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團隊 @木木 家娃所在的幼兒園,組織了一次「畫畫家庭樹」的活動。
一收集才發(fā)現(xiàn),全班 20 個小朋友,竟有 16 組多胎家庭!占比簡直太高了~
不過呀,我們在團隊中問了一圈,發(fā)現(xiàn)家里娃一多,熱鬧喜悅是多了,但煩惱和爭吵自然也多了。
高分貝的尖叫哭鬧、你追我趕,家里一會像戰(zhàn)場,一會兒像競技場,媽媽就是那個一天要判案 100 回的裁判。
到處亂糟糟一塌糊涂更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今天,我們采訪了糕媽以及另外 3 位二胎媽媽。
一塊來聽聽她們家發(fā)生過哪些溫(雞)馨(飛)故(狗)事(跳),又是如何解決「多胎矛盾」這個世紀大難題的呢?
我家姐姐是個情感比較細膩的小姑娘,妹妹還在肚子里時,她就自告奮勇給她做胎教、講 JOJO 和巧虎的故事。
出生后由于年齡差不多,自然而然便玩到了一塊。而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恰到好處推波助瀾一下。
比如在日常游戲中,我和爸爸常常站在她們的對立面,讓她倆不自覺的抱團增強感情。
姐妹倆開動腦筋,想方設(shè)法來「對抗」我和爸爸取得勝利,大家玩得嘻嘻哈哈的同時,感情自然也就深厚了。
但由于性別一致,鬧矛盾起來那也是頂天的厲害!最最常見的就是搶同一個洋娃娃、同一條公主裙。
妹妹穿紗裙的日子,姐姐說什么也不肯套上運動褲,即便學(xué)校要組織她們?nèi)サ乩镎卟恕?/p>
姐姐頭發(fā)長能扎漂亮的辮子,妹妹也哭著要在自己的「幾根毛」上夾上發(fā)夾……
沒辦法,只能盡量給她們買差不多的衣物玩具,做到雨露均沾。端水媽媽的日常呀,就是從某寶訂單統(tǒng)統(tǒng)變成兩份開始的。
雖說是「姐弟組合」,但重男輕女這種事在我們家是不存在的。
相反,在調(diào)皮搗蛋弟弟的襯托之下,姐姐的乖巧可人愈發(fā)深得人心。
平日里挨揍挨罵的基本都是弟弟,這也激發(fā)了姐姐的憐愛之心,常常氣鼓鼓地對我們喊:別兇小老弟了!
而弟弟呢,也很有眼力見。知道姐姐是自己的保護傘,沒事就愛屁顛屁顛跟在姐姐屁股后面。
姐姐放學(xué)時,他會站在人群最前面,邁著并不穩(wěn)健的小步伐狂奔,第一時間撲到姐姐懷里求親親抱抱舉高高。
甚至還會口出「渣男語錄」:我今天真的真的好想你呀!
這滿滿的情緒價值,試問誰能擋得牢呢?
當(dāng)然溫馨總有,爭吵也是避免不了的,最常見的就是搶玩具。
前些天才剛發(fā)生過一回,姐弟倆為了扭扭車的歸屬權(quán)大打出手,眼見爭端無法停息,老母親只能使出了殺手锏——石頭剪刀布!
最終弟弟敗下陣來,姐姐獲得了優(yōu)先玩耍的資格。眼見弟弟有些眼淚汪汪,我拿來了另外一輛玩具車,姐姐也順勢說“你來追我吧,我們一塊玩碰碰車。”
弟弟立馬破涕為笑,危機妥善解除啦。
兩姐弟每天一起瘋,一起鬧,一起去做那些天真爛漫的「傻事」。
有了弟弟的陪伴,姐姐再沒羨慕過別人家的熱鬧;有了姐姐的照顧,弟弟也幾乎沒讓我們太操心過。
所以其實在我們家,對姐姐而言,弟弟的存在并沒有分走父母的愛,相反她還收獲了多一個人愛她,得到了 300% 的重視與愛意。
而她也會反過來疼愛這個初來乍到、偶爾毛躁惹她生氣,但更多時候帶給她溫暖和滿足感的小家伙。
我們家的妹妹,起初是哥哥要求來的。
但隨著熱情的逐漸褪去,他開始意識到有個小嬰兒,并不只是軟軟糯糯可愛,更多時候是個“麻煩”。
于是他便出現(xiàn)了類似于爭寵的「行為退化」:
看到我給妹妹喂奶時,他會突然情緒崩潰,大聲嚷嚷著:“為什么妹妹有奶粉喝,為什么她能在媽媽懷里喝!”
