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下社會整體環境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
現在家長對學校的期望各不相同。有的希望教師嚴一點,讓孩子多學一點;有的主張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不希望有任何壓力;有的焦慮,有的“佛系”。在公立學校,班主任每天面對繁雜的教育教學任務,很難滿足每位家長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家校矛盾成為新語境下班主任面臨的現實問題。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班主任,如何在新語境下,做好家校協同教育呢?
讓我們來看看資深班主任郝曉青老師的建議吧!
郝曉青
北京市育英學校教師,中小學副高級教師,北京市海淀區班主任學科帶頭人,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導師。擔任班主任20多年,深受家長和學生喜愛。筆耕不輟,多篇論文、案例獲獎。受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托,參與編寫《家庭教育指導手冊》。
由于連續多年做家長學校工作,我在大量案例研究中發現:和前些年相比,家長對學校、對教師的角色認知發生了變化。原本家長放心地把孩子托付給學校,對教師充滿尊敬和信任,如今卻出現了信任危機。投訴教師的事件屢屢發生:孩子摔一跤,家長會提出查監控,追究責任;老師對學生稍微嚴厲一點,家長會懷疑是否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教師在家長眼中,是服務者,必須全方位為孩子服務,而尊師意識逐漸淡薄。
尤其在“雙減”政策頒布實施之后,教師很快成為高度聚焦的職業人,教育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點話題。這一方面對班主任自身的業務成長提出了迫切要求,另一方面,也讓教師不得不重新思考,新語境下我們的角色該怎樣定位。
(一)了解家長需求,定位新語境
了解家長需求,可以準確定位家校協同教育的目標和方向,更容易尋求協同教育的契合點。調查問卷、個別訪談、案例研究、家長會等是了解需求的重要手段。調查對象可以是家長,可以是同行教師,還可以是學生。
1. 局外人的觀點
女兒是95后的代表。在談及家校協同教育的時候,她作為一個還沒有入職的研究生,曾向我提了一系列問題:
問題1:你們/我們小時候沒有強調家校協同教育,不是也一樣優秀嗎?為什么現在要談家校協同教育?
問題2:家校合作,合作的是什么?是責任的重新劃分或轉移嗎?家校共育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什么區別?
問題3:每個家庭有自己的家庭氛圍,家長一定要按照老師指的思路和方向來做嗎?為什么?
問題4:新一代家長接觸到的信息是多元的,教師自身接觸的環境則相對單純。如果家長有適合孩子個性的家教氛圍和培養方式,與公立學校的思路不太一致,家長一定要聽老師的嗎?
問題5:年輕家長正是打拼事業的時候,自顧不暇,客觀上沒辦法面面俱到地配合學校教育怎么辦?作為老師怎樣和家長達成共識?家校在哪些方面協同?合作到哪種程度?
女兒提出的一系列問題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師角色。第一,家長對家校協同教育的認知呈現多元化特點,家長雖不排斥但也不太配合。家校認知不統一、共育策略缺失、共性和個性的平衡等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作為教師,和家長之間該怎樣定位協同教育中的關系。第二,家校之間的責權界定尚待澄清。第三,現實存在的社會輿論,讓家校之間出現信任危機,我們該怎樣理性、智慧地達成家校協同的和諧。
2. 家長的觀點
在一次幼小銜接的學區家長講座前,我對202位幼兒園大班家長做了一次問卷調查,了解幼小銜接家長群體的需求和真實想法,以便更有的放矢地進行課程講座。在數據分析整理過程中,我再次確認,在新語境下,家校協同教育依然是引領學生成長的必由之路。家校攜手的核心契合點仍然是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調研結果表明:
(1)家長受教育程度和教師不相上下,甚至遠遠高于教師現有水平。教師在認知水平方面,不占據優勢地位。
(2)當前家庭教育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在學前,近30%家長感覺在家庭教育方面缺失適當的教育策略。
(3)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需求,不是“唯成績論”,而是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
了解家長需求,是有效開展家校合作的前提。凡事從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和家長溝通,會事半功倍。
3.調研家長需求,創新家長會形式
家長會是家校協同教育的重要路徑,家長會怎么開才能有效果,是老師們當前比較困惑的問題。以往布置任務型、匯報工作型、經驗介紹型的家長會模式,早已成為過去式。問卷調研表明:
(1)家長喜歡生動活潑的家長會形式,專家講座不能完全滿足家長需求,家長更希望尋求操作性強的育兒策略,而且他們希望多種形式參與,在親子互動中融入、感受孩子的生活。
(2)家長希望家長會的內容更加多元:有關注健全人格方面的,有培養生活習慣方面的,有指導孩子學習方面的,有培養孩子意志品質的。
低年級學生家長更希望了解有關新生入學的適應問題(自理能力的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引導);如何對待學生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師生交往、同伴交往);如何應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等問題。
中年級學生家長更關注如何幫助孩子客觀看待、評價自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培養較好的學習習慣。
高年級學生家長最感興趣的是,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如何有效和孩子溝通,青春期的小躁動該如何應對,電子產品如何控制等。
每次家長會前,可以設計一個問卷星調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新語境下班主任召開家長會提供較為直觀的數據參考。以往傳統的家長會形式、簡單的家校溝通已經無法滿足家長的需求。
(二)置身新語境,理解家校協同教育的必要性
前面女兒提的幾個問題,是幾年前她尚從事其他行業時向我提出的,如今她自己也成為了一名教師。從一名高中教師的視角看家校協同教育,她有了更深的感悟。
