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上一篇向大家介紹了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樂府詩,被稱為“言情之絕唱”和古詩界“哥德巴赫猜想”的《西洲曲》。其實南北朝詩古代詩歌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南齊南梁時的使人們開始注重詩歌創作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逐漸注意音調和諧,創出永明體詩體,并漸漸完善,提出了對仗、平仄、押韻、輕重音乃至起承轉合的要求,初步具備了格律詩的雛形。
此外,南北朝詩歌中的名作佳作也不少,吳均的《山中雜詩》、陸凱的《贈范曄詩》、謝眺的《王孫游》、陶弘景的《山中何所有》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還有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更是首創一派,澤惠唐宋。
下面這首詩便是南北朝時期最美的一首山水詩,詩人僅有兩首詩傳世,其中一首一句封神,唐宋詩人爭相模仿,卻無人能出其右。且來欣賞南梁詩人王籍的這首《入若耶溪》:
入若耶溪
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詩人王籍,歷經南齊南梁兩朝,其詩學謝靈運,清麗精工而近乎自然,時人稱他“康樂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莊周”,可謂是將他看做謝靈運的繼承者。可惜的是王籍的詩大多散軼,傳世的僅有兩首詩,這首《入若耶溪》便是其中之一,一句封神,引來唐宋無數詩人模仿,但無一人能超越他。
此詩所寫的是王籍泛舟游若耶溪所見之景,前兩句敘寫背景:“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詩人乘船駛入若耶溪上游,見水清天闊,碧天白云映入溪水,水天一派悠悠,盡顯大自然的和諧。
后數句便開始具體描繪若耶溪的美景:“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云霞、遠岫、陽關、水流,由遠景到近景,由山到水,由云霞到光影,山水相映,境界奇美。
五六句便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前兩句通過遠、近描繪景物,這兩句則通過動、靜突出山林的幽靜。尋常寫靜,往往以靜寫靜,而王籍則一反常規,以動寫靜,所謂寂靜之幽深者,每以得聲音襯托而愈覺其深。詩人筆下的幽靜,不是沉寂死靜,而是有蟬噪、有鳥鳴,才更顯得這“靜”是有生命活力的,是富有自然氣息的。如此境界,當真絕美,也難怪后人稱贊這兩句為“文外獨絕”。
結尾兩句“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引出了詩人的抒情悲緒,若耶溪如此賞心悅目的美景,何妨在此歸隱,似乎詩人也厭倦了長年宦游。然而詩人卻似乎欲歸隱而不得,許是有牽掛于心的顧慮,詩人未明說,卻是引人遐想,讓人頓生共鳴。
詩中的“若耶溪”,本是一條寂寂無名的河流,然而王籍此詩卻使若耶溪名揚天下,引來后世無數詩人紛紛涌入若耶溪泛舟賞景,吟詩作賦。唐宋時期寫若耶溪的詩作更是層出不窮,綦毋潛的《春泛若耶溪》、孟浩然的《耶溪泛舟》、崔顥的《入若耶溪》、王安石的《若耶溪歸興》、陸游的《若耶溪上》等等。甚至李白、蘇東坡都曾慕名前往若耶溪泛舟題詩。可惜的是,后世無一人能超越這一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文外獨絕,實至名歸。
↓↓↓更多唐風宋韻,關注讀書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