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股市又跳水了。
這其實不是好的現象,為什么?上周五市場已經大跌了,這就是短期市場對通稿的看法。
如果市場繼續下跌的話,那么短期觀點就會變長期觀點,一致預期就會形成。到時候市場信心又消失了,一切又回到這次大漲之前的狀態——市場一直下跌,成交量一直萎縮。
市場究竟在等什么?還有哪些利好值得期待?
1、經濟數據?
現在的市場,完全就是炒預期、炒政策,跟經濟基本面不太相關。
再說了,即便公布了經濟數據,數據也不一定就樂觀,不一定就能刺激市場上漲,畢竟經濟趨勢不像資本市場那樣容易扭轉。
像今天公布了11月份的數據,雖然官方解讀都是利好,但是市場沒并不買賬。
2、降息降準?
國內:兩大重磅會議已經結束了,接下來重磅會議就是明年3月份的兩會,這中間還隔了3個多月。
在次期間,能夠提振市場情緒的,只剩下定調過后的降息降準。
國外:美聯儲議息會議是重要事件,期間還有日本央行議息會議。
在美聯儲議息會議后,國內降息降準預期可能會再次升溫,這或許會給市場帶來短期刺激,這應該是市場近期最大的期待了。
如果降息降準不及預期,那么疊加川普1月份上任的影響,A股很可能會回踩3080這個缺口。
具體來說,今天的市場總體上有兩個特征:
1、投資者開始避險防御
特征就是,低價股上漲,高價股下跌;低估值上漲,高股指下跌。
漲幅最大的是低價股,跌幅最大的是高價股,這其實就是市場開始出現“避險”情緒了。
當市場情緒高漲,大家都很樂觀的時候,大家都去炒彈性大,空間的大的股票,根本不會關心其估值或業績。
只有大家開始悲觀的時候,開始防御的時候,大家才會本能的拋售高股指的票,去買低估值的票;拋售高價股,去買低價股。
另外,像煤炭、電力、港口、運輸等周期性股票,表現也開始強于市場。
這些也說明,市場情緒開始趨于謹慎。
這個跡象需要密切關注,看看這個現象是否會成為趨勢。如果不能扭轉趨勢,恐怕大跌會很快出現。
2、大消費是唯一的亮點。
雖然市場整體疲軟,但是活躍板塊特征倒是很明顯:大消費上漲。
文件提到的三大消費概念,兩個大漲、一個下跌,其中冰雪旅游,漲幅6.7%;首發經濟、零售板塊大漲2.4%,但是銀發經濟(931893)大跌2.94%。
另外文件提到的概念“人工智能+”也顯著下跌。
總體來說,除了大消費板塊,其他板塊表現都不樂觀。
如何理解這種市場呢?
1、“首發經濟”是不是偽概念?
現在四大報,以及各自媒體都在吹“首發經濟”,什么概念股批量漲停等等,各炒股軟件業開始顯示板塊行情等等,搞得聲勢浩大。
但是大家不要被迷惑了。
首先,別被炒股軟件迷惑了。
別看各炒股軟件都開始推這個概念,漲幅排名也很靠前,成分股批量漲停,并且出現了第一根K線圖。
這些炒股軟件的新概念,都是他們小編自己添加的,成分股也是小編根據自己的理解添加的。
結果就是,各家編制的“首發經濟”的成分股還都不一樣,所以首發概念的板塊在不同軟件的漲幅也不一樣。
比如,東方財富首發經濟板塊(BK1186)漲幅就高達8.73%,成分股13只;萬得首發經濟板塊(8841900)漲幅只有0.46%,成分股99只。
所以,大家炒概念,選個股的時候,一定得看清里面的個股,別亂買。否則板塊大漲,但是你買的個股可能還會跌停。
其次,究竟什么是首發經濟?
其實,早在起7月21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文件里就出現了“首發經濟”這個詞,它是首店經濟的擴大化。
它指的是,企業發布新產品,推出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新技術,開設首店等經濟活動的總稱,涵蓋了從產品或服務的首次發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開設門店、首次設立研發中心,再到設立企業總部的鏈式發展全過程。
它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側重消費,目的就是用各種“新”來刺激消費;一個是產業轉型升級,側重生產方面。
注意,通稿中把“首發經濟”放在了擴大消費這一塊內容上,所以它本質上還是大消費的一部分。
最后,炒首發經濟,究竟炒什么?
我們得清楚一件事兒,市場走勢跟基本面之間可能會長期偏離的,炒首發經濟得知道炒的是什么。
從2021年開始,國內消費就開始疲軟了,然后零售板塊一直下跌了64%。
然后2024年9月24日開始爆發,截止目前也累計從低點反彈了90%。
這個反彈靠什么?純粹就是政策預期。
什么多少萬億消費補貼啊,多少以舊換新啊等等。
但是,國內的消費真正起來了嗎?
看一個數據: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幅降至3%,10月為4.8%,預期為4.6、5%。
什么意思?11月份,社會零售數據不樂觀,不僅顯著低于前值,還顯著低于預期。
要知道,從9月底就開始政策大刺激;化債,讓國企和城投公司趕緊把對民營企業的欠款還了,讓企業增加消費;給地方的發債提額度,讓地方有錢消費等等,又趁雙十一搞各種補貼,但是社零數據又打臉了。
再回顧一下,整個2023年,我們發了多少刺激消費的文件,出臺了多少刺激消費的政策,全國搞了多少刺激消費的活動,結果呢?
跟以前相比,刺激政策基本上沒啥變化,重點還是刺激居民的消費意愿,覺得老百姓有錢但是他不消費;對于消費能力(收入和保障),并沒有多少支持。
唯一不同的是,資本市場情緒比之前樂觀了。
2、冰雪旅游板塊,大家知道它怎么來的嗎?
它以前其實就是旅游概念股。不同的是,其他旅游概念股,五一、十一、春節假期前一個月炒一波;而冰雪概念股,只在每年春節前一個月炒一波。
為什么會出現冰雪旅游這個概念呢?關鍵就是,2022年的冬奧會。
我們在申請冬奧會的時候,有一個承諾是,“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為了順利舉辦冬奧會,真是從官方到民間,從企業到宣傳,上下一心成功舉辦。甚至還人為的制造偶像,把谷愛凌推向神壇。
事后一看,效果確實還不錯,也確實帶動了消費和經濟,嘗到了甜頭。再加上2023年全國各地都在刺激消費,淄博搞燒烤,貴州搞村超,那哈爾濱就搞冰雪旅游。
在媒體宣傳包裝之下,冰雪經濟一詞就誕生了。
目的只有一個:讓大家去消費,讓有錢人去消費。
3、銀發經濟。
文件提了三個概念,兩個都大漲,就一個下跌,且跌的很慘:銀發經濟(931893),跌幅2.94%.
這說明市場其實還是很理性的,知道雖然人多,但是幾億農民150元/月的退休金,支撐不了這個板塊太大的想象力。
一句話,大消費板塊爆發,其實完全靠政策和預期來支撐,消費不那么容易起來,公司業績也不一定起得來,這個邏輯其實是比較容易證偽的。
歡迎加個人微信cjshicha(財經時差)交流,點擊下面關注我們備用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