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 覽
- 美著名機構推行“扶弱”資助, 一因素否決多數名校
- 學術期刊作者壟斷嚴重, 尖端設備是主因?
- 科學家開發出像護手霜一樣的無創皮膚疫苗
- 空間引力波探測信號識別研究獲進展
- 可能導致“生化危機”!科學家呼吁停止“鏡像生命”研究
學界動態
1.美著名機構推行“扶弱”資助, 一因素否決多數名校
圖源:DALL-E
據學術媒體Transmitter報道,美國著名醫學研究機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計劃在來年對一項資助計劃進行重大改革,設立了一項幾乎將排除所有名校的標準:申請該資助計劃的大學或機構,最多只能有1名現任HHMI研究員,超出的申請一律不予批準,這意味著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頓等一眾名校還沒開始就只能退出競爭了。
多年來,大部分的研究資助不成比例的集中在少數綜合性大學中,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資助也不例外,數量有限的幾家大學擁有大批在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的精英科學家,如斯坦福就有22名HHMI研究員,UC伯克利有21名,其他39所機構至少擁有兩名 ,20所機構只有一名研究人員,更多的學校則是一位也沒有。在以往的資助評審中,名校獲得的資源非常多。因此該機構想要“采取一種更加靈活的方法,以實現包容性和卓越性目標”,將在來年一項總額達20億美元的資助計劃中,采取上述“0和1”的政策,入選的研究員可獲得為期七年、約1100萬美元資助,希望“為學術界帶來某種新的平衡”。
參考來源:
https://www.thetransmitter.org/funding/howard-hughes-medical-institute-to-limit-eligible-universities-for-investigator-program-in-bid-to-spread-the-wealth/
2.學術期刊作者壟斷嚴重,尖端設備是主因?
發表在Journal of Informetrics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對于少數作者在頂級期刊發文量大的現象進行了量化分析,他們引入了一種”出版壟斷 (PM)“ 來描述這種不平衡的程度。結果表明,在大多數期刊中,發表的文章數量與 PM 發生的可能性呈正相關。
對包含自然、科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細胞、歐洲分子生物學雜志、物理A、數學學報、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柳葉刀等頂級刊物的分析表明,通常位置排在最后一個的通訊作者都是實驗室的負責人,而且一旦上任就存續多年,發文量會越來越多。而第一作者的則變動很大:鐵打的實驗室,流水的博士后。另一個影響因素是在嚴重依賴實驗室條件的領域,壟斷情況更明顯,如物理和化學等學科中,擁有最先進也最昂貴的實驗設備的實驗室,出成果的概率也更高:很多實驗只有他們能做。最后研究者建議,年輕學者應該慎重考慮是否將他們的研究提交給出版壟斷 (PM)嚴重的期刊,因為這些期刊更青睞壟斷作者的論文,而不是新學者的論文。
參考來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51157724001408#se0090
前沿研究
3.科學家開發出像護手霜一樣的無創皮膚疫苗
圖源:Gregory Strout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團隊最近取得了一項突破性進展,將一種常見的皮膚細菌改造成能夠產生破傷風疫苗抗原的細菌,無需注射,只要涂抹在皮膚上,就能產生類似疫苗的效果。
這種名為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細菌通常無害且廣泛存在于人體皮膚表面,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們將破傷風疫苗的基因片段插入到了這種細菌的基因組中,使其能夠在皮膚上產生破傷風疫苗抗原。實驗結果顯示,這種細菌能夠在皮膚上穩定生長,并持續產生破傷風疫苗抗原。當這些抗原被皮膚吸收后,能夠有效激發人體的免疫反應,從而達到預防破傷風的效果。而這種無創接種疫苗的方式可能大大降低人們對疫苗的負面反應,提高接種率。
參考來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89-4
4.空間引力波探測信號識別研究獲進展
EMRI示意圖(左);一年的空間引力波探測數據和EMRI波形(右)
圖源: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
https://doi.org/10.1007/s11433-024-2500-x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等的科研人員在空間引力波探測信號識別領域取得進展。該團隊開發出基于深度學習的創新方法,可高效探測和分析空間引力波探測器的極端質量比旋近(EMRIs)信號,將為未來空間引力波探測與數據分析提供參考。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中國科學:物理、力學和天文學》上。
空間引力波探測依賴的EMRI信號的探測和分析有著諸多困難,這類信號可持續數年之久,且特征復雜、強度微弱,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來生成高精度波形模板。傳統的匹配濾波和貝葉斯參數估計方法需要海量的EMRI波形模板來覆蓋多維參數空間且計算成本高昂。該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深度學習的完整解決方案。在時頻域進行信號分析時,團隊設計的二層卷積神經網絡展現出優異的探測性能。對信噪比50至100范圍內的信號,在1%的誤報率下可實現96.9%的真實探測率。
參考來源:
https://www.sciengine.com/SCPMA/doi/10.1007/s11433-024-2500-x
5.可能導致“生化危機”!科學家呼吁停止“鏡像生命”研究
生物體的生物大分子結構呈現出奇特的手性偏好
圖源:Leigh Prather/Alamy
生物體中有許多奧秘,其中一個是:DNA與RNA等遺傳物質大多是右旋結構,而蛋白質卻大多是由氨基酸左旋構成。生命在演化中為什么選擇了這樣的手性偏好?
一些科學家致力于探索合成“鏡像生物大分子”,也就是左旋的DNA、RNA和右旋的蛋白質。他們已經在這一方向取得了相當的進展。但近日,一個由許多著名科學家組成的評議小組發布了一項報告,呼吁大家警惕“鏡像生命”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他們認為,鏡像生命的研究可能會導致產生“生化危機”式的致命病毒。該小組的成員之一,匹茲堡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沃恩?庫珀教授表示:“這一威脅是前所未有的。據此創造的鏡像微生物可能會越過人類、動物和植物的一切免疫系統,從而迅速造成致命感染,并且不受控制地在全球蔓延。”
據悉,該評議小組包括多位著名的生物科學家,如曾領導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的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博士以及作為諾貝爾獎得主的劍橋大學格雷格?溫特教授和芝加哥大學杰克?紹斯塔克教授。
參考來源:
https://purl.stanford.edu/cv716pj403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