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品牌研究院
致力于中國鄉村品牌化研究和建設
來源/興農人計劃
河北·遷西花鄉果巷
1、合作模式:政府+企業+村集體+村民
2、開發方式:田園綜合體,三產融合型。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促使村莊經營擁有三產融合的可持續性。適宜田園資源和農業特色突出的項目區,打造出區域品牌名片,申報省級、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成功后將獲得相應資金補助。
3、主營業態:包括現代農業、休閑旅游和田園社區等。“十園”,即梨花坡富貴牡丹產業園、五海獼猴桃莊園、黃巖百果莊園、松山峪森林公園、蓮花院頤養園、神農雜糧基地、CSA鄉村公社、游客集散中心、玉泉農莊、鄉村社區旅游廊道。
1
鄉村運營狀況
遷西花鄉果巷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東蓮花院鄉,地處遷西、遷安、灤縣、豐潤四縣交界處,在環首都 2 小時經濟圈內,處在北京、承德、秦皇島形成的三角形中心位置。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遷西花鄉果巷田園綜合體項目在此政策背景下應運而生,成為河北省唯一入選的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運營團隊全程規劃設計,如今已成為中國田園綜合體燕趙樣板的典范之作。規劃區總面積7.35萬畝,涵蓋12個行政村。總投資17.2億元,獲財政資金2.1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0億元。
目前獲得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中央資金5000萬元、省級配套專項資金160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400萬元,民營資本、社會資本、整合資金陸續投入,各界積極性高昂。除了“一鎮四區十園”外,配套產業體系中還有三區兩中心:智能體驗區、冷鏈物流區、生產加工區、電子商務中心和科技研發中心也在有序推進。
2
鄉村開發模式
1、合作模式:政府+企業+村集體+村民
花鄉果巷項目采用“政府+企業+村集體+村民”的合作模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引導,企業負責項目的開發和運營,村集體和村民則通過土地流轉、參與項目等方式獲得收益。這種合作模式實現了政府、企業、村集體和村民之間的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
(1)政府主導與多方參與:政府在項目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唐山市供銷社主導開發建設,同時吸引了民營資本、社會資本等多方參與。例如,項目獲得了中央財政資金和省財政資金的支持,每年分別為5000萬元和2000萬元,連續三年,市縣也給予了配套資金支持,此外還撬動了約10億元的社會資本。
(2)企業與農戶合作:以唐山供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聯合五海農業、神農雜糧等一批農業企業,與農戶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推行“園區+村集體+合作社+公司+標準+農戶”的標準化工作模式,通過利益分配機制,實現企業、村集體和農戶多方受益。
(3)與科研機構合作:項目區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鄭州果研所等多家科研機構和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為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輸出,培養了一大批“土專家”,形成了完整技術體系。
2、開發方式:田園綜合體,三產融合型。
項目的開發方式為田園綜合體,三產融合型。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促使村莊經營擁有三產融合的可持續性。打造出一個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綜合性項目。
(1)規劃引領:以 “山水田園,花鄉果巷,詩畫鄉居” 為規劃定位,對項目進行整體規劃,劃分了 “一鎮四區十園” 等功能區域,包括花鄉果巷特色小鎮、百果山林休閑體驗區、淺山伴水健康養生區等,各區域功能明確,相互協同。
? 一鎮,即花鄉果巷特色小鎮,
? 四區,即百果山林休閑體驗區、淺山伴水健康養生區、記憶鄉居村社服務區、生態環境涵養區。
? 十園,即梨花坡富貴牡丹產業園、五海獼猴桃莊園、黃巖百果莊園、松山峪森林公園、蓮花院頤養園、神農雜糧基地、CSA鄉村公社、游客集散中心、玉泉農莊、鄉村社區旅游廊道。
(2)產業融合開發:以特色水雜果產業為基礎,融合油用牡丹、獼猴桃、小雜糧等特色產業,發展現代農業;同時,以生態為依托、旅游為引擎、文化為支撐,開發休閑旅游產業,建設田園社區,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3)分步實施:項目建設期限為 2017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0 月,為期 3 年時間。在建設過程中,按照規劃有序推進各個項目的建設,如梨花坡牡丹產業園的日常管護、五海獼猴桃莊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梯田花海主題酒店的主體工程建設等。
