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來自廣汽集團的銷量快報顯示,11月廣汽埃安銷量實現了同比上漲。
但是來自乘聯會的國內零售數據卻顯示廣汽埃安的銷量依然是同比下滑,在今年1-11月新能源品牌銷量排行榜中,廣汽埃安也成為了銷量前十的新能源品牌中唯一下滑的車企。
銷量的差異或許是統計口徑的不同導致,廠家的數據一般是包含了出口量的,而乘聯會的數據則統計的是國內銷量,有所差異也能理解。但這其實并非重點,重點在于在國內新能源車銷量一片長虹的當下,埃安逆勢下跌本身就不太出彩,這也讓更令關心埃安發展的人感到擔憂。
或許對于埃安而言,如今仍能進到新能源銷量排行榜前十是值得慶賀的,但是銷量的同比下滑,意味著如果埃安的“營銷戰神”肖勇再不采取斷然措施,那么埃安明年是否能夠留在牌桌都將是個未知數。
從第三方平臺公布的11月的國內零售銷量來看,埃安品牌當月零售量達到了35851輛,而昊鉑品牌國內同期零售量則為3013輛,兩個品牌合計銷量為38864輛,和乘聯會公布的埃安廠商整體零售銷量相吻合。
而具體到車型來看,AION Y和AION S依然是埃安的銷量主力,11月零售量分別為11600輛和10428輛,這也是目前埃安品牌能夠實現銷量破萬的唯二車型。這兩款車型我們其實之前那說過很多次了,他們有相當份額是輸出到共享出行市場的,性價比雖高,但增量也有限,尤其是隨著網約車市場逐步飽和,AION Y和AION S難以再為埃安貢獻更多銷量,這就直接導致了眼下埃安的銷量增長缺乏更大空間。
而作為2024年的重磅車型,第二代AION V霸王龍和有著大眼小帕梅之稱AION RT才是埃安向上的希望所在。而從11月的銷量來看,盡管第第二代AION V和AION RT都擁有不錯的產品表現,但是銷量成績并不算出色,其當月零售量分別為6397輛和7319輛。
要知道,這兩款車所在的10多萬級的純電車市場也是目前最為走量的市場,本身就是走量的車型,并且以智駕為主要賣點,但這兩款車如今仍未實現銷量破萬,個人認為是不算成功的。
尤其是,和11月廣汽埃安公布的AION RT訂單已經突破40000臺相比,實際銷量的含金量到底如何,不言自明。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AION V,這款被寄予厚望的新車在9月份實現批發量超9000輛后,銷量便一路向下,10月份批發量僅有8530輛,11月則進一步跌至7401輛,環比兩連跌也意味著如果埃安不采取讓利措施,其9月份開創的大好局面將被扭轉。
此外,廣汽埃安推出的主攻高端市場的昊鉑目前銷量依然不溫不火,目前昊鉑的兩款主銷車型昊鉑HT(參數丨圖片)在11月僅有2053臺的銷量,昊鉑GT則更是僅有960輛,這樣的體量也意味著盡管埃安想向上走,但并不容易。
值得關注的是,和銷量的走低相對應的,則是廣汽埃安副總肖勇的頻繁出圈。作為埃安的營銷負責人,肖勇近年來因頗具爭議的言論而引發不少關注。比如其曾公開表示,“我們才是真正的造車新勢力”、“我們也想低調,但是實力不允許我們低調”,甚至更早時候的“我們不是互有優劣,是全面超越!碾壓!”等言論。這樣的言論,在車企銷量高速增長時固然沒有什么問題,但在銷量走低時就會被人視為“笑話”。
而進入到2024年,埃安在營銷上的諸如邀請司馬南站臺背書、防夾門夾了周鴻祎的手等偶發事件也引發了一波吐槽,這些或許只是偶發事件,但容易因為銷量的下跌背景而被放大。這就給埃安和肖勇提了個醒,在宣傳產品時是不是應該更腳踏實地和謹慎一些?將更多的精力聚焦于產品,而非沒有質量的流量或形式。
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何時搏?對于埃安和肖勇而言,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埃安眼下雖然仍能進入新能源廠商銷量榜前十,但卻是前十中唯一下跌的新能源品牌,這本身就是個“危險”信號。這也意味著,埃安是需要激流勇進的,包括在產品上繼續推出更具性價比的車型,在銷量結構上推動中高端車型的走量,同時優化成本,提升營銷質量,這個過程或許知易行難,但面對日趨快節奏的“淘汰賽”,留給埃安和肖勇的時間又能有多少呢?
(本文由【車界】新媒體編輯部原創出品,本文所涉及銷量數據來源于乘聯會或第三方平臺發布的行業綜合銷量數據,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具體請以官方信息為準。本文作者藍湛,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