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12月12日,立陶宛新總理才剛上任,就一改先前期望與華修復關系的態度,改變對中國的稱呼。
與此同時,立陶宛新政府還繼續翻炒“中俄威脅論”,這種公開挑釁的態度恐怕就連其主要出口國之一的俄羅斯也會大感意外。
立陶宛為什么會在此刻態度大改呢?背后深層原因到底是什么?而立陶宛對中國的“新稱呼”又是什么呢?
時下歐洲整體經濟陷入“三高一低”的特性之中,其中“高通脹、高利率、高債務”讓多國身陷泥沼,而“低增長”則讓他們很難脫離困境。
截止至目前,就連歐洲“雙引擎”德、法兩國都因經濟問題引發政府矛盾,崩解的崩解,倒臺的倒臺。
這些歐洲“老牌”大國若想解決這類問題,卻無疑將會遇到“積重難返”的境地,較為復雜的國際、經濟關系,將令他們很難迅速“恢復”。
但小國不同,雖然在經濟問題上小國往往看起來會比大國面臨更緊張的局面,可有時候一個“選擇”就能決定它們是“崩潰”還是“重新騰飛”。
如歐洲小國匈牙利,因為在歐洲國家跟隨美國“加碼遏華”時選擇擁抱中國,雖然這讓它成為歐洲“另類”,卻也讓匈牙利經濟不斷崛起。
近日匈牙利商業銀行發布經濟分析報告稱,明年預計匈牙利經濟增速將超過3%。無疑這就是“小國智慧”的鮮明表現。
而與匈牙利站在“對立面”的,則是同樣身為歐洲小國的立陶宛。時下立陶宛所經歷的“困境”完全可以說是其“一手造成”。
回顧歷史,立陶宛曾經作為一個人口只有不到300萬的小國經濟還算不錯。像是2000年以來,立陶宛一度利用吸引外資的方式,令GDP增速高達10%以上。
而到了2013年,隨著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策略后,立陶宛也在積極響應下加入其中并成為中歐班列重要中轉站之一。
然而這一切都隨著2019年立陶宛新任總統瑙塞達上臺而有所改變,
在他的領導下,立陶宛先后退出中國一帶一路中東歐“17+1”合作機制,并通過多項“涉華紅線”的決議。
那么瑙塞達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又對立陶宛有什么好處?從同年他的另一項“事跡”中我們或許可以“一窺究竟”。
2021年尾,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主動邀請美國在立陶宛永久駐軍,并稱已花費700萬歐元來打造“新基地”。
這種宛如將自身打造為“殖民地”的行為,被瑙塞達認為是一種可以自此接受美國“庇護”的重要智慧。
然后正是這一次選擇讓立陶宛“大為后悔”。隨著立陶宛的多番挑釁,我國政府開始對其進行“果斷反擊”。
2022年中國海關總署明確表示,自2月9日開始將對立陶宛牛肉進行暫停申報,對此立陶宛相關企業直接高呼“8年努力全部白費”。
而這只是一個縮影,就在這一年間我國對立陶宛多項產品進行進口限制,立陶宛對華出口直接大幅下降78.3%。
那么立陶宛又換回了什么呢?事實上只換取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所承諾給他們的6億美元,這個金額比起立陶宛的損失可謂“杯水車薪”。
值得注意的是這6億美元甚至還是“貸款”,根本不是美國無償提供給立陶宛的費用,這更讓人難以理解立陶宛的“選擇”。
只可惜這一時期,立陶宛尚且沒有意識到自身錯誤,不僅不斷跟隨美西方意識形態繼續對華挑釁,甚至還甘當“排頭兵”。
比如在歐盟委員會策劃對華投資審查計劃中,整個歐盟27國就只有立陶宛甘當“孤勇者”投下唯一贊成票。
但是立陶宛內部也并非對“完全認可”,作為反對黨社會民主黨就立陶宛一直以來的政策持有不同意見。
今年立陶宛議會選舉,社會民主黨以52議大幅贏得選舉后,其黨主席布林克維丘特就表示立陶宛需要變革,也需要一個“完全不同”的政府。
緊隨其后,由該黨推舉并由議會選舉而出的立陶宛新總理帕盧茨卡斯,也確實做出過與瑙塞達不一樣的態度。
上個月底,帕盧茨卡斯公開表示準備在上任后就尋求恢復對華關系,并且修復中立雙方“裂痕”。
但他真的能夠做到嗎?或許我們可以從其上任后的表現,來看看這位新總理到底會交出怎樣一份答卷。
12月12日,帕盧茨卡斯上任第一天就發布一份新的施政報告,可視為這位新總理第一次“交底”。
在該報告中,立陶宛新政府表示將對國內民生進行改善,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其一將會改善國內醫療和教育服務,其二則是提高高收入者稅收。
接下來立陶宛新政府又提出兩項資金支出,首先是要將國防開支維持在GDP3.5%,其次則是以國內生產總值(GDP)0.25%的資金投入到支援烏克蘭事項中。
這兩項如果從小國尋求保護的角度來看,其實也并不為過,畢竟北約一直是烏克蘭堅定的支持者。
而特朗普更是曾多次提出過要求北約國家增加防務預算,甚至在本月8日還曾“威脅”如果盟國不“支付各自的賬單”,那么北約或將失去美國“保護”。
很顯然,立陶宛選擇遵循美國及北約的想法,本身對于立陶宛的“國家安全”不算是錯誤行為。
但唯獨令人意想不到的在對華乃至對俄態度上,帕盧茨卡斯并未選擇低調處理,反而“大肆詆毀”。
在同一日,立陶宛新政府就公開改變對華稱呼,稱中國為“日益嚴峻的安全挑戰”。
緊隨其后立陶宛政府還宣稱,正是因為中俄兩國的“戰略伙伴關系”才給美西方帶來“威脅”,更要在俄烏沖突期間“避免與俄羅斯方面有任何往來”。
鑒于迄今為止俄羅斯還處于立陶宛第四大出口國的位置,相信立陶宛如此公開炒作“中俄威脅論”也會令俄方感到意外且不滿。
很顯然時下立陶宛再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只可惜這一選擇不僅不能重新換回與中國修復關系的可能,甚至還會令立陶宛經濟雪上加霜。
參考資料:
駐匈牙利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CIB銀行預測:2025年匈牙利經濟增速或將超過3%》
澎湃新聞《圓桌|全球經濟面臨下滑挑戰,國際環境像“一場拔河”》
北晚在線《活久見!竟然有國家要求“被美國殖民”?》
北晚在線《中國暫停立陶宛牛肉進口申報,立企業哀嘆“8年努力白費了”》
環球網《立陶宛“惹怒中方”后,美國馬上“獎勵”:下周雙方將簽6億美元出口信貸協議》
新華社《初步結果顯示立陶宛反對黨贏得議會選舉》
觀察者網《涉華問題,立陶宛新總理最新表態》
觀察者網《立陶宛新政府污蔑:中俄聯手,威脅》
魯中晨報《特朗普:北約在占美國便宜,我會考慮退出北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