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好!國務院批復,《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確定!
隨著合肥的規劃完成批復,目前安徽16地市的2021-2035國土空間規劃,均已完成規劃批復的公告。
城市發展規劃決定了城市性質和未來城市框架。都說買房要跟著規劃走,合肥未來的發展規劃你又了解多少?安徽16個地市國土空間格局和城市性質定位又是怎樣的?
隨著安徽16城中15城的2021-2035國土空間規劃出爐,也預示著新一輪城市格局即將打開。
合肥環湖CBD板塊航拍圖
NO.1丨壹
合肥未來這樣房展
先來看看合肥的標簽...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會員城市
國家創新試點城市
“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
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
合肥都市圈、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新一線城市
“萬億”城市
再來看看到2035年的目標和愿景...
至2035年,以“創新引領的全國典范城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為發展愿景,發展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創新創業創造、追夢筑夢圓夢的現代化大都市。
奮力高水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奮力成為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的全國示范城市
奮力邁向具有競爭力的國家中心城市
人口方面,預測至2035年,合肥市常住人口將超過1300萬人。
截止至2023年底,合肥市的常住人口985.3萬人,預測至2035年,合肥市常住人口將超過1300萬人,實際服務人口超過1500萬人。居住在各級城鎮的人口 超過1200萬人,占93%以上。
合肥政務區航拍圖
再來看看整體的未來發展規劃...
構建“中心引領、兩翼齊飛、多極支撐、嶺湖輝映、六帶協同”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塑造“1412”城市中心體系,高質量建設一核四心的城市主中心、十二個城市副中心(其中中心城區九個城市副中心),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
建設全球科創新樞紐
以“一心、一谷、一鎮、三區”為重點,聚力建設合肥濱湖科學城。
一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量子中心”
一谷:科大硅谷
一鎮:金融小鎮以濱湖金融區、高新區基金集聚區等為主載體,打造“科創+產業+金融”生態圈。
三區: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國際交流和成果展示區、科技成果交易轉化區
堅持全域創新,形成“一城兩廊”格局
一城:全面提升創新功能和宜居品質,建成濱湖科學城;
兩廊:深度融入G60科技創新走廊與滬寧合產業創新走廊 ,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重點打造“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現象級產業地標。
近期實施“1155”行動計劃,建成及在建鐵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1000 公里、城區快速路500公里、軌道交通500公里。
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1小時覆蓋全省、2小時緊密聯系長三角的高鐵網絡,協同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
深入共建長江經濟帶。依托國家綜合立體交通長三角-成渝主軸線,以高鐵為重點加強區域基礎設施聯通,打通向西快速通道,加密向東通道,推進合肥-南京、合肥-武漢、合肥-安康、合肥-溫州等高鐵建設。
引領帶動合肥都市圈做強做優。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現代化都市圈,成為長三角區域增長新引擎和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源。構建都市圈軌道網,建設以合肥為中心,以合六、合滁寧、合淮蚌、合安、合蕪馬、合銅為主軸的城際網和高鐵網,基本形成“1小時商務圈”。
聯動南京都市圈,打造東中部區域協調發展典范。建設合蕪(馬)廊道,打造貫穿合肥城區一巢湖城區一蕪湖(馬鞍山)城區的區域創新走廊,注重創新功能和特色發展。促進合寧蕪馬港區一體化發展,實施港口內聯外通行動,打造長三角江河聯運引領區。
再來一起看看安徽16城的2012-2035城市規劃...
