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山專欄】哈爾濱的俄國租界
文/陳春山(警界劇作家)
我上篇文章,九站——哈爾濱“登陸”的地方(《「陳春山專欄」九站:哈爾濱“登陸”的地方》←點擊此文鏈接,查看原文),大致說了一下,哈爾濱這座城市的誕生,是與俄國人修建中東(最初清朝的稱之中清)鐵路分不開的。一些網友疑惑地問,俄國人為什么要修這條貫穿龍江的鐵路。下面我就根據一些史實簡要說一下。
俄國人強迫與大清簽署了《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后,占領了大量中國國土,但狼子野心仍未滿足,帝俄以幫我索還遼東半島而傲然居功,開始窺覦中國東北三省。而日本人也對中國東北早就垂涎三尺,為了阻止日本勢力擴張,便以修建中清為名把手伸向東北。這條鐵路不僅能將東北的糧食方便運往俄國,還可以在與日本對抗時便于運兵。時值新沙皇尼古拉第二舉行加冕大典,俄國大使喀希尼勸清朝政府派李鴻章為特使前往祝賀,以示兩國睦鄰友好。清朝小朝廷欣然從命。李鴻章到達俄國后,一方面受俄國人的威逼,一方面想:“以夷制夷”;以雪《馬關條約》之大恥,于是與俄國人秘密訂立了二十一條,即不平等的《中俄密約》,使俄國人攫取了在東北修筑中東鐵路和開設銀行的特權。光緒皇帝在條約上簽字時氣急敗壞地說:“把祖宗發祥之地也賣給人家了。”義和團的興妖席卷全國后,帝俄又以保護中東鐵路為名,在鐵路沿線駐扎了大量軍隊,并設置了警察機構。于今道里撫順街一帶有個俄國兵營,就是那時進入的。
在一八九四年以前,也就是帝俄修筑中東鐵路以前,哈爾濱還是一片荒涼的草甸子。草甸子上分布著十幾個稀稀落落的村莊。這十幾個村莊里居住著大約一萬三千滿族人。沿著松花江的這些村屯里大多住著漁戶,所以滿族人把這一帶叫哈爾濱,也就是滿語曬網場的意思。
由于清朝皇族對于東三省向以“王氣所鐘”,不允許漢族人前往。所以沃野千里,荒棄甚多。日俄戰爭以后,清朝政府允許漢民前往開荒種地。約一八九六年間,沙俄脅迫清朝小朝廷劃地若干,以備修筑車站。清政府不敢不允,割地五百萬平方尺,為俄國人的租界。俄國人開始在道里高誼街、中央大街以及南崗一帶大興土木,建房舍,開街市。一些投機者也爭相購買地皮。于是道里一帶人煙漸漸稠密起來,已初具街市的規模,稱之為頭埠區。
那時候,今天道外太古街有一付姓的小店,專賣些日用雜貨,以供來往漁民使用。所以這一帶稱之為付家店,以后這一帶規模大了,人口也多了,當地政府覺得店字意義狹窄,故改為付家甸,逐漸成為哈爾濱一大居民區。前些年,太古街一帶尚存幾間青磚鴛鴦瓦的小平房,那便是道外區最老的房子——付家店舊址,現在好像不在了。
中東鐵路在哈爾濱的火車站最初設在香坊,今天仍然有些老人把香坊火車站稱之為老站。后來,由于沙俄的一些達官貴人多住在繁華的頭埠區,距火車站太遠,甚感不便。于是又在靠著頭埠區的秦家崗,也就是今天的南崗修建了哈爾濱總車站。建總站時,這里只有幾間茅舍,其中有一家姓秦的最早來此居住,故將此處稱之為秦家崗。因為它的開發晚于道里,而且地處道里南面,所以道里的人都稱之為南崗,漸漸地把秦家崗的名字遺忘了。
俄國十月革命前夕,哈爾濱已初具城市規模了。俄國的一位公爵游覽哈爾濱時,看到一幢幢俄式建筑便驚嘆道:“這簡直是東方的圣彼得堡。”以后,法國人又把哈爾濱稱之為“東方的小巴黎”。當時的哈爾濱行政區域可分為俄人租界區和濱江縣兩部分。俄人租界區包括道里、南崗、香坊,約占哈爾濱整個面積的七分之六,濱江縣只管轄道外一帶,它隸屬吉林省轄。那時候,華人如果要在租界內建房,不僅需要得到俄國人批準,而且還要交地基錢。民國二年,道里、道外,南崗三區交界處,也就是今天的八區,杳無人煙。在日俄戰爭期間,俄國騎兵曾在這里設糧臺。所以都叫這為糧臺。沙俄在哈爾濱的代理人,見道里和道外已經人口密集,便將八區劃為街基,按號拍賣。每沙繩(俄國丈量單位)售價二百大洋。我國商民爭相購買,俄人僅此一項便掠獲大批巨款。
在俄國人的租界內,行政、治安等均由俄國人管轄。有一次,濱江縣的巡捕追捕一名小偷,追到國境街,小偷跑過街道后便不跑了,回頭朝濱江縣的巡警做鬼臉,然后掏出家伙一面撒尿一面慢慢走掉。巡警與小偷近在咫尺,卻因隔著一條“國界”,卻奈何不得他,只好眼巴巴地望著小偷從容地消失在街對面。可見,那時候我國的主權在哈爾濱竟喪失到如此地步。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軍閥張作霖收回哈爾濱自治市管理權,將俄國人租界區改為東省特別區,直屬于東三省最高當局,國境街改為承德街。
