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水韻沙澧》叢書新書發布暨作品研討會在市新華書店購書中心舉行。我市文學界前輩、知名作家及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5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場文學盛會。
《水韻沙澧》叢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是一套用優美文筆和鮮活素材書寫漯河大地歷史文化、時代變遷、風土人情,人民群眾現實生活,反映現代化漯河“三城”建設偉大成就以及呈現大美中原的多彩叢書。
談及該叢書的出版初衷,《漯河日報》文藝副刊編輯,《水韻沙澧》叢書編輯、出版的發起和組織者陳思盈說,她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將漯河成長起來的優秀作家及他們的作品推出去,讓他們走出漯河、走出河南、走向全國。近年來,國家對文藝事業和全民閱讀的重視程度一直在提升,更堅定了她的這個念頭——策劃并出版一套漯河作家創作的文學叢書。
從2023年9月開始征集作品,到2024年11月出版,《水韻沙澧》叢書歷時一年多。這10本書分別是陳思盈的散文集《一路繁花》、王劍的散文集《時光帖》、曲從俊的小說集《全城暗戀》、仲信的詩集《在寂靜中聆聽》、郎紀山的散文集《歲月的歌謠》、張一曼的散文集《白菜素面》、邢俊霞的散文集《啟封的旅程》、宋守業的散文集《情懷鄉間》、朱超的小說集《扶搖記》、陳思盈主編的《沙澧寫手》,作品涵蓋文學的各種體裁。叢書的作者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省作家協會會員、市作家協會會員,他們分布于多個工作領域,有機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職員、中小學教師、退休人員等。
這套叢書得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漯河籍知名作家周瑄璞的關注。她在認真看了本套叢書后,欣然執筆寫下近3000字的序言,對這套叢書給予中肯的評價。
這是來自大地的芬芳
——《水韻沙澧》叢書序言
周瑄璞
(下滑查看總序全文)
我很少為人作序,主要原因是沒有熬到提筆寫序言的資歷和名望;再一個是輪到找我作序的作品,大多質量堪憂,我自不愿與之有所牽涉,堅決躲開了事。在此之前,為我掛職工作過的陜西南部縣的兩名文友寫序,除了不能推卻的友情之外,也因作品質量過關、閱讀愉快,才樂得將我之薄名掛在他們書上。
日前,陳思盈打來電話相邀,希望我為這套《水韻沙澧》叢書作序,言之鑿鑿,非我莫屬。我竟然找不出回絕的理由,在我內心深處,來自家鄉的這些文字,也是我想要了解和親近的。
叢書全套10冊,主要是《漯河日報》副刊作者創作的散文、小說、詩歌等,是一系列用優美文筆和鮮活素材書寫漯河大地歷史文化、時代變遷、風土人情,人民群眾現實生活,反映現代化漯河“三城”建設偉大成就,以及呈現大美中原、現代河南獨特樣貌的多彩文稿。該叢書集出版策劃和創作實力展示于一體,是家鄉文學活動的一個有益探索,也是展示漯河文化實力的一個窗口。
陳思盈散文集《一路繁花》,呈現了一名女文青的成長史,苦澀而美好的記憶,像棉花一樣的幾次生命綻放、結果、蛻變,從青春夢想走進堅實生活,并提煉出哲思感悟。全書性情率真,是李娟式的人生經歷和精神追求,閃動著一種無法抹去的堅韌、清純底色。
王劍散文集《時光帖》,寫盡豫西故鄉的植物、風物、山地風情以及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旅痕,有著和平原大地所不同的韻味和風貌。
曲從俊小說集《全城暗戀》,收入作者十多年來發表過的短篇小說,善用短句,情節簡練。全書呈現出作者比較明晰的創作履歷與文學刊物的發表歷程。
仲信詩集《在寂靜中聆聽》,細致入微,敏感動人,將過往歲月和人間煙火都寫成了詩,凝化為思。
郎紀山散文集《歲月的歌謠》,觀書名便知這是獻給歲月與故鄉的一部心靈史,由于作者年紀較長、退出職場而呈現出寧靜淡然的氣度,曾經艱苦嚴峻的生活因時光的凝視也變得溫柔而美麗。