NO.2|貳
16城2021-2035國土空間規劃及城市性質定位
一、合肥
安徽省會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創新創業引領發展的新高地、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創新發展示范區、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根據《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草案)。規劃中明確了,未來合肥將打造成為,全球科創新樞紐、區域發展新引擎、美麗中國新樣板、美好生活新天地、城市治理新標桿。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基本原則,構建“中心引領、兩翼齊飛、多極支撐、嶺湖輝映、六帶協同”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二、蕪湖
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創新創業引領發展的新高地、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創新發展示范區、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在《蕪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批后公開文件中提到,未來蕪湖市將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化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三帶兩屏一圈兩中心”的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蕪湖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三、滁州
國家園林城市、長三角中心區城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在《滁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批后公開文件中提到,滁州市以“三區三線”為基礎,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崛起、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構建“兩區三脈五中心”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滁州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四、阜陽
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皖北龍頭城市、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在阜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文件中提到,構建阜陽城市圈,加快打造現代化Ⅰ型大城市。《規劃》明確,要發揮阜陽長三角和中原城市群“雙橋頭堡”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在區域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加快建設“三地一區”和區域性強市,勇當皖北全面振興排頭兵,努力成為安徽高質量發展又一增長極。
阜陽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五、安慶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在《安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批后公開文件中提到,安慶市將落實安徽省“一圈兩屏三帶五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統籌國土空間安全與發展,構建“一屏兩帶三區多中心”的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安慶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六、馬鞍山
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在《馬鞍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批后公示文件中提到,緊緊圍繞“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的城市性質(核心功能定位),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建設現代化“生態福地、智造名城”提供空間支撐和保障。以自然地理格局為基礎,構建“兩脈四區四中心”的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馬鞍山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七、宿州
國家園林城市、皖北新型城鎮集聚區、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在宿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文件中提到,宿州將構建“三區兩廊五中心”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宿州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八、亳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皖北新型城鎮集聚區、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世界中醫藥之都、華夏酒城。在亳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開稿)文件中提到,構建“三區四廊四中心”的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強化與長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聯系,積極融入區域發展新格局。加強全域結構性生態空間的修復與管控。優化形成“一主三副一帶多點”的城鎮空間格局,提升中心城市的能級,構建等級合理、協調有序的城鎮體系。
亳州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九、蚌埠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園林城市、皖北新型城鎮集聚區、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在蚌埠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文件中提到,按照集約高效、農業安全、凸顯特色的原則,以“中心帶動、軸帶支撐、田園示范、城鄉融合”為總體思路,構建“一帶兩軸四片”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蚌埠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十、六安
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大別山革命老區區域中心城市。在六安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文件中提到,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基本原則,落實安徽省“一圈兩屏三帶五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一屏三帶三區”的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六安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十一、宣城
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皖南文化綠色城鎮聯動區、長三角中心區城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在宣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批后公布文件中提到,統籌發展與安全,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銜接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以及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蕪馬宣城市組群以及市域內各中心城市的發展需求,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為基礎,以化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突出問題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合理需求為出發點,構建“一屏兩廊三區多中心”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宣城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十二、淮南
國家重要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國家園林城市、安徽省北部重要中心城市、皖北新型城鎮集聚區、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城市、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在淮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文件中提到,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原則,構建“兩帶三區四中心”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淮南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十三、淮北
國家重要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國家園林城市、皖北新型城鎮集聚區、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城市、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在《淮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批后公告文件中提到,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和三條控制線為基礎,突出淮北自然地理、人口分布和城鎮化階段等特征,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構建“一主兩帶、四區兩屏”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淮北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十四、銅陵
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在《銅陵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批后公開文件中提到,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協同建設安徽沿江城市帶、安池銅城市組群、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以三條控制線為基礎,深化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兩帶兩屏四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銅陵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十五、池州
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皖南文化綠色城鎮聯動區、長三角中心區城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在《池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批后公開文件中提到,尊重自然地理格局,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協同促進中部崛起,促進安池銅城市組群空間協同、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深化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圍繞“保護腹地一片、做優沿江一線”的總體要求,構建“一原一屏多中心”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原一山一區”的農業空間格局“一江一屏七廊多點”的生態空間格局“一城一帶、三副多點”的城鎮空間格局。
池州市域城鎮體系圖
十六、黃山
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皖南文化綠色城鎮聯動區、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區、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在黃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批后公示文件中提到,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實施共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崛起等重大戰略,落實安徽省“一圈兩屏三帶五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推動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為基礎,統籌農業、生態、城鎮空間,構建“一屏一帶一群三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黃山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
NO.3|叁
結語
國土空間規劃已經歷時五年有余,終于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陸續有省級規劃被批復。省級之后是市級,市級之后是縣級。安徽目前省級規劃已于2024年4月2日印發,目前安徽16個地市均已獲批。
新一輪安徽省的國土空間規劃以“三區三線”為基礎,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各地市也是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地特色構建屬于各地市自己城市空間格局。在當前市場大環境下行的挑戰下,安徽的房地產市場,包括土地和商品房市場,確實面臨了一定的瓶頸。然而,隨著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的逐步實施,我們堅信安徽的房地產市場將依托其獨特的城市空間格局,逐步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發展動力,進而開辟出一條具有安徽特色的房地產市場發展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