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修行,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要念佛、念經、打坐。沒錯,這些都是修行,而且是很重要方法和途徑。但是,修行不能僅僅局限于此,要把生活中的一切都變成修行,這樣用功更能得力。
打坐是助行,觀照是正行,真正的用功要在座下的時時熏習。
即使每天能打坐四個小時,座下還有二十個小時,打坐所占的比例還是太少,如果座上能夠用功,座下就放野馬的話,還不能算是真精進。
修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自己的心,不隨境界轉,所謂“背塵合覺”,“覺知自己當下這一念,運用在任何境界上,都不被境界所轉化,這是用功的一個玄之又玄、簡之又簡的法門。”
在當下這一念心上用功,在面對實實在在的人和事時,保持正念,學會轉心、觀照除習氣。
要用佛法的道理修正自己的身口意,把我們與煩惱相應的種種習氣毛病一點一點磨掉,使我們的心越來越能夠趣向善法,越來越合乎戒定慧。
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能夠隨時撿點自己的過失,并認真改正,就是真正在修行。
在生活中,什么人都有可能遇到,有討厭的,喜歡的,有夸贊的,貶損的,有指責的,謾罵的,都有可能遇到,真正會修行的人,可以把一切都變成修行,都看作是修心的好機會。
習氣是多生累積來的,不是一朝一夕。習氣是什么呢?就是煩惱習氣,貪、嗔、癡、慢、疑、惡見,這個深藏在阿賴耶識中,遇到現行,遇到因緣力就要發現。
如何改?那就要多聞熏習,多聽正法,把舊有的習氣種子改變過來,熏習善種,去掉惡種,熏習凈種,去掉染污種子,就在個人用功。
所以從“聞、思、修”三慧著手,多聞熏習,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就可逐步磨掉習氣。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別人修的好,就多虛心學習;別人有毛病,自己加以戒勉;別人贊揚,就保持謙虛;別人指責,就修忍辱。這樣不管遇到什么,都是在修行。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
——六祖大師偈句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要時常反觀內照,不能總盯著別人找不是,不能“法鏡外照”,就是拿著佛法的鏡子去對照、衡量別人。
如果總是挑別人毛病,那么這本身就是毛病。別人怎樣那是他的事,自己不能隨之愛憎起伏,否則就是心隨境轉,也是有過失,即使別人真的不對,也不代表自己對。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任何一個團體都是這樣,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即使學佛人的群體,也是如此,也不可能完美,因為都在修行途中,都還沒有成佛,都難免會有缺點和習氣,所以就需要去包容、去適應,適應別人的過程就是淡化我執的過程。
而且,所得出結論,還取決于看問題的角度,同樣一件事,樂觀的人會看到希望,悲觀的人會看到困難;從好的一面看能夠看到功德,從不好的一面看能夠看到過失,如果專門去伺求過失,一定能找到。
我們要學會在生活中保持觀照,在各種各樣的境界面前背塵合覺,而不是隨著客塵轉。
一切都如空中花、水中月,夢幻泡影,虛幻不實,不去執著,但也不必刻意回避,不即不離,不取不舍,隨緣應付,而心始終保持平靜。就像大德有首詩寫的那樣:
心隨萬物轉,轉處實能幽,
隨緣識得性,無喜亦無憂。
能夠時時這樣做功夫,雖在世間生活,也同出世無異,這時就會明白,時時處處都是佛法,干什么都是修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