學生到了高中學段之后,暴露出來的問題形形色色,家長的表現也是讓人大開眼界。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和家庭氛圍各不相同:有固定每周一次家庭分享時間,平等分享各自生活的;有各自為政、互不干涉的;有家長一問三不知的,也有家長事無巨細包辦代替的。有的學生在校“高能”在家“低能”,家長看到學生在家的表現后對孩子不滿意,進而產生焦慮情緒;也有的學生在家是乖乖小孩,在校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家長因此對學校產生質疑,質疑新教師的能力,試圖左右新教師的各項工作。還有的學生在家、在學校都是“問題大戶”,家長完全放棄,或者遷怒于教師,形成各種投訴。一個重要的現象是,家長和學生的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家校矛盾日漸突出。
女兒提到的這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不只是高中,各學段都有類似的問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可能還會有更多問題出現。
出現問題是正常的,新教師也是在一次次解決問題中獲得成長的。所以,作為新教師或者新班主任,首先要對自己教育專業知識充滿自信,同時,將自己置身于新語境當中,打開視野,多看多想多作為,慎思篤行,一段時間之后也許會發現:家校協同教育并沒有那么難。而且,成功的家校協同教育,會讓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事半功倍。
成功的家校協同教育,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為有心無力的家長提供具有普適性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有延伸性的成長環境,避免家庭與學校的割裂,讓家長和學校教師獲取到學生成長的全面信息,有助于對學生的全方位引領。
(三)新語境下家長會怎么開
家長會是每個學段必不可少的家校協同教育的組成部分。高水平的家長會,能夠喚醒家長、學生內心的成長需求,也會傳遞一些教育策略。家長會在一定程度上是班主任的一張明信片,家長通過家長會,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成效,了解班主任工作的智慧和方法,了解班級發展及學生個人情況。但是班主任講、家長聽的單一形式,在信息多元、家長學歷水平較高、認知多元的新語境當中,已經無法滿足家長的需求。家長會該如何開呢?
(1)豐富家長會的素材,巧妙借力,讓家長會效能最大化。
讓調研的數據發聲,讓家校共同的培養目標——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發聲,這樣更直觀、生動,更容易被家長接受;家長育兒的焦點、痛點,可以讓感興趣、有經驗的家長及學生自發組成項目團隊來發聲,及時給予澄清和引領;還可以讓高學段的學生、教師、家長發聲,幫助家長了解后續的配合方向;也可以讓法治民警、相關人員發聲,讓家長對一些認識模糊的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知,讓家校協同教育在正常軌道上前行。
(2)家長會有智慧設計,也有溫度傳遞。
給家長(孩子)的一封信,情景再現,訪談錄音,案例討論ABC,辯論會等,都可以設計到家長會之中。
(3)家長會的本質是要解決真問題。
家長會主題聚焦,宜少不宜多,每次解決一個真問題,就是成功。家長會的目的不是教育家長,家長是我們攜手的伙伴,助力學生成長才是我們的本意。家長會不是單純匯報、布置任務,而是和家長達成共識,攜手前行的一次再調整。
本文節選自《不發火、不說教,也能帶好班:小學班主任工作智慧》
《不發火、不說教,也能帶好班:
小學班主任工作智慧》
郝曉青 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978-7-5760-5546 -7
55.00元
將小學班主任面臨的痛點進行智慧分解,為新語境下的班主任解惑。
本書從尊重學生的年齡特征、身心發展規律出發,結合典型案例,詳細分析了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性質和特點、職責范圍、帶班策略、育人方法、家校協同教育、溝通技巧等。
作者結合自身20多年班主任經歷,以及家長學校、知心熱線接線員經歷,針對信息多元、認知多元、需求多元的新語境下的教育困境,將典型案例與帶班經驗相結合,為讀者提供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班主任帶班實操策略指南,呈現出有一位老班主任帶班理念的創新與思考。
目錄
左右滑動查看目錄
聯袂推薦
郝曉青老師愛教育、愛學生,她把“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落實在一個個教育細節中。在這本書里她將自己20多年的實踐與思考進行總結,梳理出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有效的帶班策略,可謂“二十年磨一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情懷與智慧。
——教育部原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 李玉先
20多年的班主任經歷,積累了40萬字的班級故事,我被曉青老師且行且思的工作態度感動,被她智慧做班主任的情懷感染,更被她的筆耕不輟震撼。這本書由最初的故事匯編,幾經修改,成了一本班主任工作策略指南,由故事上升到對班主任工作的理性思考。曉青老師是在育英這片沃土上成長起來的優秀班主任,很多想法、做法既有個人的特點又代表了學校班主任團隊的共同追求,希望能給廣大小學班主任帶來一些啟迪。
——北京市育英學校黨委書記 于會祥
凡是郝老師教過的學生,都帶有鮮明特點:溫暖,良善,陽光,向上,這就是教育的力量!這本書記錄了郝曉青老師班級管理中的“小故事”,卻彰顯出她的大情懷和大智慧。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領著學生,也影響著家長,將瑣碎而平凡的班主任工作譜成了一首理性和詩意交織的樂章。
——北京市育英學校初中學部教導處主任 王國明
在孩子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能夠遇到一位引領孩子全面發展、滋養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老師是何等的幸運!郝老師不僅是家長心中的好老師、好朋友,也是孩子心中無所不能的知心姐姐,同時,還是我和女兒的“調解員”,無論在家庭教育中遇到什么樣的困惑,我和孩子出現什么矛盾,只要找她,都有解決方法。
——北京市育英學校初三學生趙梓含家長
編輯:陳凱
制作:劉曉帆
關注并設為星標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官方微店購買《不發火、不說教,也能帶好班:小學班主任工作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