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渡船與大碼頭的記憶
造船廠、大碼頭、橫渡船……看到這張黑白老照片,我不禁想起了上初中時候的經歷。
1987年下半年,我在新化鐵牛中學讀初一,住在外婆家。
那時候,去學校上學,到大碼頭過橫渡船是少不了的路程。
與我一起隨行的,除了家住縣中醫院的同班同學陳盤石,其他的就是輕工學校的學生。
這些輕工學校的學子當中,印象深刻的是“一把手”和一位身材高挑,從不正眼瞧“一把手”的美女學姐。
“一把手”這個人,是大家根據他斷了一條手臂取的綽號。
這個綽號,至今還有人在叫。
關于這個人,很多人對他褒貶不一。
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紀的人,只要提起他曾經在城關鎮計生辦抓大量孕婦流產的事,無不恨之入骨。
那位美女學姐,叫什么名字,我已經忘了。
我只記得,她個子比我高,有1.7米左右,大我三歲,是縣城里的人,呷國家糧的。
每次見面,她都會禮貌巴巴地問我,“老弟再,最近成績怎么樣?你每天在學校的中飯怎么解決?”
她說話的聲音很柔,聽她說話,我就會臉紅,支支吾吾,不敢正面回答。
初中畢業以后,我再也沒有見過她。
那時的新化,雖然交通不如現在發達,但大碼頭卻是城市最繁忙的區域之一。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資江水面上,碼頭就已經熱鬧起來。
商販們推著車、挑著擔子,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這里,叫賣聲此起彼伏,形成了一幅充滿生機的畫面。
趕乘橫渡船的學生,也成了這繁忙景象的一部分。
尤其是冬天,寒風凜冽,為了準時到達學校,我們這些學生,就必須早早起床,趕在晨光中渡過資江。
記得有一次,我和陳盤石,還有“一把手”,以及那位美女學姐一起等待過河。
那天,早上特別冷,大家凍得直哆嗦。
但是,彼此間的玩笑和笑聲,讓這段等待的時光變得溫暖了許多。
隨著船只緩緩駛離岸邊,望著漸漸遠去的城市輪廓,我們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盡管生活條件艱苦,但我們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希望通過努力改變命運。
這份樸素而又堅定的信念,曾支撐著我們在求學路上不斷前行。
細細回想起來,那段日子,雖然簡單卻異常寶貴。
如今,當我每次看到這張老照片,那些關于青春、夢想以及友情的故事就會浮現在眼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