當(dāng)我晚上抱著妹妹哄睡時,他會闖進房間,用力往床上扔自己的被子和枕頭,像是發(fā)泄內(nèi)心不滿似的說:“今天我也要睡這里!”
發(fā)現(xiàn)家里被妹妹的洋娃娃、玩具車堆滿時,他還會默默拿出自己的書、籃球、遙控車放在客廳,占據(jù)一席之地。
哥哥這些偶爾爆發(fā)、偶爾崩潰、偶爾又小心翼翼的舉動,我全都看在眼里,就像一根根刺一樣扎在我的心坎上。
意識到親子關(guān)系的隔閡后,我們決定咬咬牙請個阿姨帶妹妹。慶幸的是劍拔弩張的家庭關(guān)系,確實因此得到了緩解。
我將更多的時間「還給」了哥哥,陪他看書、練字、寫作業(yè),周末逛圖書館天文館,打卡想吃的餐廳,聊聊他學(xué)校里的日常。
而對于需求暫不高的妹妹,只稍顧好健康問題就可以了。
漸漸地,哥哥對妹妹的「敵意」似乎淡了。
他會在妹妹哭鬧時會像小大人一樣主動哄她,陪她玩原本覺得“很幼稚”的過家家游戲,接受她在自己手臂上粘滿粘紙、房間里亂涂亂畫。
現(xiàn)在回過頭看,一碗水端平的確是無法做到的。
即便我們內(nèi)心對哥哥的愛意從未減少,但客觀上就是多了一個需要 24 小時貼身照顧的孩子,分走了哥哥的時間。
但你問我是否后悔過生二胎?我還是會斬釘截鐵的回答:并沒有。
因為妹妹的出現(xiàn),哥哥有了更多的責(zé)任心和擔(dān)當(dāng)感。在拋開矛盾之外的時間里,他同樣感受到了妹妹帶來的無限歡聲和笑語。
沒有人生來就是「滿分家長」,迎難而上見招拆招,我們和娃一起成長。
老粉應(yīng)該知道,作為一個多胎媽媽,曾經(jīng)我也是“愧疚”過的。
總是今天覺得對不起這個,明天仿佛又虧欠那個。明明想盡力平衡對他們的愛,可最后孩子還是覺得不公平。
后來是糕爸的一句話點醒了我——
“當(dāng)你在考慮自己是不是一個好媽媽的時候,恰恰說明你足夠在乎孩子,你是個好媽媽。”
是呀,誰不都是一邊學(xué)習(xí)、一邊成長。
通過這些年的“端水學(xué)習(xí)”,我確實也攢了一些心得,今天借著機會跟大家好好聊聊。
01
公平不等于一模一樣
今年五一假期去倫敦,我們只帶了哥哥沒有帶發(fā)糕,當(dāng)時就有人問“這樣是不是不公平?發(fā)發(fā)會不會不高興”。
說實話,揮手告別的時候我的眼睛確實很酸。但我知道,一個 4 歲多的小孩,既走不動兩萬步,也聽不懂那些晦澀的博物館歷史典故。
相反跟著爺爺奶奶回老家,種菜、挖筍、玩石頭……那才是他的快樂天堂呀!
講真,水是永遠端不平的,也沒必要端平。每個孩子的年齡、個性、需求不一樣,給他們一模一樣的東西,只是一個表面、粗暴的公平。
02
適當(dāng)做個「渣媽」
多胎家庭的父母,是需要一定表演技巧的。
比如當(dāng)兩個孩子都在的時候,我會說“你們都是我的寶貝”,然后盡可能的展現(xiàn)公平:
一人一半的蛋糕,一人一半的堅果,得把這些公平演出來、說出來。
但當(dāng)和發(fā)糕單獨在一起時,我就會對他說“媽媽今天跟你一起爬山好幸福哦!”
另一頭呢,也要適當(dāng)給年糕一些「茶言茶語」,比如“這次媽媽不能帶你一起玩,我感覺好遺憾。”
03
留一段時間,做一個人的好媽媽
「獨生時光」也是我們家的老傳統(tǒng)了。
從忙碌的工作中抽個空,單獨帶一個娃吃一頓早餐、或打卡一個目的地,哪怕每次只有 10~15 分鐘,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04
放過自己,你已經(jīng)做得很棒了
最后我想對姐妹們說:各位戰(zhàn)友們,放輕松。
因為弟弟妹妹的出現(xiàn),老大有嫉妒的心理,他會生氣、會傷心,這都是很正常的,你并沒有做錯什么。
不妨大聲堅定地告訴孩子,“我真的很愛你,在媽媽心里你就是獨一無二最好的樣子。”
姐妹們,你最希望有怎樣的多胎組合?你家老大老二之間是如何相處的呢?有沒有發(fā)生過哪些難端水的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