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22日,以“向‘新’而行 全力助力云企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為主題的2024云南企業100強發布會在昆明舉行。
據了解,2024云南企業100強的入圍門檻為15.22億元,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后簡稱:云投集團)以2098.06億元的營業收入摘得桂冠,中國銅業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后簡稱:云南建投)分列第二、三位。
此外,省能投、云天化、中石化云南分公司、云南錫業集團、中石油云南分公司、省貴金屬新材料控股集團、云南鋁業分列4至7位。
值得關注的是,有色金屬仍然是云南的一大優勢,可能也是唯一優勢;“國字頭”基本占據了主力,100強排名中,民營企業數量驟減。
然而,這些動輒以幾億計算的大企業,撐起了云南經濟的半邊天,甚至是整片天,但背后“肚子有多疼”又有誰知道呢?
早在2021年年初,一份名為《云南省國資委關于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國際評級相關事宜的函》在各圈流傳。
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云投集團”)擬出售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旅控股”)股權的消息不脛而走。
函件中提到,“省國資委將研究由其他省屬企業收購你公司所持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權和債權,緩解你公司短期流動性問題。”
據知情人士透露,云投集團擬出售康旅控股44.9%的股權給另一家國有企業,本次股權出售由云南省國資委主導,試圖緩解其短期流動性問題。
當時,云南省國資委、云投集團分別持有康旅控股46.73%和44.92%的股份。而2020年5月云南省國資委才將持有的康旅控股部分股權注入云投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月惠譽將云投集團長期外幣及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由“BBB”降至“BBB-”,展望“負面”。
不少資深人士認為,當地政府對云投集團的支持力度為“中等”。相較于云投集團的營收規模,其獲得的補貼力度不大,而政府為項目投資提供的注資不足以覆蓋每年資本支出。
截至2022年,云投集團剛性債務有2395.98億元,主要以長期有息負債為主,帶息債務比為80%。持續上升的債務規模,使得云投集團財務費用逐年增加,對盈利形成一定侵蝕。2017~2019年其財務費用分別為43.49億元、56.98億元以及66.05億元,逐年遞增。
在償債資金方面,云投集團主要依賴于外部融資,尤其是銀行借款和債券融資。其融資渠道較為多元,還有租賃、應收賬款、股權融資、信托以及股權質押等融資方式。
所以,經過了3年疫情,又迎來了近2年的經濟低迷,你說排名第一的云投集團,肚子疼不疼呢?
再看中國銅業,2023年,邁科金屬國際有限公司(Maike Metals International Co.)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債務危機后申請破產。(邁科金屬曾是中國龐大的銅市場上最具影響力的交易商之一)
上世紀90年代初,企業家何金碧創立了中國銅業,直到最近,該公司的銅進口量占中國銅進口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而時至今日,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西安市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封城,隨著疫情反復,4月和7月再次采取類似的防疫措施,導致銅業的房地產投資嚴重受創。他的酒店幾乎歇業幾個月,有些商業租戶已經停止支付租金。
混沌天成研究院(Chaos Ternary Research Institute)的院長董浩表示,在繁榮時期,有許多公司把資金投入到房地產市場,邁科就是其中之一。他說:“去年房地產市場突然轉向之后,這些公司都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此外,中國經濟的回調也導致銅價下跌,與此同時,銀行對中國大宗商品行業變得日益謹慎,這也對邁科造成了影響。2022年3月歷史性的“鎳逼空事件”以及鋁礦和銅礦損失等丑聞,影響了外界對大宗商品行業的信心。
邁科支付采購銅的價格出現了困難,包括必和必拓(BHP Group)和智利國營銅業公司(Codelco)等多家跨國公司暫停向邁科出售,并轉移了商品。
由此,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2022年8月底,在陜西省政府召開的一次緊急會議上,銅業與多家國內銀行進行了會談。邁科事后表示,銀行已經同意為公司提供支持,包括延長現有貸款期限等。
但由于其他貿易商對與其交易變得越來越緊張,導致公司的貿易業務基本陷入了停滯。在邁科陷入困境之后,該行業一些規模最大的銀行普遍開始停止在中國支持金屬投資。
銅業的遭遇在中國讓人們產生了不同感受。許多人哀嘆他的處境是中國大宗商品市場的悲劇,也是中國經濟日益被國有企業主導的象征。
但有人對這種經營模式的結束并不感到傷心,因為邁科的做法是將銅變成一種金融資產,有時候會導致進口利潤率與這種實物商品的基本面相背離。
托克集團(Trafigura Group)的前金屬貿易負責人、數字交易平臺TradeCloud的首席執行官西蒙·柯林斯說:“多年來,邁科等貿易商對中國的銅進口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不斷采購以維持資金流動。而面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的現狀,我認為好日子已經結束了。”
有色金屬難,就更不難想象,房地產一下行,云南建投的日子自然是越來越難過,自2022年4月至今,從董事長到部門經理,共10名高管被調查。
最近,關于破產的傳言更是聳人聽聞,雖然不知真偽,也無從證實。只是眼見著建投的項目停滯的停滯、爛尾的爛尾,確實讓人揪心。
其實,早在2020年初,建投的問題就已經暴露無遺。2020年1月10日,云南建投發布公告稱,公司涉及一起重大訴訟。據了解,該訴訟為云南建投子公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十四冶金建設公司(以下簡稱“十四冶公司”)與云南君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潤公司”)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十四冶公司要求君潤公司支付工程款、停窩工等損失共計9281.48萬元。目前該案件在進一步審理中。
據了解,截至2019年6月末,云南建投涉及重大未決訴訟共計12起,目前涉及3件重大訴訟已有終審結果,其中包括云南建投孫公司云南云路紅石公路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路公司”)涉6.5億元共同清償的重大訴訟。
前有重大訴訟纏身,后有償債壓力。相關評級報告顯示,由于云南建投短期債務規模大,現金類資產尚不能完全覆蓋,短期償債壓力大。此外,云南建投多筆對外擔保債務,均已逾期尚未進行代償。
就相關涉及6.5億元清償債務在巨額償債壓力下如何化解、對外擔保逾期解決方案等問題….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回復。
那么,云南省企業100強,前三都如此肚子疼,其他企業真的還好嗎?
所以這幾年,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再努力也沒用,不是企業不努力,而是活著就已經是很努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