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學生必備百科常識》
生物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代人與生活在數千年前的古人相比,在身體結構、智力水平上,應該不會有太大差異。然而,當代人所經營的當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遠非古代社會可比。不必說兩三千年前的古人,就是百年前的人們,大概也無法想象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將如何走進每個普通人的生活。今人與古人最重要的差異,不在于力量的大小,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是在于知識積累的不同。數千年來,人類從未停下過探索自然與社會的腳步,所積累的知識世代傳承,讓我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觀察世界、思考世界,進而創造屬于我們的新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是當代的小孩子,可能也要比古代學富五車的大學者顯得見多識廣。
在知識有限、書籍匱乏的年代,有求知欲的人們,只要遇到一本書就會如饑似渴地閱讀,因為,可供他們選擇的實在有限。在知識爆炸性增長的當下,人們不愁沒有書讀,卻遭遇著“幸福的煩惱”——面對海量龐雜的知識、形形色色的書籍,不可能有人“無所不知,無所不通”,不可能讀盡天下書,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哪些是基礎的知識?哪些是重要的知識?哪些是我需要的知識?我該讀什么書?也就是說,人們所接受的知識,需要經過系統的篩選和整理。尤其對于青少年來說,在學生階段接受什么知識、讀什么書,對于他們未來的成長十分關鍵。深圳市特級教師胡立根主編、多位深圳一線優秀教師參與編寫的《小學生必背百科常識》,為今天的小學生提供了一種適合這個年齡段認識水平的知識讀物,既能幫助他們打下系統扎實的知識基礎,又能激發起他們求知的欲望,進而在知識的汪洋大海中探索屬于自己的進階之路。
何為“百科”?顧名思義,當然是言其所涉內容之廣,遍及各門學科。但當“百科”與“常識”組合在一起,就意味著它并非漫無邊際,而是受到基礎性與重要性的約束,其所介紹的是那些人所共知的普通知識。翻開《小學生必背百科常識》,果然如此。中國傳統文化常識、中國社會生活常識、中國文學常識、中國歷史常識、中國地理常識、科學常識幾大類目之下,又列傳統節日、古代計時法、琴棋書畫、飲食文化、建筑文化、風景名勝等細目,所涉及的知識點既與小學教材銜接,難易適宜,又貼近現實生活,親切可讀。
過去,人們常常有一種誤解,普及讀物編起來很簡單。其實不然。編好一本普及讀物,既需要編寫者具有較高的學術素養,又需要他們充分了解讀者的認知水平、閱讀習慣,而且具備化繁為簡、妙筆生花的能力,這樣才能做到科學嚴謹與通俗生動兼顧。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有限,甚至識字量有限,寫給他們的書,汪洋恣肆地談古論今自然不行,但表述過于幼稚、低齡化又不符合他們的閱讀需要。胡立根等扎根一線的優秀教師深知這個道理,在編寫此書時,從小學教科書出發,做適當延展,使小學生讀者能夠自然順暢地進入閱讀狀態,而不至于望而生畏。比如,在介紹植物常識時,此書引用收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杜牧《山行》詩,揭開“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自然秘密:“‘霜葉紅于二月花’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句。溫帶的闊葉樹,如楓樹,在落葉前,一經霜打,葉色變鮮紅。這是因為天氣變冷后,葉中的葉綠素被破壞了,花青素顯現出來,葉子就變紅了。有些植物選擇在秋天將葉子變為紅色,并不是因為天氣寒冷,而是另有玄機。英國科學家發現,一些植物的葉子在秋天變紅,很可能是為了躲避害蟲。”秋季樹葉變紅,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這種編寫方式無疑打破了學科的界限,而且把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
該書每個章節前都設計了一些問題,比如“古代的農民如何利用二十四節氣來安排農事活動?”“你知道‘佛跳墻’屬于哪個菜系嗎?”“‘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是蘇軾在哪里寫的呀?”“牛郎織女傳說中的‘銀河’究竟在銀河系的哪個角落?”這些問題同樣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出發,引起他們對知識的好奇。近些年,端午節究竟應該是甜粽子還是咸粽子的問題在互聯網上引起廣泛爭論,“甜派”“咸派”互不相讓。此書在介紹端午節的節日習俗時,也涉及吃粽子的傳統習俗,編者給出的結論是:“只要是粽子,無論甜的咸的,都很好吃!”這樣的表述一定會讓小讀者們會心一笑,而且對地域文化、習俗的差別有所了解。此外,“人工智能(AI)與圍棋”“跟著古詩詞city walk”等條目的設計也都極具時代氣息和趣味性。書中隨處可見的小漫畫,不僅是吸引少兒閱讀的小元素,而且與文字表述互為表里,比如在介紹傳統建筑文化時,無論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古典園林,還是“粉墻黛瓦,馬頭墻”的徽派建筑,或是“紅磚大厝,燕尾脊”的閩南建筑,幾幅漫畫建筑形象都既生動可愛,不失其真、不失其意,使小讀者能夠配合文字內容充分了解各種建筑風格的基本特點。
百科全書是一種舶來品,在我國古代的類書與之功用近似,比如《永樂大典》就被譽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雖然二者都是供人查閱的工具書,但不同的是,百科全書重在全面系統闡述各種知識或某一門類知識,類書則是按照一定的分類編排匯集各種文獻資料。從這個意義上說,《小學生必背百科常識》兼具百科全書與類書的作用,其既向讀者闡釋各種知識的來龍去脈,又把與各知識點相關的詩文、俗語、民俗文化等內容熔于一爐。當然,作為供小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此書除百科全書、類書功能之外,又開辟了“考點速覽”“易錯點”等欄目,特別是隨書附有考點練習冊、老師講解視頻,無疑有助于小讀者更好地學習、記憶。
在人們以往的印象中,以編輯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而聞名海內外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所出版的百科圖書往往是多卷本大部頭的學術性著作。《小學生必背百科常識》的問世,讓我們看到了其在出版普及性百科讀物上的作為。我們相信,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編輯資源、學術資源為《小學生必背百科常識》的權威性、科學性提供了充分保證。我們也希望,未來有更多專家學者參與普及性百科讀物的編撰工作,推出更多科學嚴謹、適應讀者需要的普及讀物。
本文作者杜羽,系書評人、光明日報主任編輯
發表于《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24年12月13日第2979期
歡迎點“在看”,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