原來南崗一曼街(原名山街)的地方,有個許公碑,當時那條街就叫許公路。許公即許景澄,作為哈爾濱人不應該忘記這個名字,因為他對建設哈爾濱做出過貢獻。許景澄,晚清著名外交家,1845年生于浙江嘉興,字竹筠,世稱許公。1884年出使德、法、意、奧、荷五國,次年又兼管比利時使務。1890年又任駐俄、德、奧、荷國四國公使。他作為中東鐵路公司第一任督辦在《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等協議時,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維護了國家利益,并為哈爾濱開埠付出了心血。1900年,鬧義和團時,許景澄上書朝廷,不要跟八國開戰,力阻攻打外國使館的行動,被慈禧太后以“任意妄奏”等罪名,于同年7月28日凌遲于北京菜市口,終年55歲。他尚未看到中東鐵路通車便含冤而死。1923年6月10日,中東鐵路公司、哈爾濱市董事會隆重舉行紀念中東鐵路興建25周年暨“哈爾濱開城”25周年慶典,為中東鐵路公司第一任督辦許景澄興建了位于現今一曼街的許公碑,該碑被譽為成為哈埠八景之一。令人遺憾的是十年動亂期間,許公碑被破“四舊”、立“四新”的紅衛兵推倒。
我認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居住的城市歷史有些了解,猶如對待自己的家史。今年冬,應該是哈爾濱最火的時候,亞冬會要在這里召開,看冰雪的客人開始爆棚。我看報道,各行各業都在千方百計地做好服務工作,提升賓客如歸的感覺,連出租車司機都在學幾句外語,以更好地接待客人,市民這種意識實在可喜可賀。但我更希望,每個哈爾濱人都應該對這座美麗的城市史有一知半解的了解,不然客人問起,不免王顧左右而言他,會顯得尷尬。我是個愛旅游的人,每到一地,都事先把將要到的地方歷史有些了解。該地有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出現過哪些名人,有哪些值得觀賞的景點。那么,如果有外地客人這樣問你,你對哈爾濱能說出些什么?(完)
(盛學友,民革黨員,資深法治媒體人。從事法治記者30多年,采訪全國兩會10多年。作品曾獲中央省市級獎項。事跡被央視、經濟日報等全國多家媒體報道。)
陳春山
陳春山創作簡歷
陳春山,哈爾濱人。先后畢業于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編劇班和中央戲劇學院影視編導班,曾供職黑龍江省公安廳督察總隊。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公安部文聯首批聘任的脫產作家,榮獲第八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稱號,全國公安文聯授予“劍膽琴心”文藝獎,黑龍江省公安廳授予特別貢獻獎,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兩次,現為黑龍江電視產業聯盟理事長。
創作并拍攝的影視作品:
8集電視連續劇《黑嫂》,央視8套黃金時間播出,獲飛天中篇三等獎(與人合作);23集電視連續劇《警中警1》,全國15個省級電視臺播出,獲15省會城市電視臺周內收視率第一;30集電視連續劇《警中警Ⅱ》全國10家省級電視臺播出,獲北京電視臺非黃時間收視率第一,并榮獲第六屆黑龍江省文藝獎電視劇二等獎,司法部2011年度優秀法制題材電視劇二等獎;25集電視連續劇《警中警之警中兄弟》,由黑龍江龍視傳媒攝制,榮獲第八屆黑龍江省文藝獎電視劇二等獎;31集電視連續劇《清網行動》,央視國際總公司攝制,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獲同時段收視率冠軍;創作并播出的數字電影有《罪惡貪婪》《較量》《大接訪》《永不言棄》《警界無聲》《小鎮來了王警官》《活當》等。
出版圖書:
長篇小說《青樓恨歌》《來自731魔窟的最新報告》《不動聲色》《大火磨》《尊嚴》;中篇小說《尋刀》;戲劇集《寒露》;詩集《雪地情書》等。
往期部分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