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個人養老金從12月15日起全國都可以買了,你們會購買嗎?
這篇文章給大家分析一下什么是個人養老金制度,國家為什么要推至全國,以及個人養老金該不該買,適合哪些人買?
12月1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自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服從36個先行試點城市(地區)推開至全國。
同時證監會將首批85支權益類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的投資產品目錄。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一項由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與、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通過稅收優惠鼓勵個人儲蓄,為未來養老積累資金。
說白了,就是國家在社保以外,鼓勵你到銀行再開一個個人投資賬戶,每年自己往里交錢,買國家篩選出的金融產品,具體來說,可以買國債、紅利基金、寬基指數基金等,然后虧了賺了都是你自己的。
個人養老金和社保交的養老金其實大同小異,都是繳存以后到退休或者失去工作能力之后才能領取,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純粹是個人繳存,每年繳納的上限為12000元,可以選擇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繳費。
其次,是自愿繳納的,不是必須繳納的,另外,就是繳納之后可以拿去購買指定的養老理財產品,獲取一定的收益率,比如寬基指數基金,理論上收益率上不封頂,對應的虧損也是下不設限,也可以購買國債穩穩的吃利息。
那么既然是理財投資,干嘛不自己理財,還要去開一個個人養老金投資賬戶去理財?
因為個人養老金有國家給到的優惠政策,即個人繳納的養老金可以用來獲得稅收減免,每年最高12000元可以在綜合所得或者經營所得中扣除,只有在領取的時候,需繳納3%的稅。
個人養老金制度從2022年11月25日興起的,為什么國家開始將其推廣至全國?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快速增長,截至2023年末,全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達到2.17億人,占人口比重15.4%。
圖片來源:《2023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
此外,老年人口撫養比不斷攀升,從2013年的13.1%快速攀升至2023年的22.5%,意味著2023年,每4.4名勞動年齡人口要供養1名65歲以上老年人。
根據社會科學院的測算,到205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撫養比將超過50%,意味著兩個勞動力供養一個老人,這是日本深度老齡化的水平。
圖片來源:《2023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
此外,這兩年,全國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在下降,實際領取的人在增多。
根據《2023年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2023年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4522萬人,比2022年少了430萬人,而實際領取人數16464萬人,比2022年多了800萬。
也就是繳納的人少了,拿錢的人多了,想要平衡養老資金池更難了。
而當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可支付的養老金卻在不斷下降。
從2012年左右,也就是中國人口拐點附近,養老金靜態可支付月數就一直在下滑,從18.5個月下滑到11.6個月。
所以,未來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越來越少,養老負擔越來越大,解決養老資金問題迫在眉睫,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延遲退休、逐步提高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以及大力推廣個人養老的第三支柱。
中國目前的養老保障體系主要靠社保,這個也就是養老的第一支柱,我們說的社?;?,一個是“社會保障基金”,另一個則是“社會保險基金”。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它相當于中國社會養老和保障體系的“后備軍”,平時負責攢錢理財,萬一以后養老金不夠了,就拿出錢來進行支援。
它的資金來源首先是中央財政撥款,國家財政直接給錢作為社?;鸬膯淤Y金,當然,財政撥款有限,所以會要求某些國企和央企,劃撥一些股份進入社保基金,再加上一些股票、基金、債券的投資收益,以及彩票等公益性捐助等。
另一個“社會保險基金”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生育保險基金,社會保險基金依靠單位和個人的繳費構成,我們每個月繳納的養老保險,進入的就是社會保險基金的賬戶,社會保險基金是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主力。
還有第二支柱就是企業年金,主要是一些國企、央企職工有,覆蓋的人群7000萬左右,也是一種補充的養老保險制度。
國家現在推廣的就是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
其實,國外的個人養老金的覆蓋比例都是比較高的,比如加拿大超過七成,新西蘭則高達95%,也就是很多發達國家的養老體系主要靠個人養老金,而中國36個城市和地區的個人養老金覆蓋率僅為15.2%。
圖片來源:《養老金融評論》
不同國家,個人養老金存儲習慣不同,如果對比日本、丹麥等養老同樣發達的國家,似乎上升的空間也不大,日本才16.9%,法國比中國覆蓋率還低,不過這些國家通常是高稅收、高福利。
國家將個人養老金制度推至全國,就是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完善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滿足多樣化的養老需求,此外,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施也有助于調動民間儲蓄,為金融市場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從而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發展。
雖然希望是美好的,但是現實老百姓并不是很積極。
截至2024年12月,個人養老金開戶數已經突破了7000萬戶,但是實際繳納的并不如預期理想,截至2023年末,實際繳費人數約為900萬人,且人均繳存金額相對較低,此外,投資轉化率也較低,大部分資金仍留存在賬戶內或者配置了儲蓄存款,真正進行養老投資的資金規模有限。
原因主要還是大部分人對未來收入預期不是很樂觀,另外就是需要退休以后才能取出來。
當然個人養老金也有稅收優惠政策,對于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的群體,意義不大,而對于稅率很高的高收入群體,個人養老金就有比較高的性價比,收入越高,抵扣的稅也越多,比如工資在6萬以上的,每年可以少交稅4200元,而且對于高收入的人來說,繳納個人養老金也相當于強制儲蓄,為養老做更好的補充和準備。
總的來說,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的加劇,養老壓力越來越大,靠社保、靠財政兜底的養老體系肯定是不夠的,只能解決溫飽的問題,但是如果退休以后想要生活質量落差不要太大,還是要靠自己。
簡單的說,就是國家通過吸引高收入群體購買個人養老金,然后刺激投資,尤其是權益類產品的投資,從而穩住經濟。
對股市有什么影響?
證監會也將首批85支權益類指數基金納入到個人養老金的投資產品目錄了,簡單的說就是 促進個人養老金賬戶里的資金投資到股市里去, 對股市來說肯定是利好。
不過短期來說,個人養老金繳納的資金規模有限,隨著經濟的各種刺激政策落地,經濟進入正向循環和老百姓的投資信心的恢復,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繳納個人養老金,并進入股市進行投資。
總的來說,養老在全世界都是一項重大難題,即使是新加坡、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許多人的養老基本也是手停口停,活到老干到老,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就應該早早打算和規劃自己的養老生活,畢竟只有努力了,才能更好的躺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