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傳世品。本文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分享。本文包含:原詩/寫作背景/注釋及大意
原 詩
《留別金山寶覺圓通二長老》
蘇軾(宋)
沐罷巾冠快晚涼,睡馀齒頰帶茶香。1
艤舟北岸何時渡,晞發東軒未肯忙。2
康濟此身殊有道,醫治外物本無方。3
風流二老長還往,顧我歸期尚渺茫。4
《東坡笠屐圖》 李公麟(北宋,局部)
寫作背景
本詩作于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蘇軾杭州通判任上,時年38歲。
詩題中“金山”指鎮江(常潤)金山寺?!?strong>圓通”長老因年齡已退居二線,“寶覺”長老時任金山寺住持。
宋人《施注蘇詩》:“熙寧甲寅在錢塘,聞移知密州之命,去杭經常潤道中作?!?strong>大意:1074年,蘇軾聞聽山東密州知州任命已到,便經鎮江(常潤)返回杭州,本詩即作于途中。蘇軾同期作品還有《大風留金山兩日》,其中有句“塔上一鈴獨自語,明日顛風當斷渡。朝來白浪打蒼崖,倒射軒窗作飛雨。”以此可知,蘇軾在回杭州途經鎮江時,遇到大風不能通航,只好在鎮江金山寺滯留。
鎮江為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之地。蘇軾一生近二十次經過鎮江,除以罪臣身份經過時無心賦詩外,他大都會在金山寺小住,并留下十多首詩作。
2021觀滄海(普洱生茶)
注釋及大意
1、沐罷巾冠快晚涼,睡余齒頰帶茶香。
巾冠:巾和冠,此處指成人服。睡:此處指午睡。
本句大意:午睡起來,口腔中仍留有茶的余香;沐浴之后,天色向晚,氣溫漸涼,迅速穿好衣裳。
2、艤舟北岸何時渡,晞發東軒未肯忙。
艤:音yǐ,艤舶。停船靠岸。晞發:曬發使干。東軒:指住房向陽的廊檐。未肯忙:指自己的事自己就會情急關切,而旁人不會著急。出自諺語“自己情雖切,他人未肯忙。”
本句大意:大風鬧江,無法通航。停泊在北岸的船何時才能出發?既然無能為力,只好在向陽的廊檐下曬干頭發,打發時光。
觀滄海(400克/餅,5餅/提,20餅/箱)
3、康濟此身殊有道,醫治外物本無方。
康濟:安撫救助。
本句大意:在自主的范圍內,你可能有的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對于人力可達之外的事情,卻不免感到無為彷徨。
4、風流二老長還往,顧我歸期尚渺茫。
風流:風度,猶遺風。二老:指金山寺的寶覺、圓通二位長老。還往:指親朋間的往來。
本句大意:寶覺和圓通二位長老知道我要去遙遠的密州,希望我還能常到金山寺來;但我何時來訪,又哪里是自己就可以主張。
我是青牛君,傾心打造傳世茶品。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系刪除。祝各位讀者生活精彩,有夢成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