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滾,谷香四溢。近日,哲覺鎮發財沖村和里可村的晚稻迎來了豐收的季節。在這兩個村莊的土地整治項目種植基地里,金黃色的稻谷低垂著頭,水稻收割機轟鳴著穿梭其間,工人們忙碌地收割著今年的晚熟稻谷,呈現出一派豐收繁忙的景象。
工人們在收割稻穗
在收割現場,機器聲震耳欲聾。收割機一邊收割,一邊進行脫粒、除秸稈,將稻谷直接歸倉。另一邊,工人們則在田埂上往返裝運,一袋袋金黃的稻谷很快堆成了小山。
里可村的務工群眾母前梅感慨地說:“以前,我們都是各家各戶自己種點玉米、烤煙、辣椒,地塊分散,收成也不好。自從‘旱改水’項目實施后,我們把土地租給公司規模化種植稻谷和小麥,到了冬季,還能出來做零工,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
收割機在收割稻谷
哲覺鎮發財沖村和里可村地勢平坦、氣候適宜、灌溉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種植稻谷和小麥。貴州草海保護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經過考察后,在哲覺鎮實施了“旱改水”項目,涉及兩個村莊共206.96畝土地。該項目采用“小麥+稻谷”輪作模式,每年每畝地向農戶支付800元租金,同時吸納周邊農戶務工,既提高了耕地質量,又增加了農戶收入。
據貴州草海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哲覺旱改水項目負責人李繼沛介紹,基地從去年5月份開始第一次種植稻谷,9月份翻種小麥,今年3月份收完小麥后又種上了稻谷。目前,今年的稻谷已經收割了50余畝,預計5天內收完,總產量可達113噸,總產值113.3萬元。
“旱地改水田”項目的實施,不僅將原本分散的小塊地進行了統一規劃,改造成連片的大塊水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還進一步優化了農業布局,促進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李繼沛說:“稻谷收完當天就會送到威寧萬畝糧倉進行晾曬、加工,半個月左右就能出成品,讓威寧老百姓吃上本地的優質大米。”
來源:威寧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