3、主營業態:包括現代農業、休閑旅游和田園社區等。
(1)現代農業:以果品和花卉種植為主,種植油用牡丹 3500 畝、核桃 2000 畝、雪花梨 1600 畝、安梨 1400 畝等多種特色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實現了規模化種植和產業化經營,農產品銷售額達 407.6 萬元。
(2)農產品加工: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生產純梨膏、牡丹籽油等產品,二產收入達 574.84 萬元。
(3)休閑旅游:依托田園風光和農業資源,開展采摘、觀光、體驗等活動。打造了 4A 級旅游景區,包括梨花坡富貴牡丹產業園、五海獼猴桃莊園等多個景點,年接待游客 30萬人次,提供觀光、休閑、度假、體驗等多種旅游服務。
(4)田園社區:是一個集居住、商業、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社區。
4、發展理念
項目的發展理念是“三生同步、三產融合、三位一體”。即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的同步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以及農業、文化、旅游的有機結合。
(1)生態優先:注重保護和利用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項目區內森林覆蓋率達 85% 以上,空氣清新,山巒起伏,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生態變產業、環境變資源。
(2)三產融合:推動農村生產生活生態 “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 “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 “三位一體”,通過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
(3)創新驅動:堅持標準引領和人才支撐發展理念,建立專家型標準化人才庫,推行標準化工作模式,探索出農村經濟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
(4)富民為本:以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村面貌、讓農民過上美好生活為根本目標,通過利益分配機制,讓農民參與到項目的建設和發展中,分享項目帶來的收益。
5、運營特色
(1)標準化運營:推行“園區+村集體+合作社+公司+標準+農戶”的標準化工作模式,以標準為紐帶聯接各農業經營主體。
(2)文化與旅游融合:深入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將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項目和產品中,如在賞花之余,融入種牡丹、賞牡丹、畫牡丹、繡牡丹、唱牡丹、品牡丹等多種互動休閑活動,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 循環農業:探索出了“安梨+油用牡丹+二月蘭”共生模式等循環農業模式。
? 創意農業:依托科研機構和大學的支持,發展創意農業和農事體驗活動。
? 農旅融合:將農業和旅游業有機結合,開展采摘、觀光、體驗等農旅融合活動。
(3)體驗式旅游:注重游客的參與和體驗,設置了天晶智能溫室群、海樂水上樂園、云間茶舍、憩園等暢玩區,以及徒步道、山地自行車速降、叢林迷蹤等運動健身項目,讓游客在游玩中體驗農活帶來的樂趣,享受回歸自然的感覺。
(4)智慧旅游: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建設智慧旅游平臺,提供在線預訂、智能導覽、信息查詢等服務,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
(5)品牌建設:打造 “花鄉果巷” 統一品牌,通過宣傳推廣,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使其成為具有影響力的鄉村旅游品牌。
(6)創新探索“三三六”利益分配機制:妥善處理政府、企業和農民三者之間的關系,成立了專門領導機構,并創新探索“三三六”利益分配機制。
? 第一個“三”是指企業以農業生產經營、產品加工銷售、旅游從業服務三項為主要收入來源。
?第二個“三”是指村集體以集體土地、集體資產、集體爭取各級財政資金三項按照出資額度轉化為股份并參與企業分紅。
?“六”是指村民通過六項途徑獲得收益:一是原有水雜果的種植收入;二是林下土地流轉收入;三是流轉土地經營管理收入;四是勞務輸出收入;五是旅游從業收入;六是村集體股權分紅收入。
6、運營方式
(1)公司化運營:成立專門的運營管理公司,負責項目的日常運營和管理,包括景區的運營、農業生產的組織、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旅游服務的提供等。
(2)合作經營:與周邊村莊、農戶合作,共同經營農家樂、民宿、采摘園等項目,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3)專業化管理:由專業的團隊進行項目的管理和運營,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和持續發展。將部分項目委托給專業的管理團隊或企業進行管理,如酒店、餐飲等項目,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4)品牌化建設:通過品牌化建設提升項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資者。
7、運營策略
