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協副主席孟鐵林帶領部分政協委員,圍繞《關于提升院前急救數字化水平,打造區域緊急醫療救援高地的建議案》落實進展情況到市急救醫療中心跟蹤調研,并進行專題座談。市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黃廣振及相關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院前急救數字化建設
調研組一行先后來到市一院急診中心、市急救醫療中心現場調研5G智慧“上車即入院”項目運行情況、信息化智慧化調度平臺建設情況。在調研過程中指出,5G智慧“上車即入院”項目能實現現場救護車音視頻、患者生命體征、患者主訴與車輛動態地址實時傳輸、車輛預到達時間、患者車中預檢分診及掛號等方面與醫院急診信息互聯互通功能,對患者及時搶救和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帶來很大幫助。生命支持系統CALLS能幫助調度員在救護車到達之前給患者提供專業化指導、殘疾人一鍵呼叫程序能幫助聾啞人通過微信進行求助呼叫,充分體現對殘疾人的關愛。調研組還現場觀摩120急救模擬演練。
在調研座談會上,市急救醫療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劉加彬就目前中心的基本情況、重點工作和“提案”落實情況、當前存在的困難以及展望等方面內容做了介紹。
黃廣振介紹了衛生改革發展的相關情況。市衛健委黨委高度重視院前急救事業發展,要求市急救醫療中心細化院前急救智慧化信息化舉措、落實呼救即定位、CALLS的遠程視頻指導、增加改造5G車輛、急救車配置便攜式AED(方便醫護人員入家現場搶救),堅持以搶救生命為第一任務,堅持公益性導向。同時研究如何與淮海經濟區其他城市聯動,進一步打造淮海經濟區院前急救高地。
孟鐵林對市急救醫療中心工作充分肯定,指出,市衛健委針對提案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操作性強、針對性強,這都反映市衛健委領導高度重視提案工作。市急救醫療中心無論從職工精神面貌、單位形象、文化建設、信息化智慧化水平都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跟上了社會進展,跟上了時代要求,可以彰顯院前急救工作在淮海經濟區的定位和地位。撥打急救120是小概率事件,但具體到個人,概率就是100%,撥打一次一定會刻骨銘心,在等待的過程中一定會是翹首期盼、望眼欲穿!120職工也許會天天面對,但也一定要快速反應。“急在分秒之間,救在生死邊緣”。
孟鐵林對今后院前急救工作提出五點要求:
第一,提高認識,加強自身建設。急救是救助過程,分秒必爭,有時能決定人的生死;急救無人替代、是不二選擇、唯一選擇。急救是文明社會、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搶救的案例會向社會傳遞正能量。要加快志愿者培訓,做好志愿者與AED聯動。院前急救人員隊伍應該是充滿熱情、感情和激情的一支隊伍,要自尊、自愛、敬業、愛崗,善于救死扶傷。要加強從業人員對職業的認同。
第二,加強制度建設,用制度管人管事。進一步理順全市急救站(點)的管理體系,解決人員不足、隊伍不穩、待遇不高的問題。市急救醫療中心與各個醫院采取共建共享的模式很好,通過這種模式更好的推進急救站(點)的建設和管理。急救車上的醫護駕其實都是專業人員,要積極爭取全部按照醫護人員的標準落實崗位職責和待遇。出車管理要精細化,發動機達到2000轉才算出車,出車要第一時間響應,要快。采取有效措施減少120資源的干擾和浪費,降低非急救出車占比。
第三,加強社會人員培訓。加大對醫務人員、黨政機關人員、公安、消防等人員的培訓力度。對于市急救醫療中心硬件建設也要重視,蘇南城市市級急救中心建筑面積大都在1萬平方米以上。第四,探討救護立法。加強急救體系建設、急救流程規范化,建立立體急救體系。第五,加大宣傳,為社會增添正能量。期待院前急救事業年年上臺階,造福老百姓的同時也成就自己。
來源:徐州衛生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