岙潘村,位于浙江寧波寧??h大佳何鎮。
從鎮上出發,沿著石門公路前行,道路逐漸攀升,行走到半山腰,到了公路的盡頭,就到了岙潘村。
村子不大,人口不多,總共110戶,360人左右。
層巒疊嶂之下的小山村,顯得很神秘。
與村子里的老人們聊天,會發現這里村民,除了嫁進村的媳婦,其余人都姓潘。
村子很古老,始建于元代。
而村子里有一項古老的習俗,從南宋開始,傳承了700多年。
這個習俗就是“生潘死郭”。
岙潘村的村民,從出生開始,身份證上就姓潘,去世后,死亡證明上也姓潘。
但是,出殯的時候,牌位上寫“先人郭公”,墳頭墓碑、宗譜也是如此。
在村里人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村后茂密的山林,荊棘密布的山路,前行不到3公里左右,就看到不時出現在叢林雜草之間墳頭。
我們看到:墓主人,特別是男性,沒有姓潘的,無一例外,都姓郭。
繼續前行,就看到一座高大的墳塋,碑上顯示墓主人是郭公希淵和潘氏。村里的老人告訴我們:他們是最早的太公和太婆。
回到村子里,我們在族譜上看到:
岙潘人始祖為南宋時期的良甲公,唐朝名將郭子儀的第十七代后裔。其父元林公官至戶部尚書。
良甲公喜歡出游。有一次,他來到了寧海深甽鎮長洋村,被這里的景致吸引,于是帶著妻兒遷居到這里。
在距離長洋村數十里的地方,就是岙潘村,遠不如長洋村富庶。
良甲公有四個兒子,其中,第二個兒子希淵公與岙潘邑令潘家小姐成了親。
由于潘家沒有男丁,希淵公就入贅當了上門女婿。但是,希淵公又不想后人忘了自己的本姓,就想出了活著姓潘,死去恢復姓郭的方法。
希淵公為戶部尚書之孫,古時入贅并不光彩,但他沖破世俗觀念,娶邑令的女兒,足以看出對愛情的執著。
如今,每年清明,岙潘村都會派出代表前往長洋掃墓祭祖。
在村子里的祠堂正上方,懸掛著一副很大的匾,刻著“奕世同宗”四字。
這是1985年,岙潘宗親認祖歸宗時長洋宗親所贈送。
說起改姓,岙潘村的村民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他們沒有激動。
他們語氣很平和:一些人活著為了生前身后名,而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最徹底的,也是最干凈的,姓氏也不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