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財經年會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在北京國際財富中心舉行,論壇匯聚了國內外政商學界精英,全面展望2025年及未來全球及中國經濟、政治、科技、產業新趨勢,深入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方向與難點問題。
12月14日下午,由北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步艷紅主持,深耕資管行業多年的資深專家共同討論了在低利率環境下的銀行理財突破問題。
論壇嘉賓包括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一梅,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劉湘成,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酈明,中信證券資管固定收益投資部負責人李棟梁。
01 北銀理財步艷紅:鼓勵理財公司加強權益投資能力建設
步艷紅表示,從2019年第一批理財公司成立至今,已經過去五年多,但與公募基金和券商資管相比,時間還比較短,理財行業還處于一個深度轉型期。
一方面,理財行業當前迎來了更多的市場機遇,截至今年11月末銀行理財存續的規模較年初增長了14.6%,規模突破了30萬億,應該說重新占上了2022年的新高點。
另一方面也面臨更多的挑戰。從產品結構來看,全市場產品中固收類產品占比高達96.88%,混合類產品占比只有2.7%,權益類產品占比只有不到1%;從資產結構來看,全市場的理財產品投向權益類的資產占比只有不到3%,和固收類的資產配置相比非常懸殊。
步艷紅指出,無論從客戶需求角度還是資產配置角度都需要從銀行理財走出舒適區尋找新的突破。而今年以來,國家政策導向和金融監管導向的雙重發力,為低利率的銀行理財突破指明了方向。
具體來看,924以來多項金融政策發力,為資本市場發展釋放出了積極的政策信號,其中也是重點鼓勵理財公司加強權益投資能力建設,發行更多長期限的權益產品,積極參與資本市場,多渠道培育壯大耐心資本。
此外,金融監管總局加快行業的重塑,在分類監管理財投資規范化監管方面,引導更多的理財公司將建立做難題得高分的評價機制,結合產品的結構優化、長期資金的運用以及估值公允性、系統達標、公司治理等多維度,明確理財公司作為資產管理機構的定位,也把投研能力作為理財公司核心競爭力開展評級打分。
02 華夏基金李一梅:基金投顧在理財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李一梅表示,近幾年公募基金的發展,因為市場的波動帶來了很多反思,在這個過程中,銀行理財就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參照系。
而另一面,李一梅認為在這些年理財行業的發展中,基金行業也能夠在其中扮演一些積極的角色,如在這樣一個低利率的時代里面我們怎么更好地一起服務好客戶。李一梅對此提出了兩點建議:
第一,基金行業能夠為理財后續解決方案的建立貢獻力量。李一梅表示,如在產品創新的底層工具里就會出現很多基金公司產品的身影,基金在專戶層面可以給理財提供相關的專業管理的能力。
華夏基金過去一年發布了將近十單REITs產品,能提供差異化的能夠尋找到的資產類別;而在產品的豐富度上,華夏基金有440只公募產品,非公募產品將近500只。李一梅表示,“因為發展時間比較長,華夏基金在策略和工具的打造、工具的持續管理上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第二,在投顧方面,李一梅認為真正能夠提升客戶最后投資體驗的不再只是單一產品,更多的答案是一個組合,是一個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投顧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投顧不僅僅是投資組合這個‘投’的部分,在投顧當中‘顧’的部分更加重要,而且更加能夠通過改變投資人的行為習慣,真正讓投資人不管是長期持有也好,至少不要在最艱難的時候贖回能夠給自己留下希望的火種。”
03 農銀理財劉湘成:理財行業應加強多元化投資能力建設
對于低利率時期理財行業應當如何發展,劉湘成提出了四點看法:
第一,在資產端加強市場的研判,做好風險應對。在利率低的背景下,提高投資收益越來越困難,所以要更好的參與債券市場的投資。
第二,加強多元化投資能力建設,提升收益的彈性,主要有四個方面的途徑:一是要優化固收類資產的結構,傳統固收領域需要更加細致的投資策略;二是適當增備非固收類資產,圍繞新質生產力等政策支持的領域,以及具備長期穩定盈利和分紅能力的龍頭公司挖掘優質權益的標的;三是適當配置跨境資產,短期內重點配置具有逆差優勢中低風險的固收類資產,未來逐步挖掘境外權益類投資機會;四是合理使用衍生品風險對沖工具,作為多元資產配置的有益補充。
第三,在負債端積極引導客戶預期,嚴防風險的外溢。第四,積極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做好理財業務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融入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新技術。
04 光大理財酈明:指數投資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機會
基于低利率的環境可能出現的各種模型下的機會,酈明從銀行理財配置角度出發尋求突破的角度,除了堅持凈值化方向,以及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酈明重點講的是投資品的考量:
第一,指數化的投資。指數投資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資機會,從西方的經驗看,指數投資規模大幅增長,理財公司應該利用指數、基金和ETF的工具提高市場機遇的很多能力。
第二,全球化的大類資產配置是應對低利率時代的重要手段,投資者可進行全球化的大類資產配置,許多經濟體在低利率環境中,債券配置價值有所降低,可增加權益資產的關注,特別在低利率的中后期,企業盈利利潤提升股市有望增強。
第三,從產品的角度,針對投資者差異化的需求,設計結構化產品也兼顧了投資的安全和多元資產的投資機會。從亞太的發展經驗看,面對低利率環境,客戶理財更強調保本優先,結構性產品成為當時非常普及的大眾金融投資工具,因為結構化產品作為一種載體工具可以根據投資者的分型定制結構,也可以通過該類產品投資于全球的不同市場,做到了風險分散和尋求潛在的投資收益相結合的兩者兼顧的作用。
05 中信證券資管李棟梁:理財投資難點在于客戶的引導和培育
在低利率環境的情況之下,未來如何破局,李棟梁根據最近幾年凈值化管理的經驗,從產品、投資和客戶三個點做了闡述。
在產品方面需要對于服務的客群更加精細化的劃分,每個客戶對于期限、收益、回撤可以有更多的畫像,有更多畫像的目的就是為了設計更多的產品,這些產品加入不同彈性的資產,擴充產品的豐富度,使產品的收益彈性增大,滿足更多客群的需求。我覺得這是產品設計層面要做的。
投資端方面,李棟梁認為從未來的角度要做好三個研判和應對。第一是利率長中期趨勢的判斷以及短期波動的研判,第二是在整個利率下行過程中,我們需要尋找各細分類資產它的收益波動回撤的特征,去把握細分類策略賺錢的機會;第三則要加強居民企業金融機構行為的研判和應對。
站在客戶的角度,李棟梁認為國內所有理財投資最難做或者說長期未來要做的就是客戶的引導和培育,“公募基金發展的時間已經足夠長,投資公募基金客群風險交易相對來說非常充分,尤其是投資股票型產品已經非常充分,但是對于理財穩健低波的投資者未來的引導培育,是所有機構要長期做而且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步艷紅最后總結指出,針對低利率時代理財如何轉型突破的主題題,每家機構的嘉賓都代表了各自機構服務的不同類型的客群,以及在這些客群中不同的風險偏好,通過提升機構的專業能力以及提升產品的收益,更好滿足不同客戶服務和產品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