張一曼散文集《白菜素面》,更多書寫鄉村,因為那是她的童年所在。房屋家園莊稼親人,花開花謝人間煙火以及陽光雨露和微風,于字里行間細數人情冷暖,一切可感可觸,又見得失感悟,追懷往昔歲月,細膩傷感優美。
邢俊霞散文集《啟封的旅程》,專注于行走和閱讀,講述至愛親情,描繪內心世界,呈現出一名小城女性令人羨慕的生活質量與精神品質。
宋守業散文集《情懷鄉間》,關注鄉情鄉韻,故鄉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諸多回憶細節在他筆下都是那么珍貴,起到鄉村博物志的作用。
朱超小說集《扶搖記》,午鎮少年的憂歡與哀愁,有著那個年代特有的多情與善感。漂泊,回歸,小鎮,詩和遠方,生命的河流經由耐心細致的觀察與梳理,人生履歷的平凡而生動,定格為發黃相片一般的文學記憶。
陳思盈主編的《沙澧寫手》,收入30多名《漯河日報》副刊作者的文章,有評論,有散文,有作品賞析,全方位展示了這套叢書的出版宗旨,并從一個側面呈現了漯河文學創作的整體風貌。
文學就是回憶。我們寫作,大多是書寫自己的家鄉、童年、青春過往。寫作者對于故鄉,或逃離,或回歸,或魂牽夢繞,或念念不忘,總之傾其一生書寫不盡。當一個人準備寫作,尤其書寫散文作品時,總是要以自己的童年、青春、故鄉和親人為切入點。生命之所以神圣,是因為承載了那么多的記憶,每個人的身上,都鐫刻著時代和歲月的痕跡,也有著獨屬于個人的生命體驗。幾乎沒有人能超越時代的音符,脫離時代的軌跡。這套叢書將如此眾多的童年、青春、故鄉和親人放在一起,無意間繪就了一幅中國當代城鄉的發展畫卷、中原人民的整體面貌,講述了基層知識分子的人生歷程和心路歷程。
每個人的道路,都由自己的雙腳走出;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雙手創造。平坦與崎嶇,幸福和遺憾,得失與憂歡,有命運的安排,也有自身的努力與爭取。這一切生命的演變和樣本,都流向于文學的紀錄和承載。在叢書中,作者基本都是“從我說起”,細密的“針腳”一行行穿行,時代的畫卷一幀幀描畫,留給更多的人去觀察、分析、借鑒。每一個生命在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中都是那么渺小、普通,但是一個人坐在電腦前,將自己平凡、微小的波瀾和激情記錄下來,會演變為珍貴的懷念和個例,打造一個小小的、屬于個人又屬于時代的里程碑,任何時候回望,都清晰地鐫刻在此。這便是文學的珍貴之處,也是這套叢書令人尊重之所在。
因為書寫的基本是同一塊地域、同一個年代、同一種生活,這套叢書倒像是一個漫長年代里的“命題作文”、寫給未來的書信。這個命題不是哪位老師、領導以及生活下達的指令,而是作者們自發的行為,像是深埋地下的種子要發芽,像是秋天成熟的豆莢會爆裂。這些作者大多生于鄉村,是廣大學子的佼佼者,考學走出農村,受過高等教育,又回歸家鄉,從事著文教方面的工作與事業,于是有著傳統與文明的雙重視野,熱愛并審視著自己的家鄉,有能力書寫腳下厚重而復雜深廣的土地。于是,這些來自黃土地、考學成功、外出打拼、事業穩定的鳳凰男、鳳凰女在生命成熟季節,自發地想要書寫,又不約而同或者只能如此順著血脈和臍帶一路上溯,將深情的目光和筆觸投向生養自己的那片土地,進行文學的回望。
文學又是紀錄。有心人生活著,珍存、書寫著所見所遇的一切,都貼著文學的真諦來寫,偎著生活的溫度來寫。這是大地上生長出來的文學,抽芽開花結出的果實。不是那種名貴高級的玫瑰、百合,而是太陽下的一蓬青草,路邊的一片野花,大地上的棉花。讀著這些文字,我不由想起棉花的兩種花朵。它先開花朵,再結花朵,前一種花朵是因,吐露美麗而淡雅的芬芳,后一種花朵是果,奉獻溫暖而踏實的富足。甚至還有陳思盈筆下的第三次綻放,“彈棉花就是讓已經死去的棉花重新活過來”。這是植物的一生,也是人的一世,又是文學的歷程。這里的人們,“無論得失功過,在這片堅實的土地上,會繼續堅韌地過著他們的生活”(摘自張一曼散文集《白菜素面》)。
這些被標為散文的作品,許多篇章讀來卻像是小說。運用了小說的手法,人名地點似乎也多有化隱,那些鮮活細膩的情節,似也介于寫實和虛構之間。我們也不必追問到底是散文還是小說,或許因為這些文字與記憶,對他們每個人來說,沉淀得足夠長久,所以備加珍視,在一次次的修改、打磨、審視之中,自己也搞不清是真實的還是遵循著生活邏輯想象創造出來的,總之他們都在這片大地上發生過。