(1)資源整合:整合農業、旅游、文化等資源,形成綜合性的旅游產品。
(2)產品創新: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和旅游紀念品,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
(3)差異化競爭:在京津唐地區同質化項目較多的情況下,通過挖掘自身特色,進行差異化定位,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田園綜合體,避免與周邊項目的同質化競爭。
(4)精準營銷: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采取精準的營銷策略。例如,將基礎市場定位為承德、秦皇島、遷西縣周邊居民,重點市場定位為唐山城市居民和北京、天津城市居民,機會市場定位為精品游線的分流市場,根據不同市場的需求特點,制定相應的營銷方案。
(5)節慶活動營銷:舉辦各種節慶活動,如梨花節、牡丹節、采摘節等,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提升項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6)會員制營銷:推出會員制服務,為會員提供優惠政策、專屬服務等,增加游客的粘性和忠誠度。
8、運營步驟
(1)項目籌備階段:進行項目規劃、可行性研究、資金籌集、土地流轉等前期準備工作,成立專門領導機構,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
(2)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建設景區道路、停車場、接待中心、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以及農業生產設施、旅游服務設施等,為項目的運營提供基礎保障。
(3)產業發展階段:按照規劃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休閑旅游等產業,培育產業品牌,提高產業效益。
(4)運營管理階段:建立健全運營管理體系,加強景區管理、服務質量管理、市場營銷等工作,不斷提升項目的運營水平和服務質量。
(5)提升完善階段:根據市場需求和項目發展情況,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服務升級、設施完善等工作,保持項目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9、運營效果
(1)經濟效果: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帶動就業 3500 人,為項目區增收 8.14 億元,項目區 12 個村 9868 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增加 8000 元以上,實現翻番。截止 2022 年,園區銷售額 407.6 萬元,純梨膏、牡丹籽油等二產收入 574.84 萬元。
(2)社會效果:項目的建設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同時,也促進了當地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改善了農村面貌,推動了鄉村振興和當地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3)生態效果: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注重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區內的生態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和提升,森林覆蓋率保持在較高水平,空氣清新,水質優良,生態系統更加穩定和健康。
(4)示范效果:遷西花鄉果巷田園綜合體作為河北省唯一的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田園綜合體建設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小到一顆種子,大到一個農業項目;從農業生產資料的“準入制”到生產車間的“準建制”……截至目前,花鄉果巷特色小鎮已改造提升現有“安梨+油用牡丹+二月蘭標準化共生”模式;啟動安梨、油用牡丹系列制品新建項目;按標準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景觀入口及生態停車場,規范標示標牌導覽系統,增設智慧售票系統。其中示范項目綜合收益達到600萬元,輻射帶動了周邊村餐飲住宿業繁榮發展,增加了10家精品民宿和20個農家樂,所屬2個村榮獲省級生態文明村。
建立一個標準,形成一個龍頭,創立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如今,在“花鄉果巷”示范區的牽引下,田園變花園、產業園區變成旅游景區,各產業串聯成珠,形成標準化特色發展,引領農業的高質量發展跑出了“加速度”。
— End—
來源/興農人計劃
鄉村品牌研究院鄉村運營研習社
鄉村運營研習社|興農人計劃
1、鄉村運營研習社推出“興農人”計劃
2、計家墩理想村
3、中國·江村 世界·水鄉
4、杭州·青山村 眾創共治
5、杭州·永安村 稻香小鎮
6、山東淄博紅葉柿巖 魯中之肺
7、河北承德西道村,草莓公社
8、平山縣北莊村 團結食堂田園綜合體
9、河北 灤平小城子村 國家級美麗休閑鄉村
圖/來自網絡,侵刪
編輯/中農數創聯合設計分隊
校審/鄉村品牌研究院
鄉村全面振興,品牌創意先行
文章若有用,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