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珊夜色中,警燈閃爍,照亮平安“回家路”;校園門口旁,民警、保安、家長志愿者共同撐起孩子安全“保護傘”;大街小巷里,網格員奔波一線,織就“平安網”……行走在福州,市民群眾隨處可以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國以安為興,民以安為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今年年初,福州市委政法委下發《2024年平安建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有關文件,在全市范圍部署開展民生案件依法快辦、“平安校園”建設、“平安小區”建設、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等平安建設七大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專項行動取得積極成效,平安福州底色更亮,人民幸福成色更足,一幅幅和諧生動的平安福州畫卷在榕城大地徐徐展開。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今年,市委政法委出臺《關于政法機關服務和保障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二十條重點舉措》,推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助力福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太好了!有這樣的司法支持,公司的發展之路更加順暢,我們干活也更有底氣。”日前,某建工公司員工王先生信心滿滿地說。
監理行業違法現象頻發,導致建設工程領域偷工減料行為屢禁不止,嚴重威脅到工程質量和公共安全。對此,福州中院刑事審判部門調取兩級法院全部類案卷宗材料、實地走訪案發現場、聽取多方意見,向行政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制發司法建議。相關部門成立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累計檢查受監理工程項目1024次、發現1665條問題、約談40家監理企業、通報曝光17家監理企業,并發布《監理企業法治化營商指引清單》。
“這份司法建議的制發,如同一劑強心針,不僅破除建設工程領域的‘潛規則’,還防范化解了民生工程領域的重大風險,取得顯著的社會治理成效。”福州中院相關負責人說。
在護航民營企業、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道路上,全市政法系統精準發力,主動靠前服務。
前不久,市公安局倉山分局首個經偵警務聯絡站在倉山區榕泰新能源汽車小鎮掛牌落戶。試運行以來,聯絡站依托“主動警務、預防警務”理念,積極服務轄區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倉山的小微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大部分沒有聘請法律顧問,缺乏有效的內控與風控制度。”倉山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大隊長湯欽城介紹,警務聯絡站建立后,針對小微企業在合同管理、知識產權保護、勞動糾紛處理等方面的需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聯絡站通過微信群,聯動公司、企業共計3.7萬余家,覆蓋率占全區企業總數的80%。依托市公安局推出的“e110—e網格”平臺,企業可隨時將遇到的困難、問題線上流轉到聯絡站,由24小時在線的經偵民警第一時間答疑解惑,拓展警民、警企溝通渠道。
同時,近年來市司法局實施了新時代福州公共法律服務“3+3+3”工程,在全市創建了一系列具有福州地域特色的“148”公共法律服務品牌,進一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優化營商環境及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提供了堅實的法律服務保障。
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健全營商環境法規制度、優化營商環境法律服務等方面,全市政法系統不折不扣推動“二十條重點舉措”落地見效,讓民營企業發展更加安心、暖心,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州、法治福州。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家庭幸福,影響社會穩定和國家發展。“‘平安校園’建設事關廣大學生健康成長和百萬家庭幸福,是一項社會性、系統性工程,需要整體協同推進,形成強大的社會合力。”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此次平安建設七大專項行動中,“平安校園”建設得到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在相關工作推進過程中,我市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關口前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堅持源頭治理,消除安全隱患。
近日,市委政法委組成6個工作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分赴各縣(市)區中小學校、幼兒園、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開展公共安全領域突出問題督導,督促各級各部門嚴格落實行業領域監管責任,切實加大對人流密集場所尤其是校園周邊的安全隱患排查力度,強化社會面治安防控,全面筑牢公共安全防線。
市委政法委還組織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衛健委等多家單位,開展未成年人文身專項整治,先后對全市經營范圍包含文身服務內容的670家營業主體進行拉網式排查、整頓,督促基層派出所與相關商戶簽訂《文身業治安管理告知書》,開展校園文身危害教育課程2600余節。
此外,“平安校園”工作還注重發揮部門合力,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家、校、社共建共育的實踐探索也在穩步推進。
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積極推動“護學崗”工作,以聯動護學模式構建“家長+公安+學校”三位一體護學體系,于上學、放學高峰時段在校園周邊常態化開展執勤巡邏,及時發現隱患、堵塞漏洞。
市檢察院指導學校探索建立不良行為學生幫扶檔案,協調學校、家長、社區簽訂幫教協議,共同做好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在全國首創的督促監護令機制發揮著“監督家庭監護責任歸位”的作用,助力未成年學生回歸校園。
此外,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教育局等單位還進一步強化中小學校園欺凌與學生暴力問題整治,聯合在全市中小學校(含中職)開展設置學生欺凌舉報箱和線索處置專項工作,“線上+線下”雙渠道收集學生欺凌線索,及時介入保護、調解和追究法律責任,共同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沒想到AI平臺調解糾紛這么方便!”近日,閩清縣綜治中心“梅邑解紛”平臺調解了林某、吳某夫妻與某銀行的金融貸款糾紛。該平臺創新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快速分析矛盾糾紛案件信息,挖掘案件背后的規律和趨勢,實現高效調解糾紛。
這是我市創新模式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個縮影。矛盾糾紛化解事關群眾安全和社會和諧,市委政法委將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工作納入平安建設專項行動范疇,建立“四步十調”矛盾糾紛工作法,進一步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全力維護省會城市安定穩定。
日前,在羅源縣法學會“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室”,法律咨詢專家們常聚在這里對“疑難雜癥”案事件進行“會商會診”。
2020年,因霍口水庫建設需要,羅源縣政府征收了飛竹鎮大湖村第二、第五生產小組部分林地和耕地。多年來,這兩個生產小組因土地劃分、征地補償款分配問題爭論不休。為化解矛盾,羅源縣法學會召集該案涉及的相關部門和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庫成員對該案進行研判,組建了由首席法律咨詢專家領銜的專家小組,制定調解方案,開展調查走訪、組織會商研討等工作。經專家小組多次與當事雙方釋法明理,最終兩個小組協商確定了補償方案,持續多年的林權糾紛順利化解。
這是福州加快推進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制度、加快建設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的一個縮影。2023年下半年開始,福州“首席”工作加快推進步伐,全市各地依托綜治中心、法律服務中心、社會治理中心等,紛紛設立“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室”“法學會會員之家”等基層法律服務站點,并以此為平臺引入專業力量,化解專業領域矛盾糾紛,不斷推動“首席”工作落地見效。
在解鎖矛盾化解“新密碼”的實踐道路上,全市涌現出一批有特色的調解品牌——
市公安局發動社會力量,匯聚多方資源,完善組織架構,做大做強全市“e體+”多維調處中心,進一步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
倉山區檢察院構建“聯防機制遏增量、聯動機制減存量、聯助機制防變量”的“三聯”工作機制,形成信息共享、協同配合、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常態化信訪矛盾化解格局;
連江縣探索實踐新時代“海上矛盾糾紛調處機制”,精心打造“漁快調”148公共法律服務品牌,助力實現“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
一個個具有地域特色的平安建設“福州品牌”,吹響了平安“集結號”,用平安底色繪就幸福成色。
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全市政法系統將持續開展平安建設七大專項行動,不斷提高防范化解矛盾風險能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全力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平安福州、法治福州建設邁上新臺階。
來源:平安福州
微信號|jaqjcy
微博號|晉安檢察
抖音號 | 晉安檢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