所喜所幸,叢書收入的這些作品,基本都在文學及格線之上,是合格的文學表達,并無我所擔心的基層作者空有一腔熱情、卻無文學水準的詞不達意、文理不通、粗疏夾生。這或許與這片土地歷經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文化浸潤和全民崇文愛文的優良傳統有關。潁漯大地,沙澧流域,幾乎每一方土地、每一條河流,都有豐厚的歷史遺跡、先祖的文化遺存,更有字圣許慎留下的寶貴財富,這使得中原厚土上的人們,對文字有著非凡的熱愛、嚴謹的敬畏。
我又十分感佩陳思盈的能力與努力,小小一女子,地方報副刊編輯,有著將本地作者號召起來出版作品的雄心與壯志,并且要面對大量瑣碎的工作,這無疑需要非凡的熱愛與勇氣。
我作為一個遠離家鄉的寫作者,與其中大多人未曾謀面,但是通過這些文字,似乎結識了他們。遙遙祝福。
市委宣傳部二級調研員韓文明表示,《水韻沙澧》叢書以細膩的筆觸、豐富的情感展現了我市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這套叢書的出版不僅為漯河市民提供了一套飽含家鄉情懷的精神讀物,還對提升漯河城市文化形象和書香漯河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陳向麗認為,《水韻沙澧》叢書不僅是我市2024年文學文藝創作的一項重要成果,更是歌頌現代化漯河“三城”建設的精品力作。
漯河日報社原資深副刊編輯、知名劇作家余飛說,這套叢書的作者以我手寫我心,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經歷過的一切美好幻化為一朵朵野花盛開于原野。希望作者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不問收獲,只看耕耘。
叢書作者代表、召陵區作協主席宋守業表示,在今后的學習、創作和生活中,他將多讀書、多感悟,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和現代化漯河“三城”建設成就,創作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和謳歌新時代的作品,為促進漯河文學事業更加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
“文學的終極目標是讓自己和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在叢書作者代表、經開區文聯副主席曲從俊看來,叢書的發布,不僅僅是一次總結分享,更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活動現場交流氣氛熱烈,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魏松根、左榮、馬建軍及會員王春紅、程慧鴿等圍繞叢書發布及讀后心得先后發言。
與會人員表示,《水韻沙澧》叢書新書發布暨作品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廣大讀者帶來了一套優秀叢書,更重要的是它搭建起一個作者與讀者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需要這樣的活動激發人們對閱讀和寫作的熱愛之情。通過這次活動,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和價值,感受到了文學的獨特魅力,同時也為文學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陳思盈表示,希望《水韻沙澧》叢書的出版能帶動更多作家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正能量的、反映現代化漯河“三城”建設的優秀作品。下一步,《漯河日報》文藝副刊將每一年或每兩年策劃推出一套這樣的叢書,為漯河的文學事業助力加油,為漯河的文化繁榮添磚加瓦,為這座城市更加亮麗多姿作出應有的貢獻。
轉載:漯河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