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新省屬企業的領導班子任職通知,出現在陜西省政府官網,新組建的陜西國際經貿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貿集團)浮出水面。
從通知內容來看,領導班子主要來自兩家省屬企業:陜西省會展中心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會展集團)、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地建集團)。
但企查查、天眼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平臺上,還未披露該公司的具體細節。
不論進度如何,外向型經濟顯然是本次國企重組的關鍵詞。雖說“會展+經貿”并不是新話題,但對推進會展產業走出去、促進國際經貿合作,將釋放更多機遇。
陜西藍石投資機構執行總經理蔡源主要從事國企改制、國企并購重組,她表示,會展和經貿本身就是一對黃金CP,本次重組實現了資源整合,從產業鏈銜接上來說,雙方之間有強鏈和補鏈效應,同時也能更好地將“陜西名片”推向國際化。
“會展+經貿”黃金CP
對于此次新組建的省屬企業國貿集團,上述任命通知提到了六位高管的任職情況。
其中,總經理及三位副總經理都來自會展集團,分別是:雷永泉、王青芳、李廣松、孔慶偉。
雷永泉是會展集團總經理,此前曾歷任陜西投資集團財務管理部主任、陜西醫藥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會計師。直到2023年末他才轉任會展集團總經理一職。
其余三位副總經理——王青芳在會展集團任職已4年有余,分管財務資產部、展覽展示部;李廣松在2024年5月開始擔任副總經理,分管黨群工作部(人力資源部)、策劃設計部;孔慶偉則分管宣傳部、品牌運營部。
還有兩位高管來自地建集團:高旺、羅林濤,與在地建集團的職位相同,二者分別擔任國貿集團總會計師、副總經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組建新公司的背后,還有陜西省外經貿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陜外集團)的影子。在此之前,陜外集團是陜西省唯一一家以外經外貿為主業的省屬國有企業,其業務范圍涵蓋進出口貿易、海外工程建設、國際農業、國際會展等多個板塊。
早在11月22日,陜外集團召開專項工作會議,其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梁曉龍的稱呼前,已經加上了陜西國際經貿集團黨委副書記的頭銜。只不過因是黨內職務,未在此次通知中公布。
在上述會議中,陜外集團董事長彭磊還指出,組建陜西國際經貿集團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舉措,當前陜西國際經貿集團正在陸續搭建,原有管理體系要保持穩定運行,積極配合做好重組整合工作。另一方面,據蔡源了解,去年陜外集團就開啟了大量的重組工作,今年腳步有所放緩。
至此,會展+地建+經貿的組合已初步確定。
蔡源提到,從業務上看,它們之間有一定的關聯和互補性。國貿集團的任務是面向國際進行經濟貿易活動,而地建集團在歷史上與農業和土地整治等領域有較深的聯系,這與國際貿易、會展業務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補的。
另一方面,從政策導向與戰略布局上來看:根據陜西省政府的戰略部署,推動省內國有企業的重組和優化,以提升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會展和經貿本身就是一對黃金CP,本次重組實現了資源整合,從產業鏈銜接上來說,雙方之間有強鏈和補鏈效應。
或將激活會展資產
會展+地建+經貿,為何如此組合,先來看看這三家企業近年的營收情況。
首先,從業務關聯度較低的地建集團入手,2020年該公司營業收入104.64億元,利潤總額22.67億元。此前鎬京筆記撰文農發集團成立一事,地建集團在其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此次新組建的國貿集團中不算重要組成部分。
陜外集團2023年表現頗佳,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34.71億元,同比增長434%;實現利潤總額8500萬元,同比增長24.27%,還評上了省國資委2023年度“改革發展提升獎”。
唯有會展集團的營收始終沒有披露過。會展集團自2000年成立以來,先后完成了第5至19屆西洽會、第1至6屆絲博會承辦任務,是陜西省內重要的展會承辦商。
蔡源認為,某種意義上來說,會展產業已經到了生命周期的存量階段。首先,市場增長放緩,新展會的增長幅度總體低于展會面積的增長幅度,新增展會減少,而已有展會的規模則在擴大,這表明市場進入穩定的低增長階段,主要是存量博弈。
面對市場的變化,會展企業需要調整業務模式,開拓多元化市場。任何一個企業都有生命周期,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樣,誰也不能例外。因此一定要用有限的資源尋求新的突破,此次重組就為存量資產尋求了新的產業定位。
此次三家公司業務重組,形成新公司,也可以看作是對會展集團國有資產的一次激活更新。
但重組作為一個纏繞了多方意志的資本行為,始終牽扯著多方利益。可以看到,目前公布的領導班子里,并無“一把手”董事長人選。這位“一把手”有著很多可能性,參考同樣是新成立的農發集團的經驗,有可能從原本團隊調任,但也可能來自于外部。
知情人士告訴鎬京筆記,在人員調配上,目前確實還有一個問題懸而未決。參與方雖然都是省屬國企,但級別并不一樣。
比如陜外集團是副廳級單位,新成立的國貿集團是正廳級單位。陜外總經理梁曉龍是副廳級,進領導班子是合理的,但其他管理層就很難直接平移了。
因此,在相關級別上如何協調,恐怕還是一個難題。
國企改革步入正軌
在商貿板塊整合方面,陜西并不是孤例。
只不過,其他案例多是商貿和物流的搭配,會展加經貿比較少見。比如,2022年,湖北聯投貫徹湖北省國資國企改革部署,整合內部商貿物流資源組建湖北商貿物流集團。
2023年5月20日,新疆商貿物流集團揭牌成立,通過戰略重組、人事改革、專業整合等改革舉措,以現代商貿物流理念為指導,以供應鏈集成服務業務為抓手,確定了以“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的發展思路。
西安作為絲綢之路起點,緊抓“一帶一路”,發揮區位優勢,拓展外向型經濟已經成為發展共識,國貿集團的成立正是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的。
值得關注的是,農發集團、國貿集團這兩家省屬國企接連成立,意味著陜西國企改革即將迎來關鍵節點。
2023年6月,《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印發。時任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宏志此前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提到,2024年是國企改革的關鍵年,要確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改革主體任務。
對此,蔡源解釋,這是個宏觀上的調配,并不是所有地區都同等完成這一進度。相比于沿海地區,內陸的改革是較為緩慢溫和的。從國務院國資委的角度來看,提倡上海、深圳等地發揮強勢的牽頭效應,先把經濟發達地區做起來,有個示范性作用。
她提到,目前我國國企改革已經歷經三輪,在前兩輪的國企改革中,由于生態環境、法律環境還處于發展階段,在國企的投資并購重組中,資本運作能力是比較薄弱的。這就導致前兩輪國企改革中,出現了大量的失敗案例。
回到陜西,蔡源認為陜西的國企改革正在步入正軌,到2025年,改革將會進入快車道。在農發集團和國貿集團的組建上,陜西也是邁出了一大步。
她預計,接下來陜西的國有企業改革重組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且建筑行業、外貿類以及其他成熟產業出海將會成為重點。
(圖片來源:陜外集團官網、絲博會官微、視覺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