”
“老老實實”“服服帖帖”,這對年輕人是多么刺眼的字眼,顯示出了提問人對年輕人怎樣的高高在上心態。
中國年輕人從小就被教育要聽話老實地上學、就業、結婚?,F在一些人不愿生育,也被扣上了不老實的帽子。
生育場不是養殖場,自由的人不是被圈養的動物。在追求平等權利的社會,這種馴化詞匯早就不合時宜。
不婚不育,原因復雜難解
中國低生育率已是既成事實。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2020年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現在只會更低。
總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對夫婦生育的子女數,國際上通常以2.1作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說,考慮到死亡風險,平均每對夫婦大約需要生育2.1個孩子,才能讓出生和死亡逐漸趨于均衡??偤蜕室坏┙抵?.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同樣在低生育率的東亞地區,日本總和生育率只有1.2,而韓國只有0.72。大洋彼岸的美國則為1.62,俄羅斯則是1.41。
現在,中國年輕人不婚不育成風。父母急,政府更急。父母擔心的是子女年老后無人養老,畢竟“養老不能靠政府”早就已是宣傳口號。
政府擔心的則更多:當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越來越少,中國制造和服務業將失去“人口紅利”,廉價的人工成本不再,中國經濟將失去國際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再簡單和具體點說,當社會經濟增速變緩甚至負增長,政府的財政收入,例如稅收、社保等將變少,而養老金等財政支出將變多,財政赤字必然出現。金錢入不敷出,自然難以為繼。
中國老齡化速度是如此之快,在接下來25年里,有5.2億人(目前人口的近40%)年齡將在60歲以上,他們都需要領養老金。
中國養老金實行的是現收現付制,即年輕人交的養老金給已退休的人花。等80后和90后老去,就需要00后和10后養老。但在低生育率的大背景下,00后和10后比80后和90后少了一億多人。當現在的年輕人老去,變成領養老金的老人,數量卻比交養老金的年輕人還多,還能領到養老金嗎?
為了解決養老金未來入不敷出的局面,政府采取了延遲退休政策,讓老人晚點領錢,就能減少財政支出。下個月1號開始,中國將用15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60周歲延遲到63周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50周歲和55周歲,分別延遲到55周歲、58周歲。
那15年后呢?政府還沒定政策,但男女最終延遲到65歲退休是大概率事件。
只是養老金困局這一點,就會讓政府想方設法提高生育率。作為政府智囊團的專家,王憲舉自然也會關注生育率。只是他的用詞暴露出的“把人當工具”的價值觀,讓年輕人憤怒。
現在的不婚不育風潮背后,原因復雜難解。有上班一族是因為薪資低、加班多、假期少,沒錢、沒時間養育孩子,不能生。有青年一代自我意識、女性獨立意識覺醒,有年輕人是陷入信任危機,不愿有被人拿捏的軟肋,想成為“最后一代”,不想生。
問題核心是“聽話生孩子”嗎?
想要提高生育率,就要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這需要家庭和政府共同努力。
以加拿大為對比,為了鼓勵生育,加拿大政府出臺了各項舉措,其中一大措施為牛奶金,用于補助低收入家庭撫養18歲以下的子女。
以2022財年規定,加拿大年凈納稅收入低于3.2萬加幣(加幣:人民幣約為1:5)的家庭可領全額牛奶金,每個6歲以下孩子每年的牛奶金是6833加幣,大于6歲小于18歲的孩子則是每年5765加幣。
中國社保體系不夠健全,對家庭生育支持不夠,中國離生育友好型社會還太遠。
王憲舉問到的哈薩克斯坦,現在每年新增人口為40萬人,總和生育率高達3.5。按照哈國2000萬人口,中國14億人口橫向比較,中國每年要出生2800萬人,才能跟哈國人口出生率相同,但中國今年出生人口僅800萬。
哈薩克斯坦生育率如此之高,有宗教和社會傳統原因。盡管中亞因為曾長期被蘇 聯統治,相較中東更世俗化,但哈國依然有7成人信仰該宗教。這種宗教的教義禁止墮胎,除非是孕婦懷胎會危及生命。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報告,信仰該宗教的國家,生育率也大多很高。
葉爾蘭·卡林自己有6個孩子,5個女兒1個兒子。他說,哈國依然保留了家庭傳統文化,這是該國社會優勢,可以促進生育率。
但傳統文化外,哈薩克斯坦的高生育率還有更多社會背景,包括維護女性權利、政府與家長共同出錢育兒、打擊消費浪潮。
葉爾蘭·卡林說提到了哈國的具體措施。
首先,哈國女性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該國也因此通過了涉及兒童安全和女性權利的法律,形成了保護女性的法律機制。
其次,哈國政府不斷用財政投入學校、幼兒園等建設,但育兒不能全靠政府,政府也在采取舉措,讓民眾形成更積極參與育兒的觀念和態度。
再者,哈國議會正研究法律,計劃設立兒童教育基金,讓每個到5歲的孩子都能有獨立銀行賬戶,政府(每年)會向該賬戶匯款500美金,且每年都會增長7%,同時家長也需在一年之內分批向賬戶投入1000美金,這個賬戶里只能用于孩子教育,「包括利息,包括每年的增長率等等,當孩子年滿18歲的時候,基本上能夠達到幾百萬的間隔,基本上就能覆蓋到他的高等教育的費用?!?/p>
最后,“既然所有財富屬于人民,人民如何享用這種財富?”哈國總統倡議設立一個國家基金,該國石油天然氣的收入都會計入,每個新生兒都要開設賬戶,從這個國家基金里分紅。孩子到年滿18歲時,就會有一定儲蓄,而這個儲蓄只能用于解決住房和教育。家長不能濫用這個專屬賬戶的基金,比如買奢侈品,買汽車等。哈國政府不想培養出一種消費思潮,而是培養家長的責任感,通過國家和家長共同參與育兒,形成新的社會習慣和標準。
哈薩克斯坦這些改革真的會有效嗎?這需要時間驗證。仍以上述的加拿大為例,加拿大政府雖然狂砸錢催生,依然收效不大,如今該國總和生育率為1.33,依然低于1.5的警戒線。
或許催生不該是真正的命題。今年9月,《經濟學人》發表文章指出,政府只是花錢催生根本沒用,因為金錢補貼生育不僅成本太高,還會讓社會倒退,政府應該做的是讓國家順利適應社會生育率的變遷。例如出臺延遲退休措施,以減輕公眾養老金支出,再例如鼓勵新科技應用,這些措施可以促進生產力、幫助照顧老人,讓人口轉型更加順滑。
牛津大學人口老齡化研究所教授 George Leeson 則指出,低生育率從人口學角度而言并不是問題,他說,所有政策的最終指向都應該是幫助人們按照他們希望的子女數量構建家庭,這會影響到子女和父母的幸福感。而可能最重要的事并非提高生育率,而是,“讓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們擁有好的生活。”
資料來源
人大重陽官微:當這位高 官說有6個孩子時,在場都會心大笑
央視新聞:總和生育率1.3意味著什么?「想生不敢生」如何破解
界面新聞:專訪原新:中國老齡化前所未見,年輕人盡早準備
第一財經:00后+10后比80后+90后少了1億多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目標是什么?
明報:牛奶金增加門檻提高,6歲以下年多350元,凈收低于36502元家庭獲全額
哈通社:哈薩克斯坦居民平均年齡為32.1歲
經濟學人:生育補貼沒用 政府別再催生
BBC:人口與生育:政府如何才能說